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打锡酒壶的老马
来源:  2015-12-21 17:16 作者:
  冬闲的客家山村,“叮当叮当”的金属敲打声中,传来声声苍老沙哑的吆喝声:“打——锡——酒壶咯——”,“打、锡、啰”几个字的音调拖得特别长,带有外地口音,但听得出,是老马的声音。
     
  老马是连城来的老锡匠,五十多岁了,穿一身灰蓝的工作服。每年冬闲,他都会挑担来村里打酒壶。因为锡酒壶加热快、保暖,用它烫热客家酒,喝了养胃。那个年代,每家都有好几把锡酒壶,留着正月喜庆烫酒待客。
     
  需要打锡酒壶的听到吆喝声后,把脑袋伸将出来,和老马谈价钱。打锡酒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锡料由老马提供,东家直接买;二是东家有废锡,老马收加工费。不管是哪种方式,价钱一旦谈妥,他就会在光线较亮的下厅堂开炉,打出东家需要的酒壶,一般家用多为一斤装和八两装,个别小酒壶为半斤装,也有大户人家,需要二十多斤装的焯壶。
     
  当老马撂担支炉时,上家下屋的孩子们都来看热闹了,他们“呼啦”一声包围了老马。个别调皮的孩子,还嘻嘻哈哈地猫着腰,七手八脚地搭帮拉风箱。老马戴一副缠了绷带的断腿老花镜,一边生火,一边不慌不忙地取出工具,一项一项地摆在顺手处,孩子们把他围得更近了,他亲昵地说:“死骀细,企远多子,小心被烫啊!”
     
  风箱“呼呼”地响起来,熊熊的火苗直蹿,小炉子散发着橘红色温暖的光晕,火烧得旺旺之时,老马将一个钢盔架到炉口上,投入锡块,一会儿,散乱的锡块融为一汪红汤,和钢盔一起被烧得红彤彤的。老马更忙了,起身说:“走开啊,小心烫了!”钳起钢盔将红汤倒入模板的夹缝里,剩下的一点再倒入一只香皂盒般的模块里,冷却一会儿后,他打开了模板,银白色的一爿锡片被他剜了出来,再撬开模块,一条锡龙被钳了出来,骀细子们惊奇地嚷道:“唉哟!小蛇出来了!”
     
  他只用手里那把剪子,在锡片片上比比划划,几条清晰的线就划出来了,他沿着线剪出圆形、扇形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形状,从那些形状当中依稀可看到一个酒壶的基本轮廓了。
     
  零件均被细心做好后,他就开始焊缝了。烙铁放在小火炉上烧着,松香被涂在焊缝,他把烙铁轻轻粘满焊锡,一顿、一顿地焊下去,焊缝处被饱满地灌满焊锡,两边未受损,也无漏焊,更无气孔、夹渣等缺陷。此时,戴着老花镜的老马,聚精会神地盯着酒壶,目不转睛地一点一点往下焊,他那张刻满沧桑的脸,还有那青筋暴露的双手,定格在焊缝的动作当中,就连围观的孩子们也不敢大声喘气。这似乎是一幅浓黑的木刻画,线条粗犷、深沉,给人深深的震撼。
     
  经过其双手的一番忙活,一只锃亮的锡酒壶就变了出来。买酒壶的人也竖起大拇指,付钱后很宝贝地将酒壶捧回了家。
     
  时光荏苒,客家人日子红火了,各种高档洋酒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各种不锈钢的酒壶也代替了锡酒壶,它们已被人们束之高阁,成了收藏品。
     
  “打——锡——酒壶咯——”的声音在记忆中渐行渐远了。再见了,马师傅!再见了,锡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壶!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