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东阿:一座城的多情
来源:  2015-12-21 14:33 作者:

 

 行走在鲁西平原上,大抵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种感觉同南方的古城小镇有明显不同。南方小镇更多的是“小而美”,鲁西则更多的是“素与空”。“素”是这里的建筑大都吐露着质朴的气息,“空”是这里的一切都有着北方的粗犷性格。
 然而,就在这一望无际的鲁西平原上,有一座水性柔情的城,她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她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她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她就是多情的千年古城东阿。
 行走在东阿,很容易找到这里同鲁西平原上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整齐的北关村现代民居;点点碎阳,袅袅炊烟,洛神湖上荡着美丽的游船;河畔的几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高高的十七孔桥,游船悠悠地在桥下穿行,人轻轻在桥上行走。
 十七孔桥、九曲桥、洛神桥、官路沟大桥、黄河大桥……桥是这座古城的脊梁。
 “两杆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东阿的流水也保持了那份清秀的神韵,不张狂也不浮躁。河水流入赵牛河更显得开阔起来,逐渐形成了风姿绰约的少妇,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

多情古城的千年风华
 先秦时期,这里开始出产阿胶;2000多年前,这里是著名的会盟征战之地;1700年前,曹植在此饮美酒、首创梵呗音乐;1420年前,三斧定瓦岗的大英雄程咬金诞生于此。穿行东阿的街头巷尾,登临鱼山揽胜,看黄河夕阳西下,聆听梵乐之音,在旧宅古寺之间,依然能感受到那千年历史的沧桑与风华。
 在东阿,有一座因黄河而兴的古镇——新桥镇,东阿县城曾在此建制240年。
 早在北宋时期,新桥镇就因大文豪苏轼的一篇《荐诚禅院记》而闻名天下:“熙宁十年,余方守徐州……始钱公子飞使吾创精舍于郓之东阿北新桥镇,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既成,而赵公叔平请诸朝,名吾院曰荐诚,岁度僧以守之……”
 至今,新桥镇仍保留较为完整的古老民居。这些民居拼接起一条条老街,老街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白墙灰瓦则构筑成古老的房舍。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座座饮马槽……仿佛无声地传递着古镇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见证东阿岁月变迁的还有现在位于东阿广场的“千年龙槐”。
 据东阿县志记载:此地在隋代时有一座古寺,寺内有奇槐一棵,距今已有1400多年。如今寺已无迹可寻,龙槐却傲然屹立。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历千年而不衰,依然枝繁叶茂、虬枝苍苍,弯屈伸展达四五米,主干需二三人方能合抱,更为奇特的是,在班驳的树身上隐隐约约地有一带角的龙首,形象逼真。
 千百年来,龙槐虽不曾一语,却以“历尽千载沧桑事,笑看红尘浮云烟”的姿态记录着这座古城的历史风华。 

美酒中的不朽诗魂
 曹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被封为东阿王,同年12月,曹操来到东阿。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二月,改徙陈王,并与当年病逝。
 曹植死后,其子遵从曹植遗愿,将遗体迁回东阿安葬,曹植颠沛流离而精彩绝伦的一生,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建安文学翘楚、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文才独占天下的曹植一生辗转中原大地,见识不少风光名胜,而他魂萦梦绕的地方,竟是东阿。莫不是东阿的多情羁绊住了这位才子?莫不是明眸皓齿的东阿少女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温暖了他的心?
 斯人已逝,我们已无从揣测,但我们依旧可以在东阿的美酒中感受建安才子曹植那不朽的诗魂。
 东阿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涵养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当地至今流传着谚语“七十二面琉璃井,八十二条透胡同”。
 好水酿好酒,东阿自古出产佳酿。传说曹植常饮东阿水酿制的陈酿,这种酒酒香浓郁、绵甜甘冽。史书记载,曹植在喝了东阿的美酒后感叹:“今生得此美酒,醉死亦葬于东阿,不徒他境。”
 于是,东阿、曹植、酒三者就有了有机的联系,也就有了今天山东东阿酒厂的“一杯东阿王,七步诗成章”。
 此后,东阿酒借助曹植之名发展起来,现在,“东阿王”、“曹植醉”等系列白酒仍是鲁西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鱼山上的佛教颂歌
 曹植对东阿的影响,不只有美酒。
 东阿有座鱼山,虽然仅有80多米的海拔,却是鲁西平原黄河北岸最高的山。据《法苑珠林》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
 “呗”是为古梵语的音译,意为赞叹、赞颂,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教徒唱给佛与菩萨的颂歌。因“呗”与佛教同样从梵土(古印度)传入中华,故称“梵呗”。
 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就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的创始者。这是我国佛教梵呗之始,为中国后世的梵乐奠下基础。
 曹植在鱼山闻梵,首创中国的佛教音乐后,梵乐随佛教东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日本宗教界为纪念曹植的功德,将日本岛内的一座小山也命名为鱼山,并将曹植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时至今日,日本宗教界每年都会有大批人士前往鱼山参拜曹植墓,并在墓前演奏曹植当年在鱼山创作的梵乐。
 东阿也是有名的杂技之乡,在东阿杂技艺人中,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跑马卖解上大杆,刀门罗圈流星鞭;走江行会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这里的曹子建即是曹植,其对东阿杂技的影响可见一斑。
 曹植被封为东阿王时,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娴熟弓马,跳丸击剑。曹植在其《白马篇》对杂技有这样的描述:“控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踢”。
 至今,东阿仍有不少杂技村、杂技世家,许多人从小学到老,田间地头、场院、庭院,到处是他们练功的场所。锄头、扁担、筢子、扫帚等生产工具,碗、筷,甚至刚收获的冬瓜、南瓜、玉米,刚捉来的鱼、虾等,都是他们练功道具。
 东阿人工于杂技,在文学上也是颇有所成,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帝师于慎行。
 于慎行少年时代天资极高,17岁乡试中举,20多岁便成为万历皇帝老师。他的诗,典雅而清新,为时人所重,被推为万历词馆之冠,朝廷上下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他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中“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名冠天下的缘起
 如果说东阿古时闻名天下是因为2000多年前的会盟征战,那么今天的东阿天下皆知则源自阿胶。
 历来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的阿胶原产地即是东阿。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东阿阿胶”几乎已经成为阿胶的代名词。
 东阿地区自古就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商代中药汤液的创始人伊尹、春秋时的名医扁鹊、西晋王叔和、北宋钱乙、金代伤寒大家成无己都生活在此方圆几百平公里的范围内,这是孕育阿胶这一国药瑰宝非常关键的人文条件。
 阿胶生产还与东阿特殊的地理区位密不可分。有一首民谚这样描写东阿:“倚泰山西望秦晋,临黄河北眺燕京。万里黄河穿身过,正宗阿胶东阿产。”正是东阿的这种地理位置,造就了东阿独特的地下水资源,也孕育了阿胶。
 “倚泰山西望秦晋,临黄河北眺燕京”,说的就是东阿县东倚泰山、西望太行、南临黄河、北眺燕京,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而东阿水质的形成,就与泰山、太行山紧密相关,东阿地下水一部分源自太行山脉王屋山的太乙池,另一部分源自泰山山脉的地下融水。东阿地下水乃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泰山潜流和太行山水脉在此交汇的精华铸就。
 东阿的水炼胶,驴皮中的胶质与杂质易于分离,使胶质纯正,色如琥珀,且有助于药效发散。另外,这种水还能将大分子的胶原蛋白水解成小分子,从而利于人体吸收。所以,东阿水因其“性趋下、清而重”的特点,成为熬制阿胶的唯一水源。
 阿胶熬制是一个非常精细、繁复的过程,千百年来,在东阿这个地方一脉相承,最具代表性的巅峰之作即是“九九炼胶法”,包括洗皮、泡皮、刮皮、焯皮、化皮等99道工序,属于国家保密工艺。另外,熬制阿胶最重要的还是纯正的原料——驴皮。为了保证优质驴皮的供应,东阿阿胶在全国建立了13个驴皮原料基地。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