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玉庆是从一篇人物报道开始的。报道中,记者记述了他20多年来不弃不离尽心竭力呵护罹患糖尿病妻子的感人事迹。读完这篇报道,我不仅感叹: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多了。
应电视新闻任务的要求,我电话联系了张玉庆,他愉快地接受了采访。当我背着摄像机走进酒厂那片低矮的住宅区时,第一次见到了前来接我的张玉庆。我一愣:他不就是20多年前酒厂餐厅的大师傅么?刚来酒厂时,我常在他手上打饭吃。纸面上的那个高大形象其实也是早就相识的普通人呀。但是,除了餐厅里的那个笑容可掬的形象外,对他,我再无别的印象了。
此时是寒冷的冬季,走进张玉庆简洁却很温暖的家,他和妻子李琳——文中的主人公都到齐了,我仔细打量了下他俩,一时却很难将他俩对号入座。
也许是陌生让李琳显得拘谨。患病多年的她已有多种并发症,双眼疱肿,白内障模糊了曾经清澈明亮的双眼。由于视力严重下降,李琳只能做做收拾房间的小事。看不成电视,书籍也需要丈夫一字一句地读来听,就连出个院门,也需要丈夫手牵着手。也就是说,如果丈夫不在家,李琳在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抹布一遍遍擦拭家俱和整理房间物什。无怪乎她的家里尽管陈设简单,却一尘不染。“把时间搭在抹布上,再一点一点地擦在地上。”于她,这就是生活的内容,简单至此。
与李琳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沉默少语不同的是,张玉庆却是满面阳光,面对记者的采访娓娓道来。
因为妻子,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泡在了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庭院,种花种菜,每年数次医院陪护。生活似乎没有太多的色彩。
因为患病,本来收入不高的家庭显得更加拮据,但是,这似乎也更能考验张玉庆的意志。每年妻子所需的药费和外出看病所需费用是家中要全力保证的,余下的钱才能添置一些家什,家中所有物件基本都是结婚时置办的,只有那台冰箱和太阳能热水器是为了方便患病的妻子后来添置的。院落很大,也被张玉庆拾掇得很利落,冬夏的蔬菜是张玉庆双手种出来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日子却过得简洁温馨,一个家的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所需都被精打细算,从容应对了。
当记者问到妻子的病情,“指标控制得很好。”回答这个提问时,张玉庆很是自豪和坦然。全部的心血与付出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
正如歌中所唱:“你为我把饭烧,我为你打扫”,爱可以如此简单,然而简单的才是长久的。在爱的支撑下,二十多年来的各种磨难都被张玉庆一一击退。生活似乎从来就这样充满阳光,一如张玉庆脸上的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