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之“美好时光·父母故事”》系列五
“新疆第一酒”伊力特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一批老军垦战士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而成的。
六十多年发展历程,伊力特作为新疆特色产品、形象名片,伴随着新疆人民美好生活,成就了一番感天动地的奋斗事业。特别是在酒源肖尔布拉克生活的人们,那更是家家都有一段与伊力特息息相关的故事。
我作为伊力特的一员,忠爱着这个企业;见证了企业发展壮大的父母也深爱着伊力特,这种深爱有点爱屋及乌的感觉。我的父母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来疆的,父亲是转业军人分配到新疆,之前参军入伍成为志愿军战士去过朝鲜;母亲随军来到新疆,一块扎根在肖尔布拉克72团。
在这块土地上,光荣的父辈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建设工厂,逐渐形成现代化团场。
父亲和母亲虽然来自天府之国产酒大省——四川,但他们不擅饮酒。记忆中,逢年过节,他们会从团场门市部和小商店里打些散装伊力特,招待来家做客的战友和老乡。杯盏斛错间,吃着回锅肉,说着川音,畅谈战友情,絮叨家乡风土人情,展望团场美好明天和来年的丰收。醇香美酒,英雄伊力特把他们的青春岁月和理想追求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
父母都是朴实的农场职工,让孩子进伊力特工作成为伊力特人是他们生活目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姐、我哥、我和弟弟都先后进入了伊力特工作,可把父母高兴坏了。闲暇之余关注伊力特点点滴滴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伊力特获得各种荣誉、伊力特好的福利待遇也时常挂在他们嘴边,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伊力特畅销国内外。作为春节员工福利,厂领导为职工们发了许多海鲜,有些海鲜是生活在内陆地区的我们见都没见过的。过年拿回家,“川菜高手”母亲看着既开心又犯愁,半辈子都过着拮据日子的她,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海鲜做成美味。但这也难不倒泼辣能干的四川女人,先把它煮熟或者蒸熟,再调汁蘸着吃或者和菜炒着吃,也挺不错的。
母亲是个心地善良很重亲情的人,九十年代自己退休以后,子女都已成家立户,就更加想念亲人。父母去世得早,就邀请唯一的亲人哥哥来新疆住上一段时间。
舅舅到了以后,她雇车到几十里外去接。通知我们周末都要回来见见舅舅,每天给舅舅炒上几个菜,拿出我们平常分的中度特曲,每天几个小菜一瓶中度特曲摆上,还买上好烟,兄妹俩在门口树荫下坐着,边剥苞谷边聊着家乡的事儿,摆不完的龙门阵。几箱子伊力特喝完了,母亲又去买。直到舅舅惦记着自家的事儿想回去了,母亲才恋恋不舍地送行,宴席上了大老窖,还给舅舅掏了返程路费,我们每个人也随了二三百元。
父母爱伊力特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母亲走在街上或者小商店小饭馆里,看到颜色好看中意的酒瓶子就捡回来擦拭干净,插上沙枣花、马莲花等。净亮的瓶子,满屋的花香,简朴的屋子,使得房子充满温馨幸福氛围。喜欢读书看报关注新闻的父亲,一遇到伊力特新闻,就会电话打过来逐个告诉孩子们,在某某报纸、电视频道上看到了伊力特的某某消息,叫孩子们一定去关注,说完后老人家还会打电话询问孩子们去做了没有。
酒香伊力特,情牵军垦魂。在军垦小镇,在酒源,在新疆,每一个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挚爱着伊力特。因为他不是一瓶酒,而是包含着思想、情感、灵魂的文化珍品,更是承载着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梦想追求的重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