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报告】
关键词 治理 效益 分析
摘 要 本文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近几年葡萄酒行业污染的治理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提出只有通过清洁生产结合末端治理,企业污染治理才能获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企业概况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是由张家口长城酿酒有限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香港远大公司共同出资新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专门生产和销售各种葡萄酒。该公司是全国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之一,2000年进入国务院统管的520家企业行列。该公司生产的长城牌系列干红、干白葡萄酒是国内名牌产品,并远销英、德、意、日、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厂以来,该公司一直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实行清洁生产,下大力度解决各种污染问题,使企业的环保工作日臻完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该公司年葡萄酒生产能力3万千升,实际生产各种葡萄酒约2万千升。排污情况(见表1)。
2.水污染物治理情况
水污染防治是该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为此,该公司连续多年采取清洁生产结合末端治理的方法,先后投资约440万元,用于废水的综合治理,并在1997年底之前圆满完成废水治理工程。
2.1 对冷冻外排废水进行治理
为了节约用水,降低废水排放量,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该公司抓住冷冻水量大这一环节,于1993年建造一座冷冻循环用水池,保证水的循环使用,1994年运行以来,每年减少新鲜水用量4.47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4万吨。
2.2 对发酵池、发酵罐清洗酒泥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
为了治理酒泥冲洗水所带来的污染,该公司引入了清洁生产的理论,对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发酵和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泥进行回收利用,以期在生产全过程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值的效果。1993年投资6万美元从法国引进了先进的酒泥处理设施,1994年仅用半年时间,从酒泥中提取548千升干白原酒,增加产值140万元人民币。在品尝到清洁生产带来的巨大效益后,该公司于1997年出资8万美元又引进一套酒泥处理设施,用于该公司位于怀来县、涿鹿县境内发酵站废水处理。目前,去除物价因素,每年从酒泥中提取的酒增加产值约300万元,而且使排水COD浓度值明显降低,从而也降低了吨水的处理成本。
2.3 对全公司的所有排放废水进行末端集中治理
1997年,该公司投资320万元建成一座日处理污水12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由清华大学紫光集团环境工程中心承担设计,采用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方法。目前,实际处理能力为每日360吨—400吨。主要工艺流程见示意图。
1998年投入正常运行以来,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的抽样检测,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见表2)。
3.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收益计算(见表3),环境设施运行费用(见表4)。
由表3 、表4可以直观看出,由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办法,不仅使水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经过综合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只是水治理环保设施运行可产生经济收入310.6万元,去除每年环保设施运行等费用32.1万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68.5万元,与总投资440万元相比,在两年内就可收回投资,并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由于污水处理站已步入正常运行,公司所排废水得到了彻底的治理,达标排放。按目前年排水量13.22万吨计算,COD浓度值由原来的452mg/l降到85.8mg/l,BOD浓度值由原来的80mg/l降到20.8mg/l,悬浮物浓度值由原来的235mg/l降至63.8mg/l,以上污染物的消减量分别为COD48.4t/a,BOD7.8t/a,SS22.6t/a,虽然该公司葡萄酒产量逐年上升,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却呈下降趋势。
达标后的污水用于灌溉周围村民的1300余亩农田,而且采用无偿灌溉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浓缩脱水成为高效有机肥,全部用于葡萄试验基地种植葡萄,对改变土壤结构,增加葡萄产量有明显效果。为周围村民创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4.结论
通过对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污染治理情况及对其产生的效益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的治污之路,只有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才能使污染治理不再是单纯的投入。我们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和当务之急,走出了一条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新路,《清理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是这条路的里程碑,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必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参考文献:
(1)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
(2) 云正明、刘金铜等著《生态工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3) 《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杭州,1990;
(4) 李正明、吕宁编《无公害安全食品生产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