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父亲善饮,因此结交了两位酒友。
一位姓苑,是位木匠。
那时,父亲在村里的小学校教书并兼任校长,学校的桌子、凳子经常缺胳膊短腿儿,需要经常维护。当时,学校的费用都是靠校田地出的微薄收入维持,很艰难,作为“当家人”,遇到这种学校掏钱的事,父亲就得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了省钱,父亲经常求附近村子的苑木匠帮忙,苑木匠手艺好、人品佳,有着很好的口碑,谁求都行,况且他的几个孩子都在村里小学校念书,自然每求必应。课余,苑木匠做活时,父亲就凑到跟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推推刨子或拉拉锯。困难的小学校、拮据的乡村教师,无以回报付出辛勤劳动的苑木匠,每次做完木匠活,同样是豪爽烈性的父亲就自费买上几斤烧酒,自家的腊肉和腌制的小菜会让两个壮年汉子一醉方休。
一位姓邱,是位落魄的科长。
如果说父亲与苑木匠成为酒友是因为“武”,那么,与邱老头相交就是因为“文”了。
我上小学时,邱老头两口在与学校毗邻的大队打更,大队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老两口种上玉米、菜蔬、旱烟,是额外的收入,另外还养了一群猪。每天放学时,都看到他趔趄着醉醺醺地在门前的草甸上放牧着自家的猪。此时,落魄的科长已沦为庶民,寻不到从前科长依稀的影子,唯一与周围村民格格不入的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就是清高,他瞧不起的人是不与之饮酒的。他门上的对联就有他鲜明的为人品性: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做教师的父亲具备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一切素质与德行,精神层面的东西与邱老头相契合,以酒会友就是必然的了。父亲爱好赋诗填词,酒后,请邱老头指教,来往就有唱和。邱老头擅书法,酒后草书可见盛唐“饮中八仙”之一草圣张旭的笔法。父亲课余偶有闲暇与兴致,就带上酒菜与邱老头饮酒论道,极尽文人饮酒的雅兴。这位酒友每每有好酒菜,不留给家人,却要父亲与之分享。酒后吐真言,父亲知道了酒友落魄的真正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科长因犯错丢了铁饭碗,一度受到管制。在没有人身自由的改造期间,科长总想“喝两口”,妻子心疼他,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用止咳糖浆的瓶子装上烧酒蒙混看守把“药”送进去,使其偶尔聊慰酒瘾。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