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酒道馆的“酒风”部分,是专门记载历史上阳谷一带酒俗、酒礼和酒风的部分。据酒道馆介绍,阳谷一带早在汉代就流行用酒祭祀之风,官方对个人赐酒以示崇敬、优待之风已经盛行,在各种礼节场合饮酒已蔚然成风。如在行觐见礼、军礼、养老礼、冠礼、民众日常生活以及伏日、冬日、腊日、小新岁等节日饮酒以示庆贺之风俗已逐渐形成。在汉代人的生活之中,酒的药用功能尤其突出,民众日常饮酒以祛寒、保健之风显然可见,存世汉代药方中以酒入药以疗病之现象也甚为普遍,酒在汉代医疗中的应用手段多样化,所治疗疾病之种类涵盖范围很广。
宋代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火药、印刷、纺织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伦理,忠义勇武、自强不息的理念以及市井民俗道德礼仪,融入到非常普及的酒文化之中,遍及城乡的酒肆、酒坊,丰富多彩的酒仪、酒道、酒风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景阳冈一带香醇甘洌的陈酿、民间的豪爽之风,成就了古典名著《水浒》,《水浒》的艺术成就巨大感染力及广泛流传,使景阳冈酒的英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名扬四海。
从古到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都能体现阳谷作为酒的故乡的历史渊源。从东汉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有造酒的渊源,特别是明清时期,大运河的繁荣昌盛给阳谷地区经济带来了活跃,景阳冈家家酿酒、户户飘香,饮酒之风更加盛行。人们白天喝、晚上喝、喜事喝、丧事也喝,饮酒之风从简单向奢华演变,后来不得已当政者曾下令禁酒。
宋代是阳谷酒最繁荣的时期,《水浒传》、《金瓶梅》中都有体现;到了明代,有人写《浣溪沙》词赞景阳冈酒“凤凰开酒双展翅,野鸟开酒变凤凰,八位神仙来饮酒,店内醉倒正四双,要问喝的什么酒,就是名酒透瓶香”。清朝乾隆皇帝时期,山东巡抚因为粮食短缺上书皇帝,阳谷、阿城、章丘一代造酒之风盛行,屡禁不止。
关于酒风,在酒道馆里收藏的一幅《清明上河图》里有具体详尽的描绘。无论是图中汴京酒肆歌楼的场面,还是周世宗亲题阳谷“透瓶香”,宋神宗御赐景阳冈“贵人佳酒”的金匾,以及宋高宗阳谷骆驼巷脱险等历史典故,都有力地证明这里酒业的发达和酒的品位之高以及酒风、酒礼、酒道的完善和盛行。
在酒道馆的显著位置,塑有武松塑像和景阳冈场景图。据说,英雄武松生性豪爽、仗义,酒量大、酒风正,在景阳冈豪饮十八碗,过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令世人敬仰。
受历史和英雄的熏陶,如今阳谷一带豪饮之风盛行。有客自远方来,好客的主人热情接待,好菜呈上来,好酒端上来。主人一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随即举起酒杯带头一饮而尽。客人被主人这种豪爽之风所感染,大都随主人一起干杯。酒过三巡,大都进入微醉状态,酒胆更大了,或是与主人对饮,或是与近邻碰杯,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不知不觉中有的就“高”了,有的则醉倒在景阳冈下。
值得一提的是,东道主即使酒量不大,也尽力而为,从不耍滑偷懒,或以水代酒。有时因健康原因即便是以水代酒,也要明确表示,自己喝的是水,请客人自便。这种实实在在的酒风正是阳谷一带淳朴民风的体现。受东道主纯正酒风的影响,客人也是“入乡随俗”,即便平时很少饮酒,或是饮酒时喜欢耍点“小聪明”,偷偷把酒“顺走”、倒掉,或是偷梁换柱,在此时此地,也大都成了豪爽之人。
喝酒如此,做酒亦是如此。在景阳冈酒业,“人纯酒醇”,“酒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品即人品”已融汇到企业的每个员工和各个环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酿酒”,做好人,酿好酒已蔚然成风。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