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遭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酒业而言,“六稳”“六保”中“稳就业”与“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为最为重要的着力方向。
01
酒业以“稳”为主
对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以酒为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而言,保持酒业的稳定发展,这对地方经济的增长率与“稳就业”至关重要。
202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认为,“六稳”、“六保”工作,酒类是责无旁贷的制造业之一,通过提高水平分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要以自身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有条件、有能力的酒企也应输出高质量发展经验和模式的能力,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企业相携发展,共同提升硬核竞争力。
按照业界的看法,许多酒类企业是当地的支柱型企业,酒类甚至是当地支柱型产业,因此对当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多领域综合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譬如在四川,白酒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撑性产业,为此,地方政府之前曾制定了川酒“万亿”发展目标,期望以六朵金花为主体,重振川酒振兴引擎。
贵州同样如此,在茅台的带动下,酱酒热潮席卷全国,除了老牌酱酒企业之外,还引来诸多外来资本介入,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酒业已经成为本地的重要工作。
市值超万亿的茅台,对贵州经济影响甚深。据悉,今年疫情期间,茅台快速复工,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实现了两位数、双增长。
在诸多经济学家看来,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未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是具体到地方政府,辖区内产业经济对整体的带动作用还是十分明显,对于酒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来说,以酒产业率先带动经济、拉动内需,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酒业、发展酒业,就成为诸多地方政府着力的重点工作之一。
02
原料保障问题凸显
稳定酒业、发展酒业,就必须面临一个“稳供应链”与“保粮食能源安全”的问题。
“酒业虽然是传统行业,并未面临技术供应链的问题,但是原料供应同样有一定隐忧。”有业界人士表示,酒业原料依赖于粮食生产,但是一方面由于天灾影响,造成了今年世界范围内粮食供应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作为酿酒最主要原料的高粱,国内种植面积偏低,这可能成为特殊情况下酒业供应链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在疫情冲击与蝗灾冲击之下,世界多个国家宣布控制粮食出口,这对国际酿酒业间接造成影响。
2020年,全球经济因为疫情影响而陷入了衰退期,再加上受到蝗灾影响,而为了保证自家粮食供应,不少国家都陆续宣布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比如柬埔寨、俄罗斯、乌克兰和越南等。
这种情况不由得让人关注国内粮食供应问题,而酒业同样依赖于粮食供应。其中,作为酿酒主原料的高粱,实际上近几年已经开始依赖于进口。
此前,我国高粱生产与种植较为充裕。
资料显示,1952年,我国高粱播种面积达1.4亿亩,总产量约1110万吨。而此后,由于食谱变化与其他因素,高粱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下滑。
自2003年从1083万亩下滑后,我国常年种植高粱面积约在850万亩,不足高峰期的1/16。此前,我国高粱产需基本自给,每年进口量通常只有几万吨甚至有时不足1万吨;但从2013年开始,高粱进口出现井喷,从2012年的8.66万吨大幅攀升至2013年107.8万吨,2014年、2015年我国进口高粱更是分别激增到577.6万吨、1070万吨,近3年则有所下降。
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高粱需求量890万吨,其中506万吨来自进口,进口依存度达57%。进口高粱主要用于饲料生产,也有一部分进入酿造业和食用。2013年~2017年,我国高粱总产量在230万吨左右徘徊,而年需酿酒高粱280万~300万吨,单单酿酒方面就会产不足需。
国产高粱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于酿酒需求,这无疑给酒业的供应链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其他主要用途(与畜牧业相关的饲料用途)与酿酒之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供给?这成为许多酒企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03
短期内供需仍会保持平衡
国产高粱满足不了酿酒业自给需求,加上中央“六稳”“六保”政策的推出,让酒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对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产生焦虑感,但实际上,酿酒原料的供需问题,在短期内仍会保持平衡状态。
中央为“六稳”“六保”,尤其是“保粮食能源安全”而推出的相关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酿酒原料不会出现大的供应缺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了保粮食能源安全,将“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这意味着除了满足居民日常食用、畜牧业饲料食用的主要用途之外,用于酿酒的原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还有,针对国产高粱种植不足的问题,政府已经在此前有所行动。2016年,中央发布《2016年全国杂粮生产指导意见》等文件,将全国划分为5个区,指导杂粮产业发展。其中,多个省份鼓励当扩种或发展高粱种植。而一些地方则将高粱作为主推作物种植。在这项政策的支持下,从当年开始至今,高粱产能逐年提升。
除政府层面的推动之外,诸多名酒企业也未雨绸缪,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推动酿酒原料的种植业。例如,五粮液参照欧盟GAP标准,近年来采取“核心示范”“战略合作”两种管控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共升级建设100余万亩符合五粮液品牌发展需要的高品质标准化专用粮基地。
为保障仁怀酱香酒生产用粮需求,贵州仁怀酒投公司将在晴隆县建设7万亩酒用高粱生产基地。2020年计划种植3万亩,2021年至2024年每年各增加种植规模1万亩,并在五年内完成有机认证与绿色认证。
作为国内酒业龙头企业,茅台同样在此前开始建设农业种植基地。茅台分别在仁怀、习水、播州、务川、金沙等地都建设了高粱种植基地,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12万农户增收。
业界认为,一线名酒企业已经通过早前的布局,基本实现了高品质酿酒原粮的自给,即便在目前的疫情冲击下,也不会出现大额缺口,但是对欠缺原料自给能力的中小酒企来说,或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疫情冲击下,酒类消费会相应出现一定波动,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生产端对原料的需求也同样会出现下降,也就是说,短期内酒业的原料供需仍会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