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资本 > 正文
白酒行业外资控股的猜想
来源:  2015-12-21 12:06 作者:
  就在多家企业纷纷披露自己“冷冰冰”的三季报时,一则消息的出现触动了部分名优白酒企业的兴奋点。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并于2014年11月4日至12月3日期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录》修订稿中删除了“对黄酒、名优白酒生产要求必须中方控股”一条。

  国家政策的放宽导向似乎背地里也迎合了整个行业对金融市场多样化和走国际路线的需求,或许,名优白酒对外资的大门就此彻底打开。

  “目前白酒行业是属于国家不予支持产业,这个政策应该调整。”在这之前,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国家应该在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兼顾酒类产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在中国的产品中,白酒更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资本需求

     冬天真的来了,企业准备好了“过冬的棉衣”了吗?

     已经经历过多个“冬天”的华为掌舵人任正非曾说过,华为过冬的棉袄就是现金流。现金流怎么来?华为的做法是:产品价格宁肯卖得低一些,也一定要拿到现金。

     显然,这与眼下整个酒行业通行的降价手段是一致的。

     华为前资深副总裁邢宪杰曾在一个酒行业的内部沙龙上讲了华为过冬的一个小故事——华为在“冬天”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把一个子公司,在行业最高峰的时候卖给了同业的收购者,卖价7.5亿美金,为华为渡过冬天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到了“冬天”的时候,很多企业没有“棉衣”冻死了,华为有了这样一件“棉衣”,顺利地渡过了三年的冬天,而且保持了公司组织的人员稳定性。

     在任正非看来,金融危机、网络泡沫,为华为提供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现在看来,国内酒水市场的倒逼企业管理创新和体制变革也未尝不是企业尤其是名酒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契机”。

     “名酒企业更多的是国企,引进民间资本的收效和权益相对来说意义不大,不过,通过适当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革新,对目前的白酒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著名酒水营销专家孟跃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通过近几年的行业高速增长加上企业产能的持续扩张,不少白酒企业已经在资金链上出现紧张局面,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部分企业已经叫停了计划中的产能扩建,甚至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进行了幅度不小的裁员措施。

     不仅如此,在金融市场上,以往被广为青睐的白酒股也纷纷受到了冷遇——2014年三季度,五粮液前十大流通股东总计持仓较上一季度减少约1700万股,其中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之前其持有五粮液1367.85万股。

     泸州老窖三季度也遭遇了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减持,其中,德意志银行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该机构上季度为泸州老窖第七大流通股东,曾持有泸州老窖923.79万股。

     “三季度减持或基于QFII对公司成长性的担忧。”在方正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薛玉虎看来,外资目前对白酒行业还抱以悲观态势。

     不过,国家政策此次《目录》的专门修订,示好外资力量,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将重新吸引外资进驻白酒股。然而,白酒股要想重获生机,还在于行业调整的结果,毕竟,行业触底才是外资进驻的真正利好信号。

行业猜想

  &nb文章来源华夏酒报sp;  中银国际对16家上市公司综合比对后认为,1月~9月行业收入(指16家白酒上市公司)697亿元,同比下滑14%,其中Q3 行业收入205亿元,同比下滑11%,这一下滑幅度较第二季度的-12%的增速差不多。第一、第二、第三收入增速分别为-18%、-12%和-11%,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行业收入增速环比开始有收窄的趋势。

     显然,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不过,还有一个更好的政策信号也再次拉高了白酒股在资本市场中的身价。

     沪港通于11月17日开闸的消息成为了白酒股集体拉升的“导火索”。在沪深两市各大板块涨幅榜上,11月10日一天时间,白酒板块整体涨幅高达4.78%,领先各大板块涨幅榜。

     对于白酒板块的强势上涨,北京否极泰投资咨询中心执行合伙人董宝珍也认为:“这印证了此前市场的投资逻辑:沪港通开通后,白酒作为A股独有的稀缺品种将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也因为板块整体的低估值而比较安全。”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国家政策已经放开了对名优白酒股权的限制,但更多的国际资本最佳的获利位置依旧是流通股,如在贵州茅台三季报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上,QFII就占据了五席之地。

     毕竟,这些外资势力最看重的依旧是“短平快”的收益模式,遇到行业不景气可以尽早出手而转投其他行业领域,而一旦控股某一酒类生产企业显然就不得不长时间面对飘忽不定的产业周期。

     所以,对名优白酒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多方利用业内业外资本,储蓄用以过冬的充足的现金流,并借机进行彻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老白干为例,公司已停牌筹划再融资事宜,而集团改制已经拖延数年,应该趁此机会窗口尽快完成企业改制,加大管理层股权激励。

     汾酒也在趁机进行更为深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尝试,平安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汤玮亮研究认为,虽然现阶段汾酒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但其营销体系正在变化值得投资者关注。在他看来,汾酒当前的问题不在于营销战术思路上的调整,关键在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市场反应速度偏慢。而从8月开始,汾酒的营销体系改革力度明显加大,未来有可能出现超市场预期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汾酒销售公司是第一批改革试点,引入经销商投资者、财务投资者还实现经营团队持股,公司持股比例下降到40%。从本次上海销售公司改革层面分析,虽然都并不是汾酒在业内首创,但相对汾酒之前的销售体系已经有深刻变化。

     此外,汾酒公司体制不断改变,继自贸区后成立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山西五大事业部,实现权力下放,目的均是增加区域市场决策自由度,实现权力下放,迎合市场变化。显然,混合资本体系的建立可以对既有的企业运营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思维进行彻底的进化和改造,这一点已经开始在汾酒得到了实施和验证。

风险评估

     应该说,此项政策的修订,标志着酒行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再进一步。

     此前,谢明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新常态”下,需要政府给企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对税收贷款等有一个更宽的条件。此外,在产业升级方面,作为企业需要研究产融融合的问题。

     不过,在研究外资控股名优白酒企业的利与弊之前,关于水井坊企业今后走向的预判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例证。

     2011年7月,帝亚吉欧成为全兴集团的控股股东。2013年7月,帝亚吉欧以2.3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重金收购全兴集团剩余的47%股份,完成对全兴集团的绝对控股,成为水井坊的实际控制人。

     今年10月29日,水井坊(600799)发布三季报,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下降4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接近-1.4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459.98万元,同比下降504.37%。

     相比于其他外资机构,同属酒行业的帝亚吉欧显然更专业和专注得多,但即便如此,旗下的水井坊依旧不容乐观。

     其实,面对持续疲软的白酒行业,之前已经悄然布局的外资机构们早已打起了“退堂鼓”。有报道指出,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后,白酒企业业绩大降面临机构抛售的苦楚,今年上半年力挺白酒股的QFII们部分选择离场也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而此时,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还是看名酒企业对未来战略发展的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11月10日早盘,受沪港通即将开通的消息刺激,白酒板块整体涨幅高达4.06%,领先各大板块涨幅榜。“我们认为,凭借品牌、消费者基础以及较低估值水平,大市值白酒股更符合海外投资者选股标准。”中金公司研究员袁霏阳表示。

     显然,更多的外资还徘徊在行业周围,一旦闻到利益的诱惑,就会快马加鞭“杀进来”。光大证券研究所食品饮料高级分析师邢庭志认为,白酒国企改革伴生的是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机制搞活将使得这个传统的强盈利潜力的行业还原真实的盈利能力,并且市场化的运营将使得管理层有做大做强的动力。
     所以,对有些体制老化的国企来说,不妨趁机吸引外资的进入,搞活机制的同时也对企业整体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再造,穿上新体制、新模式和新思路缝制的“棉衣”来面对这个“寒冷的冬天”。(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