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伊犁地区大面积种植酿酒葡萄,至今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长时间的种植和近年来面积的扩大,葡萄病害的发生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从点片到大面积,主要有两大病害: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白粉病。
1.葡萄霜霉病
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
上世纪70年代,新疆伊犁地区在引入酿酒葡萄品种的同时也带入了此病。
1.1 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呈现细小、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油浸状小斑点;后发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点,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干枯,叶片早落。
幼果染病后,病部退色,变硬下陷,随即皱缩、脱落。
此病多在果粒半大时受害,呈褐色较腐状,不久便干缩、早落。
1.2 侵染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在生长期中,病菌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1.3 病害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3.1 霜霉孢子囊萌发温度在5℃—21℃,最适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18℃—24℃,相对湿度为70%—80%。
这种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我们根据气象资料分析:2002年6月上旬,两次15毫米—20毫米的大暴雨,发病面积达60%,果穗发病率70%—75%;进入7月中旬后,高温干旱不利于此病的发生;7月下旬,葡萄进入转色成熟期,果实不受病菌侵染;8月—9月,主要危害新叶副梢,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
因此,低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是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1.3.2 葡萄园管理粗放,架面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树势衰弱,偏施氮肥,枝蔓陡长等均易发病及重复侵染病害。
2.葡萄白粉病
由于我区气候变化异常,发病呈现早(6月中旬)、快的情况,主要危害穗轴、果粒、新梢和叶片,使果实品质变差,产量降低。
2.1 症状
危害叶、果、蔓等,其中,幼嫩组织最易发病。
叶片发病时,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上覆盖白粉,逐渐使病叶卷缩、枯萎并脱落。
幼果发病时,绿色斑块上首先出现黑色星网状花纹,上覆盖一层白粉,抑制病果增大,果形小且味酸。
果粒长大后感病,果面表现网状线纹病,且易干裂。
新梢发病,则出现黑褐色、网状线纹,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受害枝蔓秋季不能正常成熟,花芽分化不良,第二年结果性状极差,甚至不实。
2.2 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间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
分生孢子在4℃—7℃时即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最高温度可达35℃。在较低的湿度下,分生孢子也可萌发,相对湿度在25%时,孢子萌发率可达15%。
由于气温在29℃—35℃时,病害发展最快。因此,干旱的夏季或闷热多云的天气极易发生病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