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糖酒会本就是观测“风口”的最佳时机,特别是近年来,诸如青春小酒、预调酒等产品,都曾在糖酒会上独领风骚,但实际上的后期发展却差强人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对“风口”的判断有误,还是“风口”的风力不够强劲,抑或我们没有看清“风口”的价值全貌,本身还未做好借“风势”起飞的准备?
还是以进口啤酒为例,站在酒类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应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品类或是一项业务看待,而是要有更多思考,将进口啤酒作为厂商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动力,去探寻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理念。
有一个关于啤酒和尿不湿的经典营销故事。
美国的沃尔玛超市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动态跟踪,发现啤酒和尿不湿的销量在周末都会明显增长,而且二者的增长比例总是同步的。他们立即派专门人员在卖场里进行全天候观测,发现啤酒和尿不湿多为25至35周岁的青年男性所采购。因为这部分人群的孩子还在哺乳期,每到周末他们都要去超市购买尿不湿,而周末又是美国各种体育比赛的高峰期,多数男性还会顺便买啤酒回家,边看比赛边喝啤酒。
根据这种现象,沃尔玛调整了商品的陈列,把卖场内原来相隔很远的酒水饮料区和妇婴用品区挪到了一起,把啤酒与尿不湿摆放在一起,甚至用啤酒和尿不湿互相做促销。全年下来,这两类商品的营业额增加了几百万美元。
像这种对消费者行为的高度关注,包括对销售数据的精细研究,正是我们的厂商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啤酒作为一种全球性饮品,它的市场竞争化程度非常高,针对啤酒的营销模式可以说代表着快消品领域的最高水平。
当进口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既要关注这种品类本身,也要吸收它的先进理念,加强对消费者和大数据的研究,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这同样是酒类厂商未来发展的“风口”。
具体来说,进口啤酒由于品质的独特性和市场稀缺性,利润率相对较高,其消费群体以中高端客户为主,更加追求文化品位的享受。这就要求运营厂商的自我提高,加强服务能力,以服务产生价值。
另外,进口啤酒的差异化程度较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喜好,而对于广大厂商来说,则意味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扎实做好品牌,持续开展进口啤酒消费文化的普及传播,以专业产生价值。
其实,类似的情况曾发生在进口葡萄酒领域。几年前,进口葡萄酒呈现“井喷式”,很快,大量经销商随之而来,但最后能够做强做大的,往往是那些以产品提升企业文化,以业务带动企业转型的商家,反观那些以传统粗放形式经营的商家,在近几年的行业调整中已基本被淘汰。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进口啤酒的关注,要全面判断它的价值所在,除了去了解它的品质好、口感好,还要研究进口啤酒品牌的运营方式,以及这种新品类在盈利模式、渠道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如果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就好比两个“风口”叠加到一起,助推厂商发展的“风力”就会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