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数据都有所下降。
2018年,国产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量62.91万千升,同比下降7.36%;而此前一直保持较强增长势头的进口葡萄酒,在去年也出现了8.95%的总量下滑,对于很多葡萄酒从业者而言,这个数据显然需要消化很久了。
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烈酒进口保持上行趋势,且量额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进口总额达到14.1亿美元,约占酒类进口总额的24.5%,位列进口酒类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烈酒的进口数据尽管有所增长,但其体量仍然非常有限。中国作为重要的烈酒生产和消费国,进口烈酒的体量只能被称为小酒种。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进一步分级也好,挡在进口酒面前最大的难题还是中国独特的餐桌文化。
感官检测难,消费者用脚投票
在我国,葡萄酒消费教育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英国人的评价体系里有一套非常复杂的香气表格,除了常见的水果香气、花香气,还附带有森林地调、蘑菇酱、动物皮革等超纲问题,这套体系真的适应中国消费者么?尽管中国酒业协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自己的评价体系,但推广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今年的葡萄酒数据双降无疑给了葡萄酒人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这也让进口葡萄酒结束了此前的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进口葡萄酒此前三年的高速发展,不少酒商面临着清理市场库存的问题。
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却不是这样的,在河北从事律师工作的王先生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进口葡萄酒市场太复杂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实在很难判断。谈及解决方案,他直言,对于消费者而言无法判断琳琅满目的葡萄酒,索性认准国产大品牌好了,张裕、长城等大品牌对于不懂喝葡萄酒的消费者而言,也许不足够好,但肯定不会坏到哪里去。
相比于标签上没有一个中文字的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正在渐渐地发挥它的主场优势。
烈酒则有着同样的问题,相比于葡萄酒而言,教育缺位更为严重,致使很多消费者甚至连酒种的特色都很难说清楚。
但在普通的消费领域,消费者无法对进口酒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是进口酒下滑的原因之一。去年年底,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在天猫、京东等网站采购了近500款葡萄酒进行品评,品评发现不少酒品存在严重缺陷。但这种产品仍然充斥着市场,并且不在少数。
无论是葡萄酒也好还是烈酒也好,监管难度都是不用多说的,因为葡萄酒和烈酒都不仅仅需要生化指标来进行检测,还需要感官指标来进行检测。被坑的次数多了,中国消费者也会选择用脚投票,离得远点罢了。
酒局启示录,进口酒是配角
无论是进口葡萄酒还是国产葡萄酒,在当前的酒局中多以“配料”形式出现。比如酒局中有女性饮酒的情况发生,或白酒饮用量够了,需要酒精度数不高的小酒助兴。在我国当前的酒局结构中,葡萄酒和进口烈酒仍然很难成为主角。
至于原因则很简单。首先,相关的烈酒及葡萄酒培训都把饮用看作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波尔多和勃艮第还为此设计出了各自的酒杯,但在我国实际的饮用场景里,很多餐厅甚至无法找到一只合格的葡萄酒杯。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定价不透明的问题。众所周知,进口酒市场一直存在价格不透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制约着进口酒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智利葡萄酒协会、罗纳河谷等产区机构公布的数据中,150元~300元的葡萄酒销售最好。这也决定了大多数葡萄酒应该主要应用于独自饮用等饮用量不够大的场景中。这笔账消费者算得很清楚,在日常应酬中饮用白酒比葡萄酒便宜得多。
在今年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的年会上,王琦表示,葡萄酒度数相对较低,按照中国人的饮用习惯,用量太大了……要为中国的饮酒习惯研发合适的产品,丰富产品矩阵。中国在饮酒上主要倾向于佐餐,吃饭才喝酒,不能把餐饮这块市场让出去。
此外,国外的餐厅主要以分餐制为主,也就是不同的菜搭配不同的酒,但在我国的餐饮习惯中,所有菜品都可以同时端上来。海鲜、红肉、蔬菜应有尽有,到底有没有一瓶酒能搭配所有菜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葡萄酒提出了非常大的难题。
白酒国际化,冲击进口酒
烈酒则更是几乎消失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主要出现在夜场渠道。这一原因也在于我国的餐饮方式上。柠檬或者冰块加入酒中,这不仅仅是给自己提供了饮用门槛,还把我国很多餐厅设置到了门槛以外。此外,烈酒的口感中具有更多泥土、木质香调等味道,着实不太适应喝烈酒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烈酒进口数据有所上涨,但很大一部分来自调制酒的基酒,如龙舌兰等,这部分酒作为基酒出现,是不会出现在餐桌上的。尽管,烈酒相关进口商表示,在西方国家烈酒也很少作为佐餐来使用,但在我国,餐桌文化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夜场渠道在现在和未来都很难成为主流。
今年世博园期间,长城葡萄酒馆正式开馆接待前来体验的消费者,不得不说蹭了一个巨大的热点。但在展架上也悄悄地摆上了新的系列产品,尽管还没有太多资料对这组葡萄酒进行描述,但其极具性价比的价格却照见了国产葡萄酒产品矩阵的不断优化。
对于进口烈酒而言,中国白酒也在不断侵蚀其调制酒的份额。这两年白酒国际化再次成了中国酒企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但中国白酒中含有非常浓烈的氧化味道,这也是很多外国消费者无法接受的原因之一。调制鸡尾酒成为酒企首选的解决方案之一。如泸州老窖等企业也在宣传调制酒基酒,推出了百调等产品。此外,还有人在中西方寻找自己的平衡,四川有家酒厂正在把12种香型的白酒放入橡木桶中,橡木桶的香气盖住氧化的味道,这一方式或许更适合当下的年轻人,也被看作是白酒年轻化的重要方式。
对于进口葡萄酒和烈酒的未来,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IWSR预计,2019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额相比2018年将增加8%。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最新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葡萄酒交易额达到了17.3亿欧元。然而到2018年末,中国国内主要酒商的利润空间持续缩水。中国酒业协会与易知数据进行的一项联合调研报告还显示,2019年中国葡萄酒的销量增长不会非常乐观。
寒冬也好,春天也好,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酒的饮用方式越来越中国化,用大碗喝拉菲这样在业内看来很俗的事情,也照见了中国消费者需要被照顾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