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国酒城”泸州,大多数人是奔着有“浓香鼻祖”之誉的泸州老窖的盛名而至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泸州老窖拥有历史有所记载的百年以上的酿酒作坊36个、窖池1000多个,它们为泸州老窖持续酿酒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酿酒作坊历经百年历史的洗礼,如今依旧矗立在泸州这座历史名城的多个角落。而每个作坊背后,都流传着一个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的确,这样一个中国白酒文化的朝圣之地,就连空气中也充满着酒香。风过泸州带酒香,一点也不夸张。也许,一不经心,你真的会醉倒在这些著名的酿酒作坊之中。 而大夫第作坊就是这样一个你不可错过的精彩。
名门望族,
获赠“大夫第”牌匾
座落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的大夫第作坊,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作坊。其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座西南向东北,面朝温永盛,背靠凤凰山。坊前几级古朴的宽石梯,两边各立一头石狮,形容威严。
大夫第作坊保存至今仍在持续酿酒的完整窖池共有113口,其中92口合并为46对“鸳鸯窖”。窖池最大长达4.75米,宽达3.20米,占地15.20平方米;113口老窖的内窖池总面积达928.12平方米,算是颇具规模了。
然需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今具此规模的大夫第作坊在始建之初,却也不过区区五口窖池而已。
其实,始建之时,大夫第作坊也并不叫做大夫第。
大夫是古代位于卿之下、士之上的官职,大夫的住宅大院才叫做大夫第。一个酿酒作坊缘何命名为大夫第,说起这一点来,便不得不提起清光绪年间因办案铁面无私著称的“铁笔御史”高楠一家。
泸州高家在晚清可谓是名门望族,因一门四举人三进士,“科甲冠泸州,入仕皆有政声”而轰动一时,在乡里传为美谈,故地方官赠“大夫第”牌匾。因此,当时高家前店后厂家庭经营模式经营的酒坊,便被称为大夫第作坊。
拾金不昧,
酿酒成人生转机
当地百姓凡科举庆功都喜欢用大夫第酒,除了因大夫第酒质干爽清冽,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信誉之外,还希望沾一沾高家喜气,长此以往,大夫第作坊所酿之酒颇有销路。
实际上,高家基业得来并不容易。其祖上高耀,从永川县迁居泸州营沟头,靠摆小摊卖日杂供养一家老小。高耀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做买卖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买卖也算兴隆。可卖日杂毕竟不是多么有赚头的营生,所以高家的日子也就过得清苦。
高耀后来娶妻王氏,经年后,生一子取名高通奉——正是高楠的父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通奉12岁起便跟随父亲四处进货。后来高耀患急病去世,留下一双孤儿寡母。为了养家糊口,年仅16岁的高通奉既进货又顾摊,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
一次,高通奉去石洞进货,回来的路上赤脚挑担行走,不注意脚板心被路上一物刺得鲜血直流。他急忙在路边扯些草药来揉碎了敷伤止血,转头查看磕伤自己的东西,却惊喜地发现原来那是一枚精美的大金戒指。高通奉十分高兴,忍着剧痛挑货回家。母亲王氏看见儿子带回的金戒指,却以为是不义之财,一边狠狠地哭诉,高家从来老实本分怎么自己就生出来这么个鸡鸣狗盗的孽子,一边抬高了戒尺要对高通奉施行家法。这着实是天大的委屈,高通奉赶紧跪下来,将路上踩到金戒指被刺伤的经过说与老母听。恐母亲不信,他又找了一同进货的住在下营沟18号的邻居尚银山的祖父证明,风波这才算过去。
邻居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认为高家厚道,捡到金戒指是上天降福,劝王氏不要辜负了苍天的好意。王氏再三思量,才终相信是上天垂怜,于是便变卖了这枚戒指,将得来的银钱全数交给儿子,嘱托他扩大自家杂货铺的生意。
高通奉虽然也没怎么读过书,但自小接触买卖行,肚子里也颇有些生意经。当时,营沟头已有舒聚源(温永盛)、洪兴和、秫香村、永兴成、鼎丰恒等好几处酿酒作坊。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坊后酿酒坊前沽酒,让几家的掌柜在生意场里淘了一桶又一桶金。高通奉自觉自家的小买卖再怎么做也抵不过酿酒的营生,再三思量之后,便盘了杂货铺并添了卖金戒指换来的钱,雇了人,在自家大院里挖了第一口窖池。
高通奉的确很有先见之明,这窖池里酿出的酒清冽甘爽,吸引了很多好酒之人。渐渐地,高家的生意开始做得风声水起。
此时,高通奉的原配韩氏已过世,留下两个儿子高棠、高泽。之后,高通奉续娶王氏,又生了三个儿子高楠、高树、高楷。
王氏的父亲是个秀才,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很是知书识礼,孝顺仁慈,对韩氏留下的两个儿子视如己出,一家人母贤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和睦,深得众邻里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