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百年陈酿背后的传奇故事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5-13 11:21 作者:傅立


     经常陪同客人到古越龙山工业旅游接待中心参观,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坛被接待员小杨称之为镇馆之宝的“百年陈酿”。确切地说,这是一坛酿于1928年冬季的陈年绍兴黄酒。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从酒龄来看,这坛酒已与我爷爷同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坛“爷爷级别”的陈年绍兴黄酒。此酒容量为45公斤装,整个坛身连泥头高有68公分,仅泥头就有17公分高度。青绿色釉面的诸暨产陶坛,坛身上有四个碗口大小的圆圈和几道装饰绳纹。据说旧时是用来贴“福禄寿喜”或“长命百岁”等等吉祥话语的。

     从家中书柜中找出一本介绍绍兴黄酒的专业书籍翻阅,才知道这种包装在古代称之谓加大庄。有史以来,绍兴黄酒一直沿用诸暨土陶作为酒的包装,据行家介绍,装黄酒最佳的容器是陶坛,有着不会渗透,但能“呼吸”的奇妙。

     盛装好的绍兴黄酒在通风荫凉的房屋中长期贮藏,能久藏不坏且越陈越香。陶坛装酒,从外观上看起来显得有些粗糙土气和不雅观,但非常符合自然科学的原理,也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智慧的选择所决定的。因此,坛装绍兴黄酒也可称谓“会呼吸的酒”或者“活着有生命的酒”。

     年代久远便成为历史。我想这一坛“爷爷辈份”的百年陈酿在它的背后一定也会隐藏着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讲解员小杨微笑着告诉我:“你如果想知道这坛酒的来历与故事,那就仔细地看一下身后的壁画和此酒的坊单,答案全在其中。”

     在展厅的四幅环形壁画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20年代,社会上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绍兴阮社有一位姓章的酒坊老板倾其家财,酿制了一批上等好酒。遵照财富不外露的祖训和保证家财的安全,老板想出了一个万全其美十分聪明的办法,就是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在屋与屋之间暗留一道狭长的夹弄,绍兴人称之为“隔墙缝”,把此酒堆放在隔墙内,外面用砖堵死与正体无异,明处根本无法知道内有玄机秘密。

     后来章姓老板年高离世,子孙后代也逐渐遗忘了此事。

     解放以后,国家对较大规模的一些私人黄酒作坊都进行了公私合营。国营绍兴酒厂也于1951年正式成立,在一次酒厂扩建拆屋的过程中,工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这批保存完好的陈年绍兴加饭酒,并立刻报告了酒厂领导,经请示上级同意,酒厂把这批加大装加饭老酒作为文物档案进行收藏并加以妥善的保管。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得知此消息后,希望酒厂能赠送一坛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展示。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绍兴黄酒能放在钓鱼台国宾馆内收藏展出,无疑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这是酒厂赠送出的第一坛百年国酒。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与绍兴市第一次公祭大禹陵,这是一次建国以来恢复的最高规模公祭大禹,大禹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殷周期间作为一个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流传至今,据考证他还是一个地道正宗的绍兴女婿。每年的三月初五是夏禹王的生日,正因为有了他当年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这种精神,绍兴人民才安享了这地平天成的幸福家园、来自兰亭江若耶溪等36股溪流汇聚而成的清洌干净的鉴湖水系,为传承数千年绍兴黄酒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百年陈酿敬献治水功臣大禹理所当然,酒厂又毅然赠送了第二坛百年国酒。

以身作则树诚信之风

     2005年10月,由黄酒集团独家投资4.2亿兴建的中国首家黄酒博物馆在集团总部所在地——光相桥畔竣工落成。这是一座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作为镇馆之宝,第三坛百年国酒又名至实归地放进了黄酒博物馆的大厅。在古越龙山工业旅游接待中心我所看到的第四坛百年陈酿,绝对是接待中心的一大亮点。

     出于好奇,我询问讲解员小杨:“黄酒集团一共还有多少坛这样的国宝级黄酒?”小杨笑着回答:“此事请允许我保密。”但我在参观古越龙山孙端中央酒库时发现有一批黑漆漆的大坛黄酒整齐地堆放在那里。外面还特别加装了牢固的防护铁围栏,不知是否就是那批“国宝”?百年陈酿的故事叙述的仅仅是一段酒文化的历史。但公祭大禹时从启封的那一坛百年陈酿泥头下面取出来的一张泛黄坊单,却使我足足研究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坊单里面有太多我所不熟悉的繁体汉字和古语白话,幸亏得到前辈的帮助指导,才使我大致读懂了坊单的基本内容。

     坊单文字记载如下:浙江绍兴自汤、马二先贤续大禹未竟之功,建堤、塘、堰、坝,壅海水在三江大闸之外,导青田、鉴湖于五湖三径以内,用斯水而酿黄酒,世称独步,实赖水利之功。近今酒税,绍兴独重,比较别区,数逾五倍,有避重税之酿商,迁酿坊于苏,属仿造绍酒,充盈于市。质色于绍酿无异,惟饮后常渴,由于水利非宜。更有惟利是图之售商,售仿绍酒则利重,售绍酿则利轻,每使陶、李之雅士有难购真货之势,本坊章鸿记,在绍兴阮社,自清初创始,坊址逐渐扩充,酿缸随时增设,陈酒按年储存。世业于斯,未便更易。明知利薄欲罢不能,幸承京津各埠大商,暨东西各国侨商,不计重税,委为定酿,预订远年,直觉争先恐后。本主人惟有自加勉励,将向售之远年花雕、真陈善酿、加料京装、竹青陈酒精益求精,以副雅望。恐被仿冒不明,坛外特盖用月泉小印泥。盖内并封入此单,务请,大雅君子购时认明,庶不致误。民国庚申年正月。本坊章鸿记主人谨述。

     为了让读者能够通俗易懂地明白此坊单的文字内容,笔者简编成了以下文字。浙江绍兴自从汤绍恩和马臻这二位地方官主政后,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使混浊的海水挡在了三江大闸之外,并形成了以青甸湖为核心的鉴湖水系,用鉴湖之水酿制而成的绍兴黄酒,世界独有,这一切全都因为先辈的治水之功劳。

     但由于当时的地方官府对绍兴黄酒的酒税特别苛重,与其它地区相比较竟然高达五倍之多,所以有一些绍兴的酿坊老板把酿酒作坊外迁到了江苏一带,致使仿制绍兴黄酒在市场上到处能买到,这些黄酒从外观看与正宗绍兴所酿基本无异,但饮用后却会感觉到十分口渴,主要还是因酿造用水的不适宜而引起,更有一些唯利是图的零售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愿销售正宗绍兴酒,而专门去销售那些获利较高的外地仿冒绍酒。

     在这种情况下,像陶渊明、李白之类的高品位文人雅士和一些真正喜饮绍兴酒的忠实消费者,在市场上就较难买到正宗地道的绍兴黄酒,作为绍兴老字号的章鸿记,坊址在绍兴阮社,自清代初期开创,规模及产量不断扩大,每年生产的黄酒都有在库陈储,酿酒家业从祖上传承下来就不轻易去更改,虽然也明白这一行业利润较少,但还是痴心不改地坚持下来。

  幸亏得到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客商和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侨的支持厚爱,他们不计较价高税重,每年总是会前来定购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酿造一些陈年绍兴酒,作为酒坊老板我只有自加鼓励。将向客户销售的这些陈年花雕酒、正宗善酿酒、特醇京装加饭酒和绍兴竹叶青酒,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做得更好,为了不被仿冒造假,特别在坛身外面盖上月泉小印章,在泥头内随附坊单一张,以辩真假,提供给各位消费者在购买时辨别。民国庚申年正月(1928年)本酒坊主人章鸿记。

     一张小小的坊单包含着太多的信息量,它告诉每一位酿酒人,绍兴黄酒能有今天这份荣誉,绍兴有特适宜酿酒的鉴湖水系,千万不要忘记为绍兴水利建设作出贡献的大禹、汤绍恩、马臻等历史伟人。

     生意场上,商人历来有二种,一种人唯利是图,一种人追求诚信,作为著名章鸿记酒坊的主人,他为了传承祖上留下的基业,内抓质量外拓市场,一切从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所考虑,为绍兴黄酒的扩大影响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形象。其实,在当时的年代,绍兴一些比较著名的黄酒作坊,如沈永和、叶万源、孝贞、高长兴等无不同样采用以诚信做商品来拓展市场的手法,如沈永和酒坊的“永远和气生财”祖训。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绍兴的所有酒厂而言,诚信和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路。

     一坛百年陈酿,虽然默默无声,但它用文字诉说了一段沧海桑田的历史故事,它用自身古朴简洁的外形和厚重的品质内涵,告诉了人们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黄酒,什么是质量。历史虽然无言,但历史的过往总会留下先人的印记和痕迹。

  通过挖掘百年陈酿的一段神奇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做酒应该遵循的道德底线,古越龙山倡导,“做诚实人,酿良心酒”像山一般的诚信承诺,相信这一切,必将迎来中国黄酒更加辉煌的明天。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