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致在糖酒工业学校的青春
来源:  2015-12-21 14:35 作者:
  轻工部糖酒工业学校是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组建的学校。

  该校由广东兴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和广东广州省立高级工业学校中的化学相关专业合并而成,校址设在原广东广州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内,地点在广州市小北登峰路,合并后师资力量雄厚,是解放初期院系发展过程中的明智之举,为我国酿酒(包括酒精、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各种果露酒)、制糖、食品、饮料等轻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校前身及调整

  笔者于1951年考入广东兴宁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校址设在今兴宁市北约3里路的望江狮,设有印染、化学、土木、电机和机械五个专业。

  1952年7月,学校奉命进行调整。土木专业调到湖北,更名为武汉中南建筑工程学校,1956年该校升格为武汉城建学院,2000年更发展为湖北理工科技大学;印染专业也迁到湖北,更名为武汉纺织工业学校;机械专业调到湖南,更名为长沙机器制造学校;电机专业调到河南,更名为郑州电力学校;化学专业合并到广东省广州市省立高级工业学校(下面简称省高工),调整后改为轻工部糖酒工业学校。

  合并后设立了分析化学、酿酒、制糖和糖机几个专业,校长陈培兴是位延安老干部。该校于1999年升格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迁至广州市河南区,在中山大学附近。目前在校学生达8000多人。

桃李满天下

  省高工的教育形式,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品格、素质的培养,不少专业课都用大专课本。

  由于解放前没有培养出多少工科大学生,解放后不少企业都先后聘用省高工的毕业生。经过培养和磨炼,许多人成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另有一些人从事教育工作,则成了教授和专家。据不完全统计,从广州省立高工1933年创办、当时校长黄巽开始,21年来(不计解放后)共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三千余人。

  院系调整后组建的糖酒工业学校,不仅继承了过去注重学生品格、素质的培养,教学中还采取了注重实践的教学形式,使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其中,有两种做法特别明显:一是,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和实习。酿酒班的学生除到广东糖厂参观实习外,还到山东济南和天津酒精厂实习;分析化学班的组织到广州商品检验局和造纸、制糖等厂实习。二是,注重实验。在课程中安排了许多实验课,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分析化学时,学习了微量和半微量分析以及古典的吹管分析,定量分析等等。分析化学班的学生,比酿酒、制糖和糖机专业分配面更为广泛,除了分配在酿酒行业,还有造纸、制糖、饮料、食品、卷烟、香料香精、制盐、制药、橡胶等行业。

  糖酒工业学校有不少同学在工作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笔者同班的陈早阳同学,1956年在天津酒精厂率先试制成功高纯度酒精,是当时生产电子管不可少的原料,以后调到江西赣州钨钼材料厂当厂长;在茅台酒厂工作的林宝才校友,在茅台试点中,首先发现了茅台酒窖底香和泸州老窖酒的主体香为己酸乙酯,奠定了后来名优酒分香型进行评酒的基础;笔者上一届化学专业的唐任寰同学,成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天泽校友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还有同班马卿云同学,退休前任中山大学检测中心仪器分析室主任;谢格波同学在安徽合肥大学当教授;黄粦泉同学在肇庆某厂当党委书记;1955年毕业的万良适校友分配到汾酒厂,以后提升当了太原市副市长;1958年毕业的梁邦昌校友分配到洋河酒厂,之后提升为厂长,后来又担任过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1955年毕业的范仲仁校友在内蒙轻工厅主管酒业,像他这样在省厅主管酒的同学还有贵州轻工厅的范德泉等人;至于我本人,也小有奉献。

  除了在中国食品协会参加主持1982至1983年国家优质食品评选工作、参加食品发展纲要制定及第四届白酒评委考核录取工作以及组织老白干协作组协作活动工作外,笔者在白酒工艺改革上有两项创新:

  一是,1967年率先应用“酒稍子”——白酒尾酒,勾兑成功新法白酒,使传统固态法产生的白酒风味物质,得到充分利用。既减少回底锅重蒸的损失,可提高固态法白酒出酒率,同时又可节约能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津酿酒厂用这一工艺方法生产的大众白酒,年产量高达2万4千吨,并被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大众白酒,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风味物质提取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这一工艺方法生产的白酒,已经成为当前白酒行业的主导产品。今天,“固液结合”法生产的白酒,产量高达70%以上。二是,1979年创“低度白酒淀粉吸附法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工艺简便、淀粉资源丰富、花钱少、处理过程中白酒风味物质损失少等优点,在行业中得到应用。

校友在试点中发挥的作用

  据笔者所知,有6位同学参加了比较重要的白酒试点工作。

  参加第二次白酒试点——南京金陵试点的有钟国辉和王光宏两位;参加第三次白酒试点——涿县试点的有钟国辉、王光宏、候炳炎、李宗炯;参加茅台试点的有钟国辉、刘洪晃和林宝才三位同学。当时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的有六、七位同学,但只有林宝才同学参加了茅台试点。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辽宁金县试点,因它也是一次影响较大的试点。

  该试点是由辽宁轻工所姜定国所长主持,试点中他请周恒刚大师当顾问。通过金县试点,总结了“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新法白酒工艺线,表述极其简练。该工艺不仅在辽宁省酒厂得到推广,对白酒行业影响也很大。

  在金县试点期间,笔者曾亲自去金州酒厂学习考察。记得姜先生一见面就叫人给我端来两杯酒考我,是“一步法”和“二步法”白酒,自然很好区别,因为当时我也在研究这一问题。通过这次考察,笔者了解到该试点采用单塔生产酒精,而且酒精度只有90多度。基于金县酒厂的经验,以及袁庆辉老师的理论,笔者多次写文章提出建议,宜当单独制定新法白酒“专用酒精”质量标准,以利于新法白酒质量的提高和节能减排。

忆师者

  田家乐老师由湖南长沙中专迁至广州,他是湖南湘乡人,教我们物理化学课程,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他知识渊博、联系实际、又收放自如。一次,课上讲到解放后因妇女参加工作的人多,婴儿奶粉短缺,需要解决豆奶生产中出现的沉淀问题时,他从胶体凝聚理论上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刚到广州时,天空中刚刚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次讲课时他就告诉我们说,这飞机可是油耗子,一上天几吨油就没了,给我们增加各种见闻和知识。

  大约在1958年再一次院系调整时,田老师分配到北京轻工业学院。听说他逝世时开了两个追悼会。一个是北京轻院的,另一个是教会的,因田老师一生信教,不过并不会影响他对教育和国家的贡献。

  未想到下面介绍的袁老师也是湖南人,湖南真是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多少风云人物,仁人志士。袁庆辉是糖酒学校的糖酒专业老师,1958年再次院系调整后,任天津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系主任,与我所在的天津酿酒厂有些工作上的联系。我堂兄钟洪辉长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学校任教,后因年岁大,无法工作,1978年我曾找过袁老师帮忙调天津。他是位热情助人的长者和老师,但因当时齐齐哈尔学校舍不得放人,未能办成。侍后同意放人时,袁老师已经退休,最后我堂兄调大连轻工业学院。

  记得1966年在河北省沙城召开华北协作区会议上,袁老师做报告时,他对当时出现的新法白酒使用的酒精质量,提出很好的建议。他说,新法白酒酒精,酒度可降到90多度,这样既可排除杂醇油,又能保留发酵中产生的各种酯类,对新法白酒有好处。未想到这个观点和周恒刚大师在辽宁金州试点的做法不谋而合,可见他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酿酒专家。

  教我们分析化学的何世瑛老师,以及教我们数学的陈宝怀老师,都是极为优秀的老师,在1958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后,分配到咸阳轻工业学院。

再见,难忘的岁月

  1952年我们迁至广州时,因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学生,原有校舍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教室以及食堂(兼作开会礼堂),都是临时搭建的茅草棚。我们班宿舍则在离校3里多路,市内一座好像是词堂或公馆的房内。每天早出晚归,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能学到知识,感觉过得很充实,约半年后才搬回学校新建的宿舍。

  每逢星期天,我们班的刘达荣同学吹笛子,马卿云同学拉起二胡,“步步高”欢快优美的旋律,至今仍会在脑中回旋。1954年7月的一天,我们许多毕业同学乘火车沿粤汉铁路北上参加工作,经过母校旁看到欢送的同学挥动彩旗,向我们挥手致意。我心中也默默地向母校和同学们说,再见!

  虽然毕业已经近60年,此情此景将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一段难忘和值得回忆的岁月!



1978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酿酒会议上,参会校友合影留念。前排左1汾酒厂万良适;左2茅台酒厂聂镜明;左3洋河酒厂的梁邦昌;左5内蒙轻工厅范仲仁。后排右1本文作者;右2贵州轻工厅范德泉;右3白沙液酒厂肖德润。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本文作者(右)与校友梁邦昌在1983年连云港优质食品评选会议时留影。



茅台试点回顾照片,拍于2001年。



本文作者和周天泽校友在2007年的留影。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宫华明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