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看来,以压倒性优势占据酿酒行业头排的白酒,进入了产量增长放缓、营收增长持续、利润增长加速的高质量阶段。
进入2019年,这一状态则是继续延续,1~2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39.98万千升,同比下降0.94%;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066.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80.3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60%。
4月25日,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白酒酒庄管理委员会、定制酒委员会2019年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八大分会”共同对白酒行业的形势、趋势给出发展展望。
白酒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白酒行业2013年正式步入深度调整期,整个产业增长全部放缓,并在2014年降至最低。2015年,白酒行业出现缓慢上升,并在接下来三年以年均19.81%的增长率保持发展,迎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018年,白酒上市企业前5家营收占到了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的85%,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劲牌、汾酒集团、郎酒、古井集团、牛栏山(顺鑫农业)9家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茅台、五粮液向千亿规模进发,贵州茅台市值突破万亿元。
“二八定律”表现明显,高端酒市场被相对垄断。当前,飞天茅台、普五、国窖1573和梦之蓝等牢牢占据大部分市场,茅台、五粮液两大领军企业合占约80%~85%的高端市场份额。而次高端处于蓝海阶段,尚未形成全国性强势品牌。同时,随着高端、次高端品牌纷纷提价,区域品牌也将向上延伸价格带。
适应消费升级,正在成为白酒企业共同选择。同时,消费升级也正在深化,促使各名酒企业开始强化渠道下沉,深耕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市场。抱团也在成为白酒行业区域酒企的共识。区域性品牌较为聚集的鲁、豫、辽、湘等板块均陆续出台了以政府、地方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的“升级白酒振兴计划”,谋求抱团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白酒产区备受关注。 以产区作为白酒品质和价值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水平,带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2019,白酒继续向高质量迈步
近两年,随着宏观经济层面好转,加上白酒企业控量保价,去库存措施效果明显,白酒增长进入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产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营收和利润效益表现良好,高端白酒格局逐渐稳定,次高端白酒市场大热,白酒国际化汹涌,高品质白酒仍然稀缺,处于一个“长期不缺酒,但长期缺好酒”的时代。
进入2019年,随着万亿市值企业、千亿营收企业和百亿集团军的到来,中国白酒继续专注高品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酒协提出,白酒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稳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挺进。产量规模在企稳回升的同时,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中进行。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品质的提升,产量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在合理增长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在会上提到,将通过“三个核心”建立中国白酒科学表达体系,打造中国名酒的品质和价值表达,即产区表达、酒庄表达、标准表达,以此来构造更系统的白酒新品质的价值表达体系。
今年4月8号出版的新版《产业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白酒类由限制类调整为白酒限制但优势产区除外,历经多年,白酒产业政策终于发生细微变化。这是整个产业继续迈步高质量发展的节奏。2019年,宋书玉就产业创新发展、优势产区培育、白酒国际化新思考、人才培养计划、酒类标准体系建设、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酒庄新表达的商业逻辑、将酒科普进行到底、让消费者明白酒和中国酒类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等10件重点工作进行了解析。
其中,受到关注的是,即将颁布白酒年份酒标准和白酒溯源标准;即将成立中国白酒窖龄认定技术委员会,启动窖龄认定标准,为窖龄正本清源;即将启动中国酒类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团体标准起草工作,(中国标准化协会战略合作)完善世界烈酒产区标准,启动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标准,发布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修订优势产区标准,启动白酒标签标注标准制定,启动酒类产业文化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