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天,围绕江小白和东方甄选之间的讨论持续发酵,尽管声量林林总总,但是是非非,有很多定论,却一直没有结论。
这是因为一番错误解读的背后反映出了消费端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而这些认知偏差对于品牌乃至整个酒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巨大且难以估量的。
所以,江小白选择发布声明,直“怼”东方甄选。
但如果抛开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消费者和所谓的“专业人士”对于白酒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
比如,提到白酒生产中必要的工艺——勾兑调味,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酒精勾兑的;
比如,酒精度数高低是由蒸馏过程决定的,但主流“说法”仍是低度不如高度好;
比如,小曲、大曲都是曲种,但用前者酿出来的酒总被定义为上不了台面的低档酒;
再比如,这次东方甄选直播时主播提到的“调味酒”,明明是“画龙点睛”的存在,即用微量,就能弥补基酒的缺陷和提高酒体质量的酒,却被“张冠李戴”成加入食用酒精的酒,也就是“调香白酒”。
······
类似的“想当然”和谬误比比皆是,可笑吗?
不,坦白说,挺可悲的。
酒业历经千年发展,早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然而,时至今日,消费者仍常受一些所谓“常识”的误导,陷入各种误区之中,这是值得整个行业深刻反思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白酒?
根据202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的定义,“白酒”是指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其中,“粮谷”是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
那么,什么样的酒不是白酒?
依据“新国标”的界定,若酒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或其主要原料为薯类,亦或配料列表中明确标示含有食用酒精,都不能被称为白酒。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关于酒类产品的某些常见误解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再加上一些所谓的“砖家”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仅严重损害了酒业的社会声誉,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困惑和误解,影响了消费者对于酒类的消费行为。
因此,产业链条上的每一方都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酒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科学、客观的信息传播,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酒类消费观念,从而避免被误导。同时,酒业本身也应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和宣传的规范,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
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种种“固有认知”背后的严峻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酒业,是时候行动起来,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了。唯有这样,美好生活才会因为有美酒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