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酒业面临的一次大考,需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力争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因人因企而异。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高质量发展既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需要。
从改革开放史看,经济发展过热或过冷都不好,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升更不行。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三大规律,违背了就要吃苦头。
从现实看,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格局,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酒业的供应链 、产业链、价值链。渡过3年疫情,经济正在恢复性增长,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且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比2021年少生85万人),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变慢、发展的方式变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内外因素的叠加,使酒业发展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环境。
以风头正劲的白酒行业为例,目前呈现出“两减”(年度产量逐年减少、规上企业逐年减少),“两增”(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实现利润逐年增加),“两大”(整体产能比总体需求大、厂商库存比合理储量大),“五热”(产区热、扩产热、高端热、酱酒热、光瓶热)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交汇使白酒业彰显出“三化趋势”,即“竞争复杂化、企业大分化、产业升级化”。
行业特点决定企业的着力点、支撑点,行业趋势决定企业的走势、大势。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与时俱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酒企的必由之路。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该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酒企要以此为方向,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升级,从以追求量的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粗放型外延式的模式,转向以追求质的提升为主要目标的集约型内涵式的模式。
为此,要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规模的关系。对酒企而言,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质量和效益居于主导地位。因为有质量的数量才是真正的数量,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有效益的规模才是切实的规模,否则就是画饼充饥。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该是: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要有效提高酒类的产品质量。认真落实《质量强国纲要》,大力增强产品的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提高品质的引导力和竞争力,恪守“产品质量高于天,食品安全重如山”;以表里如一的明白酒、质量上乘的放心酒、货真价实的实在酒、个性鲜明的特色酒,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高品质高颜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酒类产品,提高与充实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文化表达、情感诉求,增强大众的幸福感。汾酒提出的“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就是坚持长期主义品质路线的举措。
其次,要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企业和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要盈利、要创造经济效益。我们要明晰企业的定位与职责,为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收、为社会生产更多的美酒、为股东分配更多的利润、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为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文化培育更多的正能量。
再次,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不是排斥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把蛋糕做大是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必然选项,关键在于增量是否具有合理性。有市场、有效益、有创新、有特色的增量即具有合理性,盲目跟风、脱离实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就不具有合理性。酒企要眼观当前,心系长远,提高增产扩产的科学性、可行性、预见性。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酒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首先,要有科学合规的决策机制。实现酒企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做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摒弃一言堂和拍脑门、定调门。不久前,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面对复杂情况,酒企要找准机遇在哪里,认清风险在何处, 心中有数才能行稳致远。
其次,要有基础设施的保障机制。质量基础设施是提高酒类产品质量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与技术基础,包括现代化的厂房、实验室、生产设备、检测仪器,拥有先进、高效、配套的质量基础设施是酒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有条件的酒企要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使生产环境绿色化、生产设备智能化、检测仪器先进化,努力建成高水平的国家级实验室。各级酒类协会也要从实际出发,带动行业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与技术创新方面实现升级发展。
再次,要有人才选用的支撑机制。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人才辈出又结构合理是酒企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其中,酒厂的一把手、掌门人是否为有胆有识、敢干会干的企业家至关重要。同时,也离不开各类经营管理和科研技术人才以及大量的能工巧匠。如何选准人、用对人、管好人、留住人,是需要浓墨重彩书写的大文章。一些酒企两条腿走路,既向社会招贤纳士包括职业经理人,也在企业内部选贤任能大气力培养人。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品酒师大赛”上,前十名选手分别来自洋河、茅台、泸州老窖酒厂,彰显了酒企发展与人才资源的关系。
最后,要有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酒企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更需要有先进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观现状,要素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创新为特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成为推动酒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酒企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质量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酒企不能简单地把酒卖给经销商就完事了,要关注和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提高动销率,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酒企高质量发展的标配是“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与企业的规模大小不直接挂钩,更不能完全划等号,以吨位决定地位、以规模评判优劣的观念需要转变,发展质量才是评价酒企的根本标准,“大而强”“中而优”“小而美”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像茅台、五粮液那样的“大而强”固然好,但不是每个酒企都能做到的也不需要每个酒企都来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制定目标不超越本企业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进取稳健结合、魄力定力兼顾的表现。
不少中小酒企具有中华老字号和国家级、省市级非遗的称号,可打造成“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在某个品类或地域的“隐形冠军”。
许多酒企坚持品质为先、效益为本、稳字当头的经营方略,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呈现了“中而优”“小而美”的发展特色,未来可期。
例如,红星目前在北京白酒企业中规模不是最大的,近三年也受到疫情影响,但收入、利润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年上一个台阶儿。今年一季度,又实现了开门红,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呈现了“二新(厂区新和设备新)、二强(自主酿造能力强和自主灌装能力强)、二高(产品在二锅头品类中平均售价高和销售利润率高)、二低(资产负债率低和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一充沛(现金流充沛)”的质量效益型发展。
又如,五大啤酒企业生意兴隆,数千家精酿啤酒作坊活得也挺滋润,说明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势。
可见,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一定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者系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原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