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进口葡萄酒存提价预期。虽然中美贸易战对进口葡萄酒的传导作用并不显著,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下人民币按汇率快贬会导致进口葡萄酒进口成本提高,而且一旦贸易战持续下去,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或将影响到即将来临的进口酒经销商的双节备货。另外,在逐渐提升的成本压力下,进口酒难免要实现提价,而在短期看来,这对国产葡萄酒是一个利好。
相信网民的力量
中国接近于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面临着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消费升级,就释放出巨大的葡萄酒市场空间。虽然贸易战会导致进口酒成本上升,但是进口酒长期文化渗透下的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李振江就指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产能释放带来的利好,需要国产酒品牌进行重塑,以实现在短期内进行市场占位。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不少国产葡萄酒品牌都处于一种追随的状态——开品鉴会、做酒庄体验游,在商业升级、营销升级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不妨另辟蹊径,借助信息化技术,利用大数据系统和智能化应用等,对经销商“抓大放小”、建立“面子工程”和“时尚化”体验,借助“互联网+”,将葡萄酒的推广与传播渗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这或许会成为国产葡萄酒品牌突围成功的有效“战术组合”。
简而言之,国产葡萄酒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自己的风格特色。因为,无论是品牌的打造还是推广方式的创新,都是要基于消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迭的。李振江表示,“公关大于广告”,要建立新的认知,没有那么难,国产酒要建立可体验的“中式标准”——建立个性化的品牌调性、产品特色、文化符号,这也是提升消费体验的根本。国产酒的推广,要摆脱“不中不洋”的尴尬。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长。国产酒的推广,一是要与互联网结合,做消费者渗透工作;二是要用好网民的力量,激发网民的庞大购买力。据7月份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截至2017年底,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5.31亿人,使用率达68.8%。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5.27亿元,使用率达70.0%;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市场增速再次迎来拐点。
显然,要与消费者实现深度对话,国产葡萄酒不能再一味地“复刻”进口酒的文化渗透等推广方式,而是要在如何用好“网络”及“网民”上下功夫,借助日益兴盛的网络视频及社交平台——微信等聚集年轻化主流群体的力量,做好品牌推广和销售工作。
国产酒要把握发展的良机,李振江给出了积极的导向,他认为,葡萄酒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一大批企业伴随着产区化的发展、政策性红利、消费趋势转移成为国产酒中的佼佼者,国产酒要放弃贸易思维、制造思维的定式,要建立市场化的逻辑和竞争意识,积累商业资源,打阵地战、打群众战争,从而建立新的市场秩序、品评标准与供需关系,成就“新王者”!
做好创新工作
在日前中国香港贸发局关于葡萄酒市场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大多数消费者偏好饮用红葡萄酒,而且饮用场合最广,在家自用的比例也最高。相对来说,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汽酒,则较多在宴会和聚会中饮用。消费者近年购买葡萄酒的频率也有所增长,在过去2~3年内,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购买葡萄酒的频率没有增加。换言之,79%的受访者购买葡萄酒的频率有所上升。
另外,调查还发现,家庭月收入越高,受访者购买不同类别葡萄酒的比例也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受访者购买白葡萄酒、香槟、汽酒及桃红葡萄酒的比例也较高。
例如,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曾经购买白葡萄酒、香槟、汽酒、桃红葡萄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14,999元的受访者。
从这个调查信息可以预见,国产酒的蓬勃发展,需要一些有条件的酒庄和企业走多元化和高端化路线,虽然红葡萄酒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葡萄酒消费的主流产品,但随着消费者的迭代和中产阶层的崛起,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及汽酒等,同样应该成为国产酒发力的方向之一,这也是避免“同质化”的一个解决方式。
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热词,在提到新旧动能转换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过去依靠大量资金、人力投入及高能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高质量增长就是要靠创新,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实质上,在葡萄酒行业,进行品牌的升级和多元化产品的打造,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国产葡萄酒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应该发力的一个机会点。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消费观点将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从满足日常需求变为改善生活品质,葡萄酒自带的健康属性就成为其攻克市场的利器。新消费群体的白酒情节较为淡化,他们比上一代更愿意接受葡萄酒。在选择消费葡萄酒时从常识性消费升级为刚需性消费,消费者的味蕾将从入门级提升至精品级。
坚持不懈地推广
另外,在谈到国产酒推广时,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德美就指出,一些企业在参加专业展会后,没有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年就不去了,殊不知,葡萄酒推广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要瞅准市场的机会空间,也要抱牢产区政府及协会组织的“大腿”,深入到不同的市场,做品牌推介活动,与当地的经销商与消费者展开互通有无的交流,是让品牌走出去的一个基础。河南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也曾指出,一些国产葡萄酒企业在产区推广时不积极,反而是一些进口酒品牌一丝不苟地在专业展会上持续亮相。
显然,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国产葡萄酒除了要发挥优势资源的力量,还要做好一些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品牌推荐工作,才能在有限的“利好”环境下获得发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