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对红色格外钟爱。过年时,红对联、红灯笼、红棉袄;结婚时,红嫁衣、红双喜、红蜡烛。人生的大事,似乎沾点儿红才显得正式。
陶瓷中有一种红,叫钧瓷红。钧红艳丽悦目,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自古以来,钧红釉瓷被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钧瓷挂红,价值连城”的俗语。时光转到2021年,当嘉兴红船时代的“红色”与钧瓷的“红色”相遇,便变得庄严起来,使钧瓷的时代特征格外显著。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花冠集团江苏大风歌酒业有限公司特制作了一款钧瓷“一叶红船”纪念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示纪念。
“钧瓷之都”神垕,窑火千年不熄
钧瓷,五大名瓷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作为艺术精品,有人爱它奇异奥妙,鬼斧神工;有人爱它古朴雅致,璞玉浑金;有人爱它五彩斑斓,瑰丽晶莹。它使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它使多少名士大师为之倾倒。固然,这是因为钧瓷在直观审美上有极高的品位,但更重要的是,钧瓷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
钧瓷自从诞生起,就为人们所推崇与珍爱。据说,因为它太美,太珍贵,唐玄宗曾下令:“钧不殉葬。”
史料记载,钧窑开窑时都有官员现场把关监选,合格者直送宫中,其余一律砸碎深埋。在此种种的严苛政策和技术封锁下,钧瓷的身价和声望自然更高。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素有“钧瓷之都”的美誉,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历史上流行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说明当时神垕的发展与繁盛。
自古以来,钧瓷都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可以说,钧瓷的出现,打破了原本中国陶瓷单一釉色的传统,将中国陶瓷带入一个新的多彩时代。
经烧制,钧瓷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千变万化且别具韵味,无论是湖光山色的韵味,还是云霞雾霭的变化,都可以在钧瓷上展现,它变幻莫测的成色秘诀是“窑变”。
所谓“窑变”,并不是制作者有意识创造和制造出来的,而是制作者在制作釉料时按照固有的配方入窑炼制,制造出无意识的颜色形态,是指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钧瓷所用矿物原料大部分为禹州当地所产,这些原料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本身多带有各样的色彩。
钧瓷烧造技艺非常复杂,而且72道工序都有特殊要求。每一环工序上稍微的细节差异都会引发最终成品的变数。
在品种繁多、百花争艳的钧瓷中,高温红釉瓷的烧制难度最大。正如《中国陶瓷史》里记载,宋代钧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创性地烧造出了红釉瓷。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钧瓷带红,价值连城”,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是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钧瓷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说,“红色”是钧瓷的根和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手段在钧瓷烧制方面的应用,“钧瓷挂红”不再寄希望于“上天垂青”,而已被陶瓷师傅掌握。
百年中国梦,一生红船情
翻开历史的画卷,随时光追溯到“一叶”小船。百年前的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却遭到法国巡捕搜查,被迫休会。一大代表陆续从上海来到浙江嘉兴南湖“一叶”小船,挤在船舱里继续着在上海石库门肇始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普通船舫承载着民族希望,有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站在2021年,回望1921年,一叶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在嘉兴南湖波光潋滟的湖面上,“红船”经历了上百年的暴风骤雨,体会曾经的惊涛骇浪。走过了上百年的激流险滩,今天,她继续朝着更远的前方扬帆起航。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嘉兴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形成了永世流传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一百年后,从一叶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承载着14亿人民的中国梦,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初心使命转化为干工作的动力,花冠集团江苏大风歌酒业有限公司再“启航”,唱响新时代大风歌。它限量出品的“一叶红船”纪念酒,瓶装建厂70年基酒,采用钧瓷红釉为主色调的“红船”酒瓶,表现了“红船”的厚重与博大。
为了追求比较真实的效果,该酒器采用写实手法进行造型,以嘉兴南湖一大会址的红船为模型,按照嘉兴红船实物1:50的比例做成前舱加上后舱,瓶长33厘米,宽8厘米,高20厘米,酒瓶瓶盖做成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形状,红船底部做成劈波前行的样式,寓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共产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典雅精致的造型上,“红船”酒瓶钧红釉色彩圆润、细腻,像是从胎骨里浸出来的,类鸡血,赛田黄,有玉的温润,却“似玉非玉胜似玉”,乳浊中不失温润,肥厚中不失优雅。这似乎暗合了那个红色年代追求崇高而不事张扬的个性,暗合了那个红色年代倾向简单而排斥华丽的风尚,不愧是红色酒文化精品。
(作者系酒文化研究学者,高级工程师,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省酒器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