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2024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对外发布了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华夏酒报》记者盘点了一下,山东共有12地入选,分别是:龙口市(8)、胶州市(18)、滕州市(39)、荣成市(42)、寿光市(43)、邹城市(46)、招远市(51)、诸城市(56)、平度市(65)、青州市(96)、广饶县(97)和莱州市(99)。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66个县域占国土面积约90%,县域总人口占中国大陆总人口比重约52.5%,地区生产总值占GDP的38.1%。
从中不难看出,县城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代表着巨大的“钱力”。
也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加速渠道下沉,将目标消费群体逐步扩展到包括小镇青年在内的县城中产阶层,希望借助广阔的县域市场来挖掘内需增量的新空间。
那么,山东这些县级市的酒类消费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特点?《华夏酒报》记者通过采访百强县的酒类经销商代表们,窥见了不容忽视的消费“县”象。
酱酒依然强势,清香愈发流行
从12个百强县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多集中在烟台、青岛和潍坊这三个地级市,其中,前两座城市的综合GDP已经超过万亿。
“烟台这三个百强县的整体酒类消费呈现较强的品牌意识,消费正向大品牌集中,头部效应明显。”烟台全晟酒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元瑞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招远是资源型城市,这两年处于产业转型期,受此影响,名酒消费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其消费惯性还在,以酱香、清香为主;莱州则是产业多元化的城市,经济有活力,百姓更喜欢享受生活,酒类消费层次也更高;而龙口虽然经济基础最为坚实稳固,但当地居民在消费上更为精打细算、注重实用。
对此,烟台华新酒业区域经理安仲健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龙口与莱州在经济发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众多,而后者则以中型企业为主,且农机、石材产业基础深厚。
这种经济结构的差异直接导致两地在酒类消费表现上,尤其是婚宴市场和大众消费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差距。
“在婚宴市场方面,龙口过去多以50元至60元价格区间的白酒为主流选择,但近两年来,该价位带逐渐向100元至200元区间转移。相比之下,莱州的婚宴用酒档次更高,以300元至400元价格区间的白酒为主流;在大众消费领域,以红星二锅头这一品牌为例,龙口的年消费量不超过300万元,而莱州则能达到1000万元的规模。”安仲健进一步分析指出,龙口地区,各种价位的酒品均有销售,但销售量有限且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特别是在500元至800元这一价位区间,酒类消费表现相对乏力;但在莱州地区,高端白兰地、洋河、汾酒等表现都不错。
总体而言,龙口的经济基础更雄厚且酒类消费总量更大;莱州的饮酒氛围更为积极活跃,消费档次相对更高。
“然而,龙口地区的酒类消费存在明显的跟风现象,消费者对于酒种和品牌的选择较为杂乱,缺乏明确的消费偏好。不像鲁西南地区,低度浓香型酒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安仲健坦言,龙口白酒市场还是以酱香、清香为主,茅台系列酒与习酒表现突出,市场接受度高。
据悉,龙口地区飞天茅台的配额量为5吨,而茅台系列酒的配额量则高达9.6吨。此外,考虑到烟台地区经销商在区域市场的深耕,茅台系列产品在龙口市场的总体配额量接近15吨。另从渠道反馈,清香型白酒如汾酒,在龙口也拥有非常好的消费氛围,市场体量接近2000万元。
“事实上,县城的酒类消费总体上并不亚于地级市,这里的‘不亚于’并非指数量上的超越,而是强调在酒类消费的品质与层次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丽霞名酒总经理郝丽霞对《华夏酒报》记者分析道,县城具有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意味着,当某一品牌在县域市场投入足够的费用与精力进行推广时,会相对更容易在当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在平度这样的县级城市中,价格是影响酒类消费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品牌。”郝丽霞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商务宴请场合,酱香型白酒最受欢迎,例如一晚若要消耗三瓶酒,其中两瓶都是酱酒。而在这之中,茅台及其系列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五粮液也是广受欢迎的高端选择,不仅适用于送礼,还常见于高端婚宴。在婚宴市场上,董酒、西凤和红花郎等品牌也有不错的表现;洋河系列酒通过较高的市场投入和公益活动提升了品牌形象,市场反响良好;对于个人自饮而言,消费者偏好性价比高的光瓶酒,一般以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为主。据估计,仅光瓶汾酒在平度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
虽然与青岛和烟台相比,潍坊的经济总量可能稍逊一筹,但在百强县的分布上,潍坊同样拥有多个上榜的县级市,显示出其县域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发展潜力。值得一提的是,潍坊的白酒“酒量”远好于青岛与烟台,再加上地产酒“云门酱酒”的赋能,经销商们普遍反映,潍坊的酱酒消费氛围在山东省内最浓厚。总体来看,山东省内百强县的酱酒消费市场依然不容小觑,同时,清香型白酒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消费量与当地经济实力相比,还有待扩容与升级,这也为更多的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发展机遇。
新“县”象下的挑战与机遇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几年,白酒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趋势:一方面,产量持续下滑,价格则逐年攀升,同时,社会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倒挂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线上销售渠道的迅猛崛起,其对于传统线下实体店铺的冲击与挑战日益显著。此外,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过度饮酒行为有所减少······这些变化迫使整个白酒行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市场需求的根本性转变。
“现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小酒厂被淘汰掉。”郝丽霞指出,但这同时也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明显特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自饮市场的价格升级现象显著。以往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酒类饮品,如每瓶10元左右的酒品。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价格更高、品质更优的酒类,如每瓶20元、30元,乃至50元、100元以上的酒品;其次,在礼品市场方面,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礼品选择,80后、90后消费者表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他们更倾向于为家中的老人选购知名品牌的酒类作为礼物。
“以前圈内有个段子,‘最倒霉的经销商是一线的品牌、三流的业务员;而最幸福的经销商是二线的品牌、一流的业务员’。但现在看,如果三、四线品牌肯加大投入、定位精准、提升服务的话,照样可以在半年甚至一年内打开市场,因为县级市场的壁垒远没有地级市场高。”郝丽霞也坦言,机遇并不代表所有的品牌都合适,最好还是老牌子,并且是有一定消费者认知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找对经销商,而不是一味地找大商。
采访中,不少经销商都表示,品牌在县域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对于非一、二线品牌来说,面临的挑战仍不小。特别是那些品质参差不齐的小品牌酒,其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因为当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毕竟,与20年前相比,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者的培育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如今处于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这对厂家、对经销商来说,都是挑战。
“对于名酒的经销商而言,我们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朱元瑞如是道,放弃经营多年积累的品牌资源会感到可惜,但如果继续经营,利润空间有限,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库存压力。这种局面就像鸡肋一样,让经销商的发展之路变得越来越狭窄。
“就营销策略而言,不管是城市还是县域,品鉴会、宴席推广及扫码开瓶等措施都已是业内的常规操作,并且渠道下沉愈发明显。如果要做突破,就得采取小众化和定制化的策略。”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老周说酒栏目主讲人、青岛谦和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杰分析指出,“我们常说,没有定价权的生意就不叫好生意。可越是畅销的酒,其价格就越透明,这也意味着利润空间越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像茅台这样的顶级品牌及其经销商之外,其他大多数品牌和经销商面临的市场竞争都非常激烈。”
因此,周杰也建议,如果经销商面临不得不转型的现状,不如定制开发酒质上乘但品牌知名度一般的精品酒,利用个人或者企业IP,精耕细作,再加上大单品的引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深层连接,实现消费圈层的固化与升级。
“对于未来,我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采访中,66号酒庄主理人王泽溪告诉记者,“尽管外部环境的压力导致商务宴请中的高端用酒需求有所下降,但大众消费的基础仍然坚实,消费量也很可观,并且开瓶率非常高。山东省内的许多百强县都具备深厚的农业和工业基础,饮酒习惯良好。如果能够有效打通县级与城镇市场,实现从下往上的市场渗透,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