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那么爱上一瓶酒,一定是因为这瓶酒里有你喜欢的味道。《华夏酒报》记者与通化万通葡萄酒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渊源而结识,并走入了万通的葡萄酒王国。
2018年4月,《华夏酒报》通化产区采访团一行前往通化产区采风,其中一站便是吉林通化万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之初,从当地葡萄酒局工作人员的描述中,记者对几组数据记忆深刻:2011年收购重组,2012年开发四大系列40余个品种,2013年15天内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2014~2017年以年均30%的增速走在行业前列,仅仅用了6年时间万通葡萄酒就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华丽转身,稳坐通化产区前三甲的位置。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占位促成了万通的起飞态势?又是什么样的管理团队创造了这样的雄浑战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通化万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从美好年代到黄金时代
当记者一行抵达厂区时,通化万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顺平与他的管理团队已站在葡萄长廊前准备迎接我们。记者一下车,周顺平便热情地迎上来与我们握手致意。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位精干沉稳的中年男子, 没有更多的寒暄,言谈中却透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没有刻意的装饰,斑白的两鬓彰显着历经霜华后的朴实厚重。
管理团队中,副总经理林宝强是葡萄酒行业内的老人了,从葡萄种植、收购到生产销售都有很丰富的经验。记者的访谈也是从回顾通化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开始的。林宝强说,通化是一座隐藏在长白山西麓腹地的东北边陲小城,如果不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座葡萄酒城的辉煌历史,恐怕至今也难以被人铭记,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年代。进入21世纪,通化葡萄酒虽然历经风雨,但林宝强认为现在的通化葡萄酒已经蓄势待发,通化产区也已成长为中国风土的独特产区,现在这里的一切正在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向好发展,万通葡萄酒就是其中的一员。
少帅引领,创新发展
万通葡萄酒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通化天露饮品公司,是一家生产葡萄酒、果酒及加工灌装的生产企业。后因企业经营不善,于2011年11月1日被万通集团重组收购。提及那段时光,周顺平盛赞公司董事长潘一杭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虽然潘一杭年龄只有30出头,却受父亲的熏陶耳濡目染,很快表现出对商业运营的非凡能力。
万通葡萄酒成立之初,针对通化产区状况及原天露饮品产品结构,潘一杭就定下了“做好品质,打好品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指导方针。所谓“做好品质,打好品牌”,实际上是万通人对产品内在属性与外在延展的两个追求,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为品牌塑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打好品牌也会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对万通葡萄酒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万通葡萄酒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如何从千军万马的葡萄酒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转型升级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是潘一杭一声令下,将沿用十多年效率低下的果酒生产线果断下马,投资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连线,并投入巨资对原有的厂房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彻底改造,兴建了具有国际领先酒庄水准的“万通金航酒庄”,建造了国内独有的“洞穴式双层酒窖”,同时,对于厂区重新规划绿化,使万通葡萄酒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简欧风格花园式工厂。
企业初具规模后,潘一杭再次提出:转型升级不能仅停留在机器设备上的更新,更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靠什么?就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型升级,靠的是“开拓创新,超越自我,少说多做,干就一流”的万通企业精神,不换思想就换人!思路清晰了,目标统一了,新生的万通葡萄酒公司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仅仅一年时间,公司便扭亏为盈,经济效益连年以30%的高比率增长,现已成为吉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万通葡萄酒公司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用通俗的话讲,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还要想如何活得更好。要想发展,没有创新思维不行,在这方面董事长潘一杭显现得格外果敢,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他总能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他将创业之初“做好品质,打好品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16字方针进一步发展为“酿出精品,玩出个性,做好服务”的营销策略。
潘一杭这样阐述自己的商业逻辑:第一圈层化,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爱好,一款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我们要在变中求新求精;第二个性化,我们会全力推广一些通化产区的特质产品;第三做好服务,就是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满足各个客户的定制化需要,逐步引进事业合伙人机制,让我们的销售团队人人做老板,人人做推广,人人有股份。
通化产区,中国味道
2016年,由通化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通化葡萄酒协会筹备小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经希军亲任组长。这一年8月18日,万通人迎来了通化葡萄酒的春天。由通化市相关领导及众多有识之士发起成立了通化葡萄酒协会,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潘一杭当选为副会长,承担起更多的产区领导责任。
从此,“世界的中国风土,中国的民族产业,吉林的文化品牌,通化的城市名片”成为通化产区共同的目标,也成为万通葡萄酒公司的战略方向。
潘一杭对产区定位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应该让通化产区成为世界的中国味道。针对国人口味,潘一杭引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教授的一段话说:中国有无酒不成席的独特饮酒习惯,有以聚餐和聚会为主的主动与被动饮酒模式;酒品既要满足众人共性口味,还应兼顾特定气氛中的饮酒目的;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是淀粉、纤维素、植物蛋白占比高,动物蛋白及油脂类占比低;在口味上具有酸甜苦咸鲜等多样的广阔地域口味,冷热荤素交替的用餐模式,蒸炒煎炸烤炖等多种烹饪方式。正是“中国味道”的这些特点,造就了中国消费者偏好清爽纯净酸甜口味、馥郁雅致多样香气的红色葡萄酒。通化特产的山葡萄恰恰拥有这些典型性特点,成为全世界独具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能够酿制出与任何世界优秀产区相媲美的甜型山葡萄酒。
万通酿制的密林古藤野生山葡萄酒就是一款独具风味的甜型酒。这款酒是选用长白山区密林老藤的野生山葡萄为主要原料,经过3年以上橡木桶发酵陈酿,香气复杂、味道浓郁,潘一杭把这款酒比作丰饶广袤的长白山孕育出的酒中精灵,他神色庄严地说道:“当我们开启一瓶老藤葡萄酒时,应该心生敬意,因为这是无数历经沧桑的葡萄生命,以葡萄酒的形式,在瓶中的继续,是涅槃重生的葡萄精灵。”
除了野生山葡萄酒开发,他还结合长白山地域资源,进一步提出了打造“长白山野生浆果酒黄金地带”的战略构想。他兴奋地表示:浩瀚的长白山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浆果资源,有7科9属25种之多,山葡萄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独特的高寒气候、无污染环境为野生浆果的生长提供了关键要素。比如被当地人称为“紫色黄金”的野生蓝莓果,它的根部常年生长在天然永冻层之上,生命力顽强,营养价值极为丰富,除此之外,还有野生山楂、野生小樱桃、树莓、东北软枣猕猴桃等等,都可以用来酿酒,市场前景广阔。
万通葡萄酒总工程师葛洪洸致力于蓝莓酒的酿造研究已有近20年,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他利用野生蓝莓自然霜冻的特点,严格控制野生蓝莓的采摘期和原果质量,全程历经9道工序24小时抢鲜酿制,最大限度保留蓝莓的原生果香。独特怡人的酒体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好评,中国葡萄酒专家、中国葡萄酒国家评委李德美说他品鉴过20几款蓝莓酒,而万通酿造的野生蓝莓酒是他这几年来喝过最好的蓝莓酒,并夸其为“真真的蓝莓气息”。优良的产品质量也赢得了市场的好评,该产品在96届全国春季糖酒会期间荣获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在刚刚结束的98届糖酒会上,又有两款鲜果酒(蓝莓鲜果酒、山楂鲜果酒)获得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
让中国味道成为世界味道
开发通化山葡萄酒建立中国味道这只是个小目标,万通还有更宏大的想法,那就是要建立中国独有的山葡萄酒评价体系,让中国味道为世界各地不同的饮用者广为接受,最终成为一种世界味道。
潘一杭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习总书记在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时,也特意强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葡萄酒是一种饮食文化,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的饮食自信,不能唯西方口味是从,人云亦云只谈单宁骨架,而忽视了消费者只需要“好喝”的基本诉求。况且消费者的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与各国间经贸往来的加剧,饮食更趋多元化、国际化,连兰州拉面、煎饼果子都能卖到美国欧盟去,你能说老外不喜欢中国口味吗?我们应该增加自己的文化自信,发展以人为本、适合标准化推广的葡萄酒与配餐评价体系,并最终走向世界。
临近采访结束,记者请潘一杭谈谈他对万通葡萄酒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显得格外平静,却语出惊人:“万通要致力于打造中国风土的民族品牌,并邀请大家共同分享万通酿造的世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