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达到产能顶峰后,中国白酒连续“缩量”,2023年度产能约为600万千升。
按照2024年的产能计算,平摊到人均产能约为3升(414万千升÷14亿人),而2023年人均产能约为4.5升,最顶峰的2016年,人均产能约为10升(2016年中国白酒产能为1358.36万千升)。
也就是说,中国白酒产能呈现下滑趋势,中国人均白酒产能,也从2016年至今缩水了70%左右。
从市场层面来看,人均白酒产能并不等于人均消费量——按历年统计,年市场消费量低于年产能总量,部分当年成品转化为库存。基于白酒陈贮特性,也有部分企业将部分当年产能转为陈贮基酒。
这样来看,即便加上部分历史库存的市场消化因素,2024年度人均白酒消费量也应该是低于3升。
那么,对比国际市场,我国的烈酒人均消费能力表现如何?
德国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烈酒消费量为354亿升。相关报告显示,欧洲人均烈酒消费量在全球居于高位,捷克则是欧洲人均酒水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年人均消耗纯酒精14.3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欧洲健康年度报告称,15岁及以上的欧洲人,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纯酒精9.5升,相当于190升啤酒、80升葡萄酒或24升烈酒。
美国蒸馏酒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烈酒厂商口径销量达到274.5万吨。美国人口约为3.3亿,以此估算,人均烈酒消费量约为8.3升(274.5万吨÷3.3亿人)。
2022年,美国威士忌厂商口径收入达到125.53亿美元,销量占比达33.4%。威士忌是美国烈酒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类,2022年威士忌销量约为91.6万吨(按33.4%占比计算),人均威士忌消费量约为2.8升。
从趋势来看,欧美人均烈酒消费量呈一定上升态势,自1997年以来,美国人均烈酒饮用量增长超过40%;2022年,美国烈酒市场规模达到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1%。
Statista相关报告预测,2023年至2027年间,烈酒市场营收有望保持4.5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这样看来,国际烈酒市场的人均消费量与总消费量,还是呈上升趋势的。那么,在经过长达8年(2016年至今)的缩量之后,中国白酒何时能够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