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时代更迭,数千年的时光穿梭,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养育着炎黄子孙,延续着中华文明。地坑院这种“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的奇观身在“深闺”人未知。陕州地坑院景区管理处主任张春红介绍,陕州地坑院被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刻在大地上的符号”。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具有防震功能。
震撼! 发现地坑院
世界最早了解“地坑院”是在20世纪30年代,还要感谢两位德国人。一位是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他在中国期间,用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拍摄了200张航拍照片,其中,就有4张河南陕州地区的地坑院。另一位是伯纳德·鲁道夫斯基。他是一名建筑学家,他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
时光飞逝,转眼间,80多个春秋过去了。如今的地坑院,保存比较完整的当属河南三门峡陕州的地坑院群落。在陕州,地坑院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张村塬的庙上村和张汴塬的北营、曲村等,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住过六代人以上。
震撼,这是去过陕州地坑院的人经常说的一个词语。遗憾,这是没有去过地坑院的人一种失落!
当年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开着飞机,低空掠过豫西陕州三道塬的时候,惊奇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兴奋,激动之余,连续按了四下相机快门。几十年后,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跳下飞机”到地坑院里瞧一瞧,看一看,吃上一顿豫西饭,尝一尝地坑院传统的美食“十大碗”,喝上一口地道的高粱酒。
甜蜜! 见识传统婚礼
如今的地坑院,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中国农村特有的印记。每年除了春节,地坑院最热闹的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了。七夕前后,地坑院的“婚礼”特别多,一场连着一场,一家挨着一家。2018年七夕前夕,陕州地坑院“醉”美之旅就这样开启了。
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刚下火车,就能感受到陕州人的热情,从火车站到地坑院的公交十分便捷。40分钟之后,陕州地坑院就在眼前。
地坑院的婚礼是最热闹的,男骑马,女坐轿,仪仗队最前边是打黄罗伞的,接着是打旗的,最多打八面旗。之后是打灯笼的,和旗的数量一样。灯笼后边是打牌子的,牌子上写着吉祥话,两边绑着葱和酒瓶,葱寓意聪明,酒则有长久之意。牌子后边是敲铜锣的。再往后就是乐队,有唢呐、笙、梆子、小锣。乐队后边是新郎的马和新娘的轿。结婚的队伍先到崖上,新郎拜新娘叫拜轿,然后,婆家出来两个妇女把新娘搀出来。鞭炮响,新娘下轿前脚踩在“五谷丰登”盆里。地上铺着红毡,红毡从崖上一直铺到新郎屋里。
今年36岁的新娘子贺晶,娘家在陕州温塘村,婆家紧临张汴乡地坑院核心地带,妹妹的婆家也在地坑院。她和妹妹出嫁的时候,不善饮酒的父亲主张用五粮醇做婚宴用酒,到婆家,婆家竟然用的也是五粮醇。等到生孩子时,给孩子做“满月”酒席,自然还是五粮醇。如今,她和妹妹的婆家早就搬出了地坑院,不过,地坑院见证了她们的美满爱情。据贺晶介绍,旅游旺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温塘村丰富的温泉资源让宾馆爆棚,招待游客的宴席上,少不了放着一瓶五粮醇。
也许现代人更加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不是为了逃离红尘,而是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与繁杂。在陕州,如果能找一座天井窑院小住几日,体验一次田园般的闲适与宁静,真是一桩乐事。
难舍! 最爱五粮醇香
在地坑院核心地带张汴乡北营村,偶遇五粮醇三门峡城市经理程龙和五粮醇经销商宁月峡,他们正在地坑院做七夕主题宣传活动。宁月峡讲道,五粮醇作为五粮液的子品牌,从20年前在三门峡上市以来,作为婚庆用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仅今年上半年,陕州地坑院方圆5公里就有1000多家庭的喜事用了五粮醇。
今年54岁的孙红伟曾任三门峡蓝翔酒店总经理,如今是一家婚庆公司董事长,为新人主持婚礼是孙红伟的最爱。孙红伟讲到,他是地地道道的陕州人,小的时候,住在地坑院里,冬暖夏凉,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是一种幸福。他第一次喝酒是初三时偷偷“尝”了一口,真正喝酒还是在东北当兵的时候。那时候,他的一个战友来自五粮液的故乡宜宾,自小喜欢喝酒,当兵来的时候,听说东北冷,带了两瓶“大桥牌”五粮液。那是孙红伟第一次喝到五粮液,提起当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孙红伟爱上了五粮液,他结婚、生子用的都是五粮液。他的朋友圈,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喝酒喝五粮液,甚至喝五粮液股份公司旗下其他品牌的人逐年增加。用他的话讲,如今在陕州,喝五粮液的消费者从几十年前的一个“加强营”早就发展到了一个“集团军”。
是夜,入住地坑院,夜深人静,仰望如钩的月儿,坐在地坑院正中石凳上,就着美味佳肴,斟满一杯五粮液,细细品来,酒香在地坑院弥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