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葡萄酒 > 正文
通葡:77年历史弥漫着悠悠酒香
来源:  2015-12-21 06:41 作者:


     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之一、亚洲第一大橡木桶集群的地下酒窖,也是中国最早的地下酒窖之一,吉林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其文化昌达、底蕴厚重、载誉无数,名震华夏,抒写了民族葡萄酒卓著荣耀。1949年,通化葡萄酒和茅台一起成为开国大典专用酒,1959年,通化葡萄酒(精制),被定为国庆十周年大庆献礼酒,周恩来总理特将此酒命名为“国庆酒”。

     抚去尘埃的遮掩,打开时空的隧道,通化葡萄酒呈现给世人的是炫丽的辉煌。

三十年代建厂的老字号

     “通化葡萄酒历史久远, 现在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通化葡萄酒厂,以后几易其名。2001年,原通化葡萄酒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炜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道。

     随后,记者采访了通化葡萄酒厂的多名退休老干部,他们家都住在通化葡萄酒公司的附近,每天出门,都要看几眼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酒厂的来历、尘封多年的往事,在他们的心里至今历历在目。

     提起通化葡萄酒厂的历史,老干部们热情澎湃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1937年初,两个日本商人来到通化,见到漫山遍野的山葡萄,顿生兴建葡萄酒厂的念头。1938年,通化葡萄酒厂原始厂址就在现通化五中斜对面的土地上开始兴建,俄罗斯工匠为此还制作了许多橡木桶。1942年,葡萄酒厂房全面建成。”

     “如今,仍在使用的厂房都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当时厂子里只有100多名工人,因为葡萄酒在那个年代属于‘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喝不到,‘三反五反’的时候,葡萄酒根本卖不出去,产量急剧下降。‘大跃进’时期,酒厂发动工人上山采野果回来酿酒。到1960年时,酒厂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从老干部们的回忆中,记者感受到了曾为老字号企业贡献过力量的这群“功臣”对于企业仍然充满着浓郁深厚的感情。

非凡的经历和耀眼的光环

     从开国大典专用酒、抗美援朝庆功酒到国庆十周年指定专用酒……出生在特殊年代的通化葡萄酒,注定有着非凡的经历和耀眼的光环。

     在通化葡萄酒公司办公室主任纪德志的陪同下,记者走进通化葡萄酒的档案室,一段段光辉的历史映入眼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通化葡萄酒被指定为宴会唯一葡萄酒用酒;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800人盛大宴会上,通化葡萄酒和茅台一起成为开国大典专用酒。

     1951年~1953年,通化葡萄酒作为抗美援朝的慰问和庆功酒;1959年,通化葡萄酒(精制)版问世,为国庆献礼,周恩来总理特将此酒命名为“国庆酒”。

     纪德志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通化葡萄酒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先后有朱德、董必武、胡耀邦、杨尚昆、彭真到厂视察题词,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厂视察并题词。通化葡萄酒还曾作为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尼克松、田中角荣、撒切尔夫人访华接待用酒。

     从1937年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时光将通化葡萄酒打磨得流光溢彩,共和国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通化葡萄酒靓丽的身影。

品酒成了政治任务

     纪德志介绍说:“通化葡萄酒出名,与抗美援朝战士凯旋有很大关系。1953年,数万名抗美援朝战士凯旋,当时很多部队从通化下火车,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都想给家人买点纪念品捎回去,不少人选择了地产的通化葡萄酒。那一段时间,通化的葡萄酒几乎脱销,名声大噪。”

     “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38元左右,而一瓶一斤装的普通葡萄酒就需要八毛到一块二,相当于一天的工资呢!”边翻着资料,纪德志边向记者介绍。

     而在资料记载里,记者也找到了原通化葡萄酒厂书记杜广福曾经的笔录:“我这人不喝酒,而国庆10周年,是我这辈子喝得最多的时候。”杜广福记载道,他喝酒是一项政治任务。

     当时他还担任保卫科长,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通化葡萄酒被周恩来总理钦点为国宴用酒,需要做出一批国庆特供葡萄酒。酒厂立即着手展开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口味,从不喝酒的杜广福从厂子里调来五六名党员,和自己一起当“品酒员”,只要技术员做出样品,头一道工序就是让他们进行品尝……

     “那段时间我们的酒没白喝,最后保证了特供酒的质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杜广福的笔录中记载着如上的故事。1959年国庆前夕,几十吨通化葡萄酒(精制)作为特供酒送往北京为国庆十周年大庆献礼,周恩来总理特将此酒命名为“国庆酒”。

当时最大的地下贮酒窖

     现担任通化葡萄酒副总经理的王树平主管生产,他向记者介绍:建厂时的葡萄酒厂只有如今的十分之一大。

     “1949年的开国大典宴会上,通化葡萄酒和茅台一起作为宴会专用酒,这是莫大的荣誉!通化葡萄酒采用的原料都是真正的山葡萄,味道和口感不用说,历史和文化也是无人能比,这可能就是中央领导青睐的原因。”王树平感慨地说道。

     在通化葡萄酒厂大院,仍能看见很多早期的建筑,而酒窖门口,有一块写有“世界第一大地下贮酒窖”的牌匾,当然,这应该是当时的历史了,而这里也是中国最早的地下酒窖之一。

     地下贮酒窖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常年保持在15℃~16℃。一进入酒窖,一股酒香扑鼻而来。现在。通化葡萄酒地下酒窖内有大橡木桶772个,每个容量分别在3吨~8吨,共可贮藏葡萄酒6000多吨。

     “这些木桶全部取材于长白山百年树龄以上的橡树,这种木头不怕水,也不怕酒,能保证酒的醇香……”王树平说,“当年,公司从黑龙江省招来100多名木匠,专门制作这些木桶。据初步估算,现在每一个大橡木桶价值都在20万元以上,几乎每一个都是绝版,每一个都可称为葡萄酒界的重要文物!”

名人美酒流传佳话

     钱三强,著名科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他在他的《钱三强回忆录》中写到:1955年1月15日下午3时,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召开。毛主席亲自主持会议。与会人员到齐后,他对李四光、钱三强两位科学家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发展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在认真听完李四光和钱三强的讲解后,已经是晚上7时后,毛主席请大家吃晚饭,上的是豆豉腊肉等6样湖南风味菜,主食是大米饭加小米粥。毛主席平时不喝酒,那天格外高兴,准备了通化红葡萄酒,还举杯向大家祝酒:“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

       在通化葡萄酒厂的展览室里,至今还保存着朝鲜原领导人金日成赠送的礼物——被罩。留下一段金日成拿被罩“换”酒的佳话。

  “这是当年金日成来酒厂时赠送的。”王树平说,“1964年9月,金日成来到中国参观访问,回国时路过通化,因为当时酒厂有朝鲜留学生在学习,他就在通化落脚,参观酒厂时把被罩作为礼品赠送给酒厂,而酒厂自然要拿出精美的葡萄酒回赠。”

  “穆青作为著名记者、新华社前社长,他的第一张‘出国通行证’就是通化葡萄酒。”展览室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1946年,穆青要去朝鲜采访,当时不需要外交签证,只需集安政府开一张介绍信。谁知到了边境,守桥的前苏联士兵就是不放行。后来向导说:“苏联人喜欢喝酒,只要给他们几瓶酒,保准能过。”于是,穆青就在当地买了几瓶通化葡萄酒,没想到真管用,守桥士兵看到酒笑逐颜开,马上挥手放行。

     现在,站在历史新节点的通化葡萄酒,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以国际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化视野,树民族品牌。我们将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目标,不断创新,超越发展,创造一个历久弥新的百年通葡传世典范。”金炜如是表述。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