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有位中国黄酒酿造技术权威的学者:他奔走呼号——为黄酒的地位;他奋笔疾书——为黄酒的振兴;他埋头科研——为黄酒的发展。
他是竭力提议将黄酒作为“国酒”的第一人;他研制的立式蒸饭机填补了酿酒工艺中的一项空白;他首次试验将大米碾碎酿酒,以多出酒,节约粮食;他发明了维C加饭、咖啡陈酿——他就是已故嘉兴高专食品工程系主任、教授徐呈祥。
徐呈祥,上海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食品工程系,先后在武汉轻工业学校、无锡轻工业学院、嘉江高等专科学院任教。历任轻工食化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全国黄酒学会理事、国家黄酒评委、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被授予中国黄酒博士后称号。
只要对黄酒业发展有利,我就到哪里去
1982年,轻工业部在绍兴举办黄酒微生物短训班,嘉兴市德清县新市酒厂副厂长范巴陵也参加了这期的黄酒微生物短训班,听了徐呈祥的精彩讲授后,对他产生了崇拜之情。后来范巴陵担任了嘉兴市副市长,她多次写信希望徐呈祥到新成立的嘉兴高专任教。
无锡、嘉兴虽只百里之遥,然江苏、浙江两省黄酒生产的规模却相差甚多,为了更好地“知我黄酒、爱我黄酒、兴我黄酒”,徐呈祥毅然接受了嘉兴市副市长范巴陵的盛邀。“只要对黄酒业发展有利,我就到哪里去。”1987年1月,他举家从太湖之滨迁到南湖嘉兴,为新创建的嘉兴高专讲授《酿造工艺学》,同时担任嘉兴酒厂的顾问,不久就与该厂技术人员一起试制出别具风味的黄酒新产品“维C加饭”、“咖啡陈酿”。
有人说,他为了黄酒失去很多,但他认为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黄酒让他精神振奋,乐观幸福,生活更有意义。
提议将黄酒作为“国酒”第一人
1983年10月底,第十二届全国黄酒技术协作会议在上海淀山湖举行,当时还在无锡轻工学院任教的徐呈祥在会上发表了《黄酒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食品》的论文,他在论文中说:1972年7月1日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第9次营养食品会议上,把啤酒列为营养食品之一,视之为“液体面包”,那么,我国的黄酒就可以称之为“液体蛋糕”。这不是他为了美化黄酒随意说的,而是将国际上对啤酒、清酒和葡萄酒所含的20多种氨基酸经科学测定以后所得出的数据,与黄酒作了对比之后得出的科学论断。他认为黄酒营养价值高,含有18种氨基酸,而且量也大,居各种酿造酒之首位。尤其是助长人体发育的赖氨酸较其他酒每升高一到数倍。黄酒是以大米或黍米等为原料,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被誉为“液体面包”的啤酒。黄酒刺激性少,适量常饮,可以健身强体。
也就是这次全国黄酒技术协作会议上,他首次在全国公开建议将黄酒作为“国酒”。提出:“我建议组织一次‘国酒’评选。日本以清酒为国酒,我国以黄酒为国酒当之无愧。”1983年11月1日,上海《新民晚报》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黄酒作“国酒”》的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强烈职反响。
他为黄酒作“国酒”的建议,列数了五大理由:
第一、黄酒是我们中华民族特产,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黄酒的“黄”字不仅指黄酒色泽,也象征为炎黄子孙的酒。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表达了民族特征;第二、酒度低,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是理想的营养食品;第三、酿造方法独特而合理;第四、大米、黍米、玉米等均可做原料,全国各地都可酿造;第五、黄酒中佼佼者的绍兴酒,出口量为我国各种名酒之首,是走向世界最有希望的传统饮料酒。
之后,他又在1984年至1988年期间,多次向党中央领导人反映,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振兴黄酒。1984年3月,徐呈祥去陇仪酒厂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归途中听到当时中央一位领导以绍兴加饭酒招待客人的消息,兴奋异常,回家后即刻写信给这位领导,列举黄酒之长,要求将绍兴黄酒定为“国酒”。相隔两年,他再度上书另一位中央领导,陈述将绍兴黄酒定为国酒的理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又书信给李鹏总理。
1987年,他又倡议举办中国黄酒节。他的这次倡议很快得到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部门的响应,同年11月18日至21日,首届中国黄酒节在上海举行,作为发起人之一,徐呈祥在中国黄酒节隆重的开幕式上,作了“知我黄酒、爱我黄酒、兴我黄酒”热情洋溢的发言。
1988年,中央有关部门对礼宾工作进行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国宴不上“茅台”等烈性酒,只上低度、营养的绍兴加饭酒和葡萄酒。
很难说徐呈祥的奔走和呼吁起了什么作用。但是,他的努力没有徒劳,绍兴黄酒最终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也促进和推进了中国黄酒业的壮大和发展。
谈及黄酒总有一种志士的胸怀
“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即将实现了”,“我深信,浓郁芳香的中国黄酒走向世界营养酒的行列不会太远了。”这是1987年11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黄酒节前,徐呈祥发出的感慨。
“日本的清酒类似于我国的黄酒,日本的酿造技术是我国古代传过去的。清酒是日本的国酒,每年的10月1日是日本的国酒节。10月1日,日本各地举办清酒学术交流活动,世界各地驻日领事或工作人员、留学生都要参加评酒活动。活动中心设在东京,其中设有酿造研究所,有22个高级研究员专事科研。如今,日本清酒出口量达5000千升以上,并在美国开办了三家清酒厂。”
“我真为黄酒的前途担心”,“我们还没有像样的黄酒研究所。法国有葡萄酒学院,德国有啤酒学院,我们的高等院校有黄酒专业的凤毛麟角……。”徐呈祥说着这些不无激动。
“现在全国有几百家黄酒生产企业,绍兴老大哥如何开拓创新起好龙头作用事关重大。”徐呈祥表示。
“1990年是黄酒发展的关键性一年,绍兴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春举办黄酒节,必将对全国的黄酒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1990年4月,徐呈祥在接受采访时的慷慨陈辞。
他积极参与和黄酒有关的学术活动,长期以来为黄酒厂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并倡导和发起首届中国黄酒节,在全国掀起“知我黄酒、爱我黄酒、兴我黄酒”的热潮。1993年8月8日,在黑龙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黄酒节上,中国黄酒学会为表彰他对中国黄酒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特授予他“中国黄酒博士后”的称号。
教书育人与著书立说两不误
生前,徐呈祥给人的感觉:纯朴温厚,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好教师,他教过的学生,事隔多年还保留着《酿造酒工艺学》的笔记,说他板书清楚,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条理清晰。历届的学生都有一种感觉,徐教授的课能及时把黄酒生产的新技术介绍给大家,力争使学生多了解课堂外的动态。
他在努力培养黄酒人才的同时,参加了轻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酿造工艺学》以及《发酵工业辞典》等著作的编写,并建议在嘉兴高专成立全国黄酒培训中心。1991年10月,该中心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主任,迄今举办了数十期全国黄酒培训班,对促进黄酒工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他完成多项与黄酒有关的科研项目,如1979年获江苏省生大科技成果奖的黄酒立式连续蒸饭机。1987年担任嘉兴顾问后,与厂家共同开发了咖啡陈酿、VC加饭酒、黑米酒等新产品。
1994年2月,由嘉兴高专与浙江省食品工业公司、嘉兴酒厂三单位共同完成的《黄酒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粳米和灿米粉糊化液混合发酵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而此项科研项目,即是他针对那时浙江灿米滞销、粳米缺乏的现状首先提出的,在两年时间里,相继通过了车间大小试验。那阶段,徐呈祥边教学边下厂参加试验,为解决压榨困难的问题,过年还想着科研。1991年3月,他们向中国轻工业部新技术组织研究开发中心申请立项时,和该中心签订了合同,规定两年完成。
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对黄酒的热爱,他终于和参与科研的同仁给这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研究课题划上圆满的句号,1994年8月1日,该项目获得了“浙江省轻工业厅颁发的1993年度轻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12月,又荣获“浙江省1993年度科技进步奖——优秀奖”,成为了我国为数不多的专门研究黄酒酿造技术的专家型学者之一。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