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 ,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历史上,运河与山东阳谷有着不解之缘。阳谷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运河纵贯阳谷南北全境,全长30余公里。明清时期诸多河流在此与大运河交汇。阳谷运河为水、陆、南北、东西交通之枢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可以说,阳谷运河北系京师,南控江淮,左右晋鲁豫,是数百万石漕粮转输的必经通道。
大运河的畅通造就了阳谷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原来交通便利的地方借助运河的畅通更加便利了,原本荒僻的地方因运河经过而成为交通要津。通过阳谷的张秋、阿城、七级等地,把鲁西南市场与鲁西北市场联结起来了,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贸易区域,覆盖整个鲁西平原。
与经济贸易的繁荣昌盛相匹配, 嗜酒与尚武是明清时期阳谷社会风俗的突出特点。乾隆年间,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向皇帝上奏章说:“阿城、张秋……向多商贾在于高房邃室,踩曲烧锅,返运渔利”(岳秀峰《题为清禁收麦作曲以重民食疏》)。每到麦收之际,富商大贾往往“挟持巨赀”前来,“广收新麦”,制酒售曲,蔚然成风,由明入清皆然,政府虽屡禁而不止,被巡抚视作酿酒制曲据点的镇子在整个山东省不足十个,阳谷有其二。
从古到今,每个时期都能体现阳谷作为酒的故乡的历史渊源。无论是从东汉到后来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有造酒的渊源,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大运河的繁荣昌盛给阳谷地区经济带来了活跃,景阳冈已经形成了家家酿酒、户户飘香,饮酒之风更加盛行,白天喝黑夜喝。据阳谷县志记载,“景阳冈酒”始产于唐朝玄宗年间,出名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宋代以后曾作为贡酒,誉满京都。宋神宗曾御笔题词:“贵人佳酒”以示褒奖。并且岁岁征调,进献皇宫,有“味柔芳甜”、 “余香不尽”之称。在4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阳谷地区造酒的历史没有变,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分散在景阳冈周围的造酒作坊集中起来,在阳谷县城紫石街上建成一座酒厂,取名“阳谷酿造厂”,后更名为“景阳冈酒厂”,即今日的景阳冈酒业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后,景阳冈酒业继承和发扬宋代“透瓶香”传统工艺,博采中国名酒之众长,精选优质大米、小米、小麦、高粱、玉米5种粮食,以中、高温麦曲为发酵剂,采用双轮底回沙发酵,清蒸混烧,分段馏酒,生产了景阳冈陈酿。该酒在瓷缸中长期储存,酒体纯净、气味芳香、醇浓馥郁,落口甘甜,余味悠长。
1984年,他们采用贵州茅台镇恒香酒厂,赖茅酒传人赖世伦的“复窖法”生产工艺生产赖茆酒。该酒采用前清咸丰年间传统工艺,高温制曲,八轮次发酵,七次馏酒,堆积糙沙,长期复窖贮存,科学勾兑而成。20多年来,一直作为山东省及聊城市的接待酒,产品畅销全国部分省(区)、市和山东省十几个地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全国白酒消费,他们博采各知名酒厂之长,生产了浓香酒,其中,1号酒被作为聊城市的接待用酒。2007年11月,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到景阳冈酒业参观指导,在品尝了景阳冈系列酒之后说:“景阳冈陈酿(兼香)酱头浓尾、饮后舒畅、工艺独特、全国独此一家,绝对好;赖茆酒(酱香)是北方酱香典范,饮后有舒适感,酒很好;景阳冈1号酒和英雄酒(浓香型)主体干净,酒质很好。”
在历史文化和英雄文化的共同推动下,景阳冈酒业步入了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的轨道,1998年以来,相继多次被评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连续4次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也曾被评为“中国名牌商品”,同时,景阳冈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从地方品牌到全国知名品牌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