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葡萄酒庄靠标准化与规模化破题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1-03 15:59 作者:杨孟涵

在葡萄酒消费节节高升的情况下,各种依托于葡萄酒产区的酒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是大大小小的酒庄,名号各异、质量不一,面临着难以被消费者纳入视野的难题,发展自然大打折扣。

贺兰山东麓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建立联合体,或许给诸多酒庄趟出一条新路:通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灌装,统一检测,不仅解决了消费者顾虑的质量问题,也扩大了规模,有利于以原产地的名号统一扩张。

标准化制约酒庄发展

作为国内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贺兰山东麓产区拥有着良好的酿酒葡萄种植条件,也吸引了诸多企业设立酒庄,发展葡萄酒品牌。

贺兰山东麓产区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在”,与法国波尔多在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土壤结构等方面都十分接近,被国际葡萄酒专家誉为“中国的波尔多”。2011年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开始享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地种植了赤霞珠、品丽珠、美乐、蛇龙珠等20多种世界著名酿酒葡萄品种。

1984年,宁夏第一家葡萄酒厂——宁夏玉泉营葡萄酒厂正式成立,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从2003年的4万多亩发展到44万亩,成为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产区。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建和已建成酒庄多达200余家。但是发展迅猛的背后,则是发展无序的现象。

2016年的数据显示,贺兰山东麓产区产品市场份额仅占全国葡萄酒消费总量的2%。这种现象与缺乏核心品牌有关,也与在生产标准、技术储备上的不足有关。 根据相关环保执法信息显示,当地部分酒庄庄主和企业负责人对一环保规范性要求掌握不够准确。执法检查组在西夏区蓝赛酒庄检查时发现,相邻的宁夏恒泰元养鸡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附近6个酒庄的环境质量。

此外,当地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明显不足,尚未建立专业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质量检测认证机构。

“国内产区众多,酒庄数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有业界人士认为,在产区与酒庄数量大发展的背后,各行其道、缺乏统一标准成为制约发展的明显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外产品经过百年以上的发展历程,建立起了一整套产业标准、技术标准,并以规范化、统一化的形象对外展示。

酒庄联盟助推产业发展

实际上,国产葡萄酒产区或会逐渐走上国外葡萄酒产区曾走过的发展模式:即依托产区,建立产业联合体,制定统一标准,以统一形象扩展市场。

2017年12月18日,贺兰山东麓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41家酒庄共同签订品牌建设合作协议,通过建立联合体,打造统一葡萄酒品牌,形成“拳头”力量,全面提升宁夏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

41家酒庄牵手形成了联合体,将推出统一的葡萄酒品牌,实行分级管理,并统一标准、统一灌装、统一检测、统一监管,分区域占领消费市场。

据测算,这41家酒庄目前每家每年产酒7万余瓶,市场竞争力弱。成立联合体后,2018年可产统一品牌的高品质葡萄酒300万瓶,达产后年产600万瓶,年销售额可达到3至6亿元,形成了品牌的“拳头”效应。

这实际上是集约规模——与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全国占据2%的份额相比较,烟台产区的规模体量则远远走在了前面。相关数据显示,烟台市有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35户,分别占山东省的63.6%、全国的16%。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烟台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42%,这意味着全国每销售100瓶葡萄酒,就有42瓶是由烟台企业生产。按照烟台产区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烟台全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将达4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年均增长8%,“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城市品牌更加凸显。

宁夏观兰酒庄负责人表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联合体,有利于产区酒庄握紧拳头出击市场,大力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凸显产区集群效应,把宁夏葡萄酒的产品优质转化为产业优势。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