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远离都市地处大山之中的缘故,我那位于雪峰山余脉半山腰的山村故乡,至今还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保持着一份未被世俗风气污染的纯洁,虽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还有些距离,然而勤劳善良、慷慨仗义、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之风始终蔚然,尤其是古诗中所描述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之景象,在这里还是司空见惯非常自然。
客人来了有好酒,野兽来了有猎枪,这既是山里人的讲究,更是山里人的性格。古往今来,好酒与猎枪,对于这里大山深处的农家来说,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像耕种田地的犁锄一样必不可少。山大沟深野兽比较多,为了防止它们偶尔走出自己的地盘来展示野性胡作非为,有必要一家备上猎枪一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警告或者教训。好酒就不同了,在这里它已经和茶米油盐一样是各家各户的开门大事,既少不了更少不得,不然每顿饭就会缺了一种滋味,客人来了也就体现不出山里人家的那份真情实意。
可能是山里太潮湿而且昼夜温差不小的原因,喝谷酒吃辣椒成了山里人家的共同爱好。辣椒可以去湿,谷酒可以活血,爱上这两样东西完全在情理之中。自己喝酒自家酿,要吃辣椒每年种,没什么特别的,但山里人家“待客必须三样酒”这个规矩,确实就有些与外地不同了,如果要追根究底的话,只能说是古往今来这里人们热情好客的传统与继承。
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家里有客从远方来,客人来了就有妈妈做的糯米甜酒喝,吃饭就会有腊肉,在那个老百姓生活贫困的年代,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喝上甜酒吃上腊肉,毫不亚于现在的小孩上麦当劳,那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不管当年条件如何艰苦,但山里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人家依靠地理优势和勤劳的双手,还是做到了“待客必须三样酒”。客人一进门,首先端上一大碗糯米甜酒冲鸡蛋,表示热情地欢迎;到了正餐,烫上一壶谷酒,端上香喷可口的腊肉,表示对客人的尊重;送客人走时,再倒上一杯生津止渴的杨梅酒,祝客人一路顺风,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当时我妈妈做的糯米甜酒在小山村很有名,酒色白里透着一丝黄,入口醇甜,香气扑鼻,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邻居们经常请她当师傅帮酿甜酒。我是妈妈酿的甜酒的忠实粉丝,六岁时就因偷吃致醉攀上门前树枝不肯下来,至今我回去探亲还会有人提起此事。每次妈妈做糯米甜酒时都不准我和弟弟靠近,只许我俩远远地看着,我们兄弟俩从小贪玩,衣服干净的时候少,她怕我俩不小心会掉脏东西进去。我至今还记得,妈妈反复告诉我们说,千万不能用沾了油的不干净容器去做甜酒、盛甜酒,那是会坏酒的。
糯米甜酒的做法看上去很简单,但我妈妈每次做起来却非常讲究,先是选粒大而均匀的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瓦钵内,加清水淹没浸泡两小时,沥干;然后将木甑放置到蒸锅上,上柴火,待甑内上汽之后,将糯米均匀松散地舀入,加盖用旺火蒸一个半小时,再取出摊开,用适当清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使糯米温度保持在三十度左右的样子;最后将蒸熟的糯米舀入瓦钵内,把酒曲碾成细粉,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均匀地加入。酒曲不能用化学曲,而只能用我们当地一位师傅用一种植物做的那种曲。然后用木棒抹平,中心处挖一个不太大的圆洞。钵面遮以消毒布,盖上木盖,外面找个麻袋、棉袄、毛衣之类的东西裹起来,放入我家专制的发酵木柜内发酵,然后静置两天,等香气四溢,就基本上可以吃了。在农忙季节,老家山村几乎家家都酿甜酒,大家辛苦一天收工回来,将甜酒冲上清凉的深井泉水,喝上一两碗,顿觉疲劳消失,精神倍增。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块上等水田用来种糯谷,虽然糯谷产量比较低,可没有一家会舍不得。
酿谷酒更是一项技术活,不是谁都能酿出好酒来的。在我家父亲只管种稻打米喝酒,酿酒过程还是全由妈妈张罗,爸爸最多也就有时打个下手。酿谷酒不是一天二天就好了的事,至今我还没完整看过一次,也就写不出什么了。记得上次回去时,听妈妈与邻居交流怎么酿好谷酒,说的很有意思,她说酒糟发酵时间不是固定的,就像年轻人谈恋爱到结婚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得看情况;同是谷酒,谷子下得多,酒曲撒得满,气温一高,肯定就发酵快;酿谷酒,最要紧的就是蒸煮这个关卡,千万猴急不得,急了缺酒味,也憨不得,稍为磨蹭半个时辰,酒味就会给你打折扣,尤其拖不得,拖得时间稍长点,酒糟子会冒酸变醋。
山里人家都喜欢用第一锅谷酒泡药酒,第一锅酒度数高,泡出的药酒效果好。上次我回家探亲,到处串门,就喝到了桂皮酒﹑枸杞子酒﹑鹿茸酒﹑当归酒﹑杜仲酒﹑生姜酒﹑覆盆子酒等等,其口感一点也不亚于名酒。当然,给客人上酒时,山里人家男主人一般会委婉地问客人有什么喜好,不喜欢喝药酒的话,是绝不会拿出药酒来的。山里人实在,一般不会劝酒,除非关系特殊。“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你一口,我一口,看得星星都在抖。你不醉,我不醉,恁宽的马路哪个来睡?你也喝,我也喝,三杯下肚喊大哥。”顺口溜中这样的情景,在我们那大山深处是难得一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里人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过去的茅草房子绝迹了,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拔地而起,过去的羊肠小道也不见了,村村户户都通了水泥公路,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过去只有城里人用的家电产品,也纷纷走进了农家。就连最难改变的生活习惯,也慢慢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过去一般不喝高档白酒的乡亲们,今天也开始购买商店里的名牌白酒。我爸爸有次在电话里曾和我开玩笑说:“儿子,喝过高档白酒特别是喝过茅台酒后,我才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有很多的精彩……”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宫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