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封坛不同,今年实行二维码封坛和管理。封坛后,公司将对每一坛老酒建立档案,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随时查询所封老酒的一切信息。妙府公司此举主要目的是,向消费者进一步诠释:什么是‘诚信妙府’”。在第五届妙府老酒封坛节发布会上,当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渊超发布这一信息时,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实行二维码封坛,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黄酒封坛与前沿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妙府老酒在中国又开先河。”旋即,这一信息在微信圈中快速传播、发酵。翌日,凤凰网、青岛新闻网等国内重要门户网站以及多家传统媒体,纷纷刊发“扫二维码封坛妙府老酒,或赢宝马大奖”这一新闻。
老酒封坛,由妙府生产厂区走向大众
在中国北派黄酒研发和生产领域浸染30余年的妙府老酒创始人、中国酿酒大师于秦峰,对北派黄酒贡献多多。老酒陶坛年份贮存以及由此挖掘衍伸而来、普通民众可参与的冬日封坛就是典型代表。
“中国黄酒生产虽有标准,由于受生产工艺、地域环境和气候影响,在中国北方地区执行国标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氨基酸态氮指标上,老酒如果不经过较长的贮存期,质量标准很难达到最优。”身为国家黄酒标准制定者,于秦峰对行业稔熟于心。1993年,他以即墨国营黄酒厂技术副厂长身份“单飞”后,即着手攻克这一难题。
经过长期研究,于秦峰发现,陶坛年份贮存方法十分奏效,不仅能弥补老工艺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使老酒品质大大提升,于是,将刚刚榨出的鲜酒杀菌后装于质地优良的陶坛,然后以荷叶罩口封存,成了妙府老酒公司的创新之举。
“实际上,封坛在我国北方民间早已有之,追溯起来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农户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把新酿的酒封到雪地里,为来年祈福,这种做法比较原始。妙府老酒陶坛封存,采用生物科技,在继承中做到了创新。”于秦峰解释说。
封坛,作为老酒生产的一道工序,妙府员工习以为常地操作了十多年。而真正发现其蕴含文化历史和商业价值的,仍是创始人于秦峰:“2000年前后,国内有地方独辟蹊径,将传统民俗、民间工艺挖掘包装成特色旅游资源,并迅速叫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酒封坛,能否走出车间,走向普通民众,成为企业乃至地方的特色旅游资源?我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让封坛走出车间、走近普罗大众,妙府老酒公司由简到繁,分“两步走”:
一是随时邀请前来妙府老酒博物馆、妙府地下万吨酒窖的参观者现场封存陶坛,体验传统“古遗六法”老酒酿造工艺的趣味和魅力,通过口传效应,让更多的民众知道“封坛”这一概念;二是查找原始档案史料,搜集、挖掘和梳理民间封坛仪式程序,定期举办封坛庆典,并将其与妙府老酒公司倡导的“孝德文化”相结合,并升华为非遗项目、特色旅游节庆项目。
“来妙府封存的不只是纯正的北派黄酒,更是一份寄托愿望、表达孝心、传承亲情、弘扬友情,终其一生都值得回味的珍贵记忆。”于秦峰说,基于此,妙府老酒封坛的深厚文化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封坛老酒,更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自2007年至今,妙府老酒封坛盛典已举办了五届。盘点和梳理跨度长达八年的盛会,尤其是回放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会品牌成长史就会跃然纸上。
2007年12月30日,瑞雪纷飞,这给首届妙府老酒封坛节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首届封坛节20天,仅青岛市民共签封妙府年份老酒1000多吨,可谓一炮走红。
2009年12月27日,第二届妙府老酒封坛节启幕。与上届相比,因为拥有了历史韵味浓郁的封坛仪式,本届封坛节庄重、神圣、气度不凡。仅开幕仪式,就有献酒、宣读《妙府老酒封坛赋》、启动封坛仪式、典藏入库等多个环节组成。来自田横镇的12名渔民代表,一起在盛有200公斤妙府老酒的酒坛上签封,这坛老酒成为年后举行的第五届田横祭海节典礼的祭祀专用酒。
封坛仪式上,青岛市旅游局向妙府老酒公司颁发了“青岛市工业旅游示范单位”牌匾。这标志着,以封坛节为载体,“妙府”在旅游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1年11月26日,第三届妙府老酒封坛节启动仪式举行,本届封坛节的主题为“孝敬不能等待”。为老人封坛妙府老酒,表达孝心,传递敬意,成了众多消费者的选择。
201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第四届妙府老酒封坛节暨企业创建二十周年庆典在妙府公司新厂区举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保乐、青岛电视台主持人马蕾萧联袂主持。妙府老酒创始人于秦峰致辞,总经理于渊超宣读妙府孝敬颂文,与会嘉宾与千余名消费者争相签封百年品质坛、百年孝心坛和“福、禄、寿、喜、财、运、吉”坛、“仁、孝、礼、义、信、德、智”坛,并一起参观了气势恢宏的妙府老酒万吨地下酒窖。
封坛仪式现场,书法家阚志一挥毫泼墨,在20米长卷上激扬文字……
赵保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动情地说:“来到封坛节现场我发现,这不仅是‘接地气’,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妙府公司将老酒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孝顺父母相结合,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意,也是企业发展的优势支撑。这样,喝的就不仅仅是一杯酒了,喝的更是一种人情味。妙府公司举办封坛节,传播孝德文化,非常有意义。这不仅仅是封一坛酒,更重要的是弘扬和传承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