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劲牌有限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劲牌秉持“情系社会、共创繁荣”的理念,自觉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让我们探寻劲牌发展轨迹,寻找基业长青的密码。
健康至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产品
《本草纲目》记载“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在宁夏中宁县,成片的枸杞秧苗在西北蓝天下挺拔葱翠,粒粒红杞点缀其间。这里正是劲牌枸杞基地所在地。
“中宁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枸杞品质的与众不同。”枸杞种植基地负责人表示,枸杞分为夏果和秋果,劲牌采用品质较好的夏果。
正如枸杞基地一样,“甘肃岷县的当归、河南武陟的山药、新疆和田的肉苁蓉、广西平南的肉桂等,都是劲牌主要药材原料。”劲牌中药材原料采购负责人说,这些基地或藏于人迹罕至之处,或隐于高山丛林之中。为找到这些“宝地”,他们历时数十年,行程十几万公里,逐步建立起十余个药材原料种植基地,并有5个药材基地通过GAP认证,实现产地直供,保证原料道地性。
不仅是药材。在偏远的幕阜山脉的天然溶洞里,一冽清泉深藏于此。
甘泉出佳酿,好水酿好酒,这是流传上千年的酿酒真经。有了纯正的水源,就如同酒有了灵魂。
为寻找优质水源,早在1999年,劲牌公司就邀请地质专家和水质专家开展选水工作。他们几乎跑遍鄂东南的每一座山脉和每一个湖泊,最终选择这里作为酿酒水源地。
经水质专家论证:幕阜山泉水质纯净,富含33种矿物质,达到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具防癌排毒功效的锶、硒等微量元素,平均值达到0.48毫克/升,大大高于国标0.20毫克/升的水平。
为何费尽周章建基地、找水源?
“高成本投入企业基础原料,是为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劲牌公司负责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一瓶“小方瓶”,从田间到货架要过多少道关?劲牌人给出了答案:必需经过1591道流程才能进入消费终端,其中还有195项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从原料的采集到储存,从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到调配,从原酒的陈酿到灌装,这1591项标准结合劲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及追溯体系,使得产品中的铅、锰、杂醇油、甲醇等物质得到了更为严格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劲牌公司负责人表示。
严守标准,是劲牌打造产品力的细节之一。多年来,劲牌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健康食品企业,始终以“不断提高消费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使命,把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作为企业第一责任。他们用做药的标准生产保健酒,力求质量零缺陷。不达标的酒,一滴也不出厂;不安全的中药材,一克也不使用。
他们建立产品第一责任人机制,力求品质让人信赖。产品第一责任人对产品终身负责,自己开发的产品,自己先喝先试,才能上市给消费者饮用。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产品的安全稳定性,公司与美国查尔斯河实验室合作,对旗下主打产品中国劲酒和毛铺苦荞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劲牌公司技术总监、研究院院长刘源才介绍,该实验室取得的实验结果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能够经受世界最严格的监管组织的检验。
在产品的推陈出新上,劲牌公司坚持“健康”理念。毛铺苦荞酒是该公司推出的国内第一款健康白酒。此款白酒精选优质苦荞麦,运用现代化小曲白酒酿造工艺,经发酵和陈酿保留了苦荞麦中的营养成分,独特的酿造技术在保持传统白酒口感和风味的同时还确保其健康内涵,推出后深受市场欢迎。
从应用研究到基础研究探寻劲酒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2016年11月,全国食品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在劲牌召开。这是国家工信部举办的高规格会议,全国45家食品企业汇聚一堂,共同参观学习劲牌新工艺。
车间热气腾腾,工人大汗淋漓,男子赤膊上阵,女人到此不宜。中国人酿酒几千年,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画面。
然而,走进劲牌枫林酒厂,参观者满眼惊讶:
三层楼立体生产线,粮食全程不沾地。一车车粮食被提升到18米高的输送机上,被输送带送到浸泡车间。在枫林酿酒车间,工人坐在监控室里轻点鼠标,二楼车间的特制高压锅就开始煮粮。粮食煮好后,经过自动摊凉机冷却并拌入酒曲,被输送到恒温恒湿的糖化箱。8个糖化箱,只需要一名工人监测温度湿度。
在过去最耗人力的入池发酵车间,两米深的发酵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不锈钢料斗。糖化好的原料,输进料斗后,被叉车送进一楼恒温发酵车间。
最引人注目的是,车间里,一群机器人正忙碌地挥舞摇臂。在枫林酒厂4车间蒸馏区,12个机器人一字排开,每个机器人负责2个酒甑。这些机器人代替了以往人工铲糟上甑的方式,标志着生产工艺向智能化迈进。酒香依旧醇厚,但千年酿酒传统已被劲牌科技创新悄然颠覆。
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令人欣喜。劲牌原粮出酒率提高5%,每年降低粮耗10%。
走进劲牌中药数字提取车间,监控室内的工人点点鼠标,一个个巨大的不锈钢提取罐就汲取各种中药材的精华。萃取、分离、提纯……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中药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和杂质残留。
“数字化提取技术,使劲酒实现了品质升级。”刘源才说,劲牌对各原料中的有益成分量化控制,令组方配伍更为科学、精确,使每一瓶劲酒的品质更为稳定、优良。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为寻找企业创新可持续的动力,2016年10月,劲牌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该公司开展保健酒、白酒、生物医药的基础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参照国际一流水准的同类研发实验室进行设计和建设,总投资3.8亿元。
一路耕耘,收获满满。2016年12月,劲牌《保健酒现代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工艺开发与改进项目100余项,成功开发新品30余个。先后承担实现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重点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劲牌人说,该公司创造的这些技术成果,不是为了自己独享,而是要让全行业共享。
2016年,全国各地共有62578人次来枫林酒厂参观。如今,在劲牌带动下,一批同行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线,促进了行业发展整体水平提升。
培育“工匠精神”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鼻子能打假,您信么?
童国强1999年进入劲牌,2002年被任命为勾兑车间主任,一干就是7年。
2009年,童国强毅然放弃中层管理岗位,辞去调配车间主任职务,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工。好友气愤地骂他“脑子进水了!”童国强笑着说:“那里有更需要我的岗位。”
进入技术中心后,童国强每个周末都躲在实验室里狂练品酒技能,每天都是早晨8点到,一直练习到下午6点,回家后人都晕乎乎的,有半醉的感觉。
长期“泡”在酒杯里,童国强练就了一身“过鼻不忘”的绝顶功夫。
在2010年“第二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童国强从全国20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北省唯一考入前20名的选手,被授予“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同时顺利获得“国家级白酒评委”资格。
有一次,一个开专卖店的朋友怀疑店里新进的一批酒有假,希望童国强帮忙鉴定一下。酒端上来后,童国强稍稍一闻,就十分肯定这是假冒的。店主把货送到质监局,质监局很快证实了童国强的判断。
从这以后,童国强的鼻子能打假,成为劲牌公司人人皆知的“秘密”。
通过刻苦钻研,童国强同时荣获了“国家一级品酒师”和“一级调配师”的职称,并荣获湖北省首批“荆楚工匠”称号。
童国强是劲牌培育工匠精神的代表,也是劲牌员工和企业共成长的代表。
“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于个人岗位工作,踏踏实实,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劲牌负责人说,这是企业倡导的一种文化。
经过60多年的创业,工匠精神已渗透在劲牌每一个创业的角落,不仅为社会培育出大批像童国强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也创造了骄人成绩。
受劲牌委托,北京一家知名心理咨询机构曾对劲牌员工进行心理测评,其结果令咨询公司惊叹不已――在测评过的全国3000多家企业中,劲牌所有指标高于全国指标。其中,心理状态、心理支援等指标高出最多。
“能成为劲牌一员,我觉得很幸运!”这是劲牌人的心声。
劲牌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把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最具独特性的宝贵财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员工有尊严、有幸福感、有获得感,努力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劲牌公司管理总监吴用成表示。
在劲牌,健全的福利体系让员工“吃穿住行不花钱,生老病死不担忧”。许多社会普遍难题诸如买房难、看病难、出行难及食品安全问题,在公司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在此基础上,公司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畅通上升渠道,让员工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吴用成表示,公司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招聘流程设计,个性专业化培训,晋升渠道的完善,正能量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完善人才的选、育、用、留。
同时,该公司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39大类共204小类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网上培训共享平台,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联办MBA核心课程培训班,培养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培养企业内部讲师百余人,先后开发近百门课程,内容涵盖公司各个岗位专业知识,及员工的心理、素质等,有效提升了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学专业,更要提升思想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劲牌道德大讲堂”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该公司广泛开展,全力提高公司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