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庄的灵魂是酒,酒的灵魂是土地,土地的灵魂是人。”这是参观者一进入宁夏立兰酒庄,门厅壁画上特别引人注意的一段话。遵循这样的酿酒与经营理念,立兰酒庄扎根宁夏产区,立足贺兰山下,固守本心,追求卓越,坚持做中国人的精品葡萄酒,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崛起,在国内、国际舞台上一次次摘金夺银,让世界为之瞩目;而这个年轻精品酒庄的领军者也是一位忠于梦想、励志笃行的弄潮儿,他勇于超越自我,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时装设计师到著名酿酒师、酒庄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华丽蜕变,他就是担任全国青联委员和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酿酒师的邵青松。
与邵青松的相识得缘于今年5月末《华夏酒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行的采访报道,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采访组一行乘车来到了位于距离银川市区30多公里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立兰酒庄。汽车沿着长长的甬道缓缓向前,两侧高大挺拔、有如士兵列队似整齐排列的白杨树随风起舞,给炎热难捱中的记者们带来了些许清凉;道路一旁不远处可见一片片绵延不绝、精心管理的葡萄园,地头上,一簇簇盛开着的野玫瑰在绿油油的葡萄藤映衬下煞是漂亮,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怡人的芬芳,恍惚之间,仿佛自己置身于欧洲某一个百年名庄;有着褐色外墙、设计简练的现代化风格酒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几块书有“览翠”的红色广告牌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井然有序的立兰酒庄与记者们已经参观过的几家酒庄有着不一样的格调,和谐自然,没有过多的人为修饰,但细微之处透露着管理者的品位与匠心。
散是满天星,聚要一团火
“大家好,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一阵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打断了凝望与沉思中记者们的思绪。转过身来,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的邵青松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大家面前,留给《华夏酒报》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气度不凡的青年企业家更像一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学者或大学老师。但是寒暄过后,十几分钟的交谈让记者迅速修正了最初的看法。精于演讲与沟通技巧的他口才了得,言辞犀利,偶尔还会有那么点儿强势,颇具领袖气质;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视野、敏捷的思维和一连串脱口而出的精准数据显示出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脉络了然如胸;旁征博引、酣畅淋漓的精彩论述与分析和一个接一个令人回味的“金句”充分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深度与广度。从这位活力四射的行业精英身上人们看到了宁夏产区的未来与希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邵青松取得今日之成绩与地位绝非偶然。
我们谈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宁夏产区葡萄酒的性价比与竞争力,应对进口酒的冲击。邵青松回应道:“宁夏真的是做好酒的地方,是有才华酿酒师的一片沃土,但一定要把关注点放在葡萄园;不要担心品牌多,难道法国波尔多的品牌少吗?品牌多了不会乱,标准低了才会乱。要让每一个品牌都放光,做到散是满天星,聚要一团火,这才有竞争力……”
邵青松还认为,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性价比不高这个表述不准确,是个伪命题,宁夏产区80%的普通餐酒价格并不高。但确有一小部分企业产品定价虚高,而且不堪重负,经营困难,其根源并不是所谓的劳动力成本和冬季埋土等原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酒庄重资产、重投入的运营模式造成的负担过重、效率太低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建一个酒庄动不动投资几千万、上亿,追求大规模、上档次,酒堡建得越来越豪华,这个设备也要买,那个设备也要上,却忽视了对葡萄园的投入和原料基地的建设,对未来又缺乏信心和耐心,太着急,只想着快点儿收回成本。“明明是卖60元钱的东西,结果一算投入,50年也收不回成本,干脆标200元,甚至更高……结果造成来到贺兰山东麓的人都说葡萄酒太贵,性价比不高。这时,我们一定要回过头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
邵青松不但洞若观火地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直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他多年来对世界葡萄酒产业的研究与了解和自己多次出国考察的所见所闻,他认为借鉴欧美葡萄酒产业大国的成功经验,在宁夏产区大力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很好的途径。例如,成立灌装服务公司和包装设计服务公司为中小酒企提供服务,避免重复投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可以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让中小酒企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葡萄种植上,用很简单的方式、很高的效率作出品质既好价格又低廉的优质葡萄酒。
谈话中,邵青松反复提到了“效率”一词,他又进一步解释说,只要有一部分企业这样做,就会刺激那些重资产、重投入和低效率的企业重新思考,这种“鲶鱼效应”可以倒逼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最终会促使国产葡萄酒品质提升,价格降低,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印象会大大改观,进口酒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会迎刃而解。
邵青松很肯定地指出:“产区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学习国外先进产区如何把成本做低,而又把品质做高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如果不走轻资产、集约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子,未来宁夏产区的发展会丧失竞争力,反之,则一定会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
从时装设计师到金奖酿酒师
交谈中记者得知,邵青松曾经是一名时装设计师,大约十年之前才进入葡萄酒行业,却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这让大家很好奇。时装设计师与酿酒师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职业方向,基本上很难形成交集,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进入了葡萄酒领域?又是如何完成了大跨度的超越,实现了自我人生的提升?在蜕变的过程中促使他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直接推动力是什么?好奇心使《华夏酒报》记者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面对记者的提问,邵青松敞开了心扉,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难忘的创业历程。2000年,大学毕业不久,年仅23岁,踌躇满志的邵青松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宁夏青松制衣有限公司,开始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对这个行业,他很喜欢,也一直做得很用心,用他自己的话:“我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做事情很投入,要做就要做好,更要有始有终。”
然而时装、时尚产业发展的瞬息万变,特别是受宁夏经济条件与区位的限制,几年之后,他的企业遇到了发展的困境。大约在十年以前,对葡萄酒并不了解的邵青松和几位朋友一起毅然进入了这个陌生的领域,续写着自己创业的梦想,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与葡萄和葡萄酒结缘,也开启了对酿酒知识的摸索与探寻,他买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专业的教材,自学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专业知识,他说:“书本与实践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但直到今天,邵青松对初次创业的经历依然铭记在心,他认为几年的服装设计给自己一生都留下很大的影响,受益匪浅。
他谈到:“这让我有了独到的眼光和不寻常的精细度,我可以用做衣服的精细做许多事情,当然也包括种葡萄和酿酒。”
又过了三年,对行业有了一定了解的他发现了更多的商机,特别是通过对法国、澳洲和新西兰葡萄酒等产业大国的参观考察,让他有机会对世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宁夏产区的现状与未来有了清晰的理解。他说:“出去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宁夏这个可以作出好葡萄酒的地方创业;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许多不足……正因为看到了这种差距,我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我才有动力做好它。”
出身于时装设计师行业的邵青松对细节的把控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有不少传闻,据说在立兰酒庄种植第一批葡萄的时候,邵青松动用了卫星定位系统,保证株距和行距的精确无差;立兰酒窖的洁净度要达到面包掉在地上,捡起来照样能吃;酒标纸张一定选用最好的材质,设计也是聘请最专业的团队;软木塞坚决采用最顶级产品,来自西班牙的锡帽光滑细腻、没有接缝,也一直是立兰的不二之选……在立兰你会随处感受到细节之美,在邵青松看来,一款好酒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是重要的,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失误,都有可能让一瓶优秀的酒变得很平庸。“而对这个行业来说,世界上不缺一个普通的酒庄,更不缺一款平庸的酒。只有做一流的酒庄和品质优秀的酒才有机会,才有意义……”
记得那天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了,分别的时候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相约再见。在回程的路上,邵青松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地做着很多小事,但立兰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当作重要的事来做,这也许是立兰能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生活当中,想到的都是本能,做到的才是本事,我们不但要想到,还要想尽办法去做到。”他的一席话,让记者沉思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