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疆奇台更是个让人向往和想要探究的美丽古城。
新疆奇台亘古至今在中华西部大地上被称为古城。这座古城交汇着汉、回、维、哈等民族各自文明的进程,使中原文化和西部文化相融,铸就了新疆古城人真诚、朴实、善良、勤劳、坚韧的品行;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开创了新疆白酒业的新里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酒酿造文化理念和底蕴——新疆第一窖从酒文化中崛起,古城人精神在六百年里延伸。
寻根溯源,
古城堪称
华夏西部丝路古道的重镇
唐贞观到天宝的一百余年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唐设置的北庭都护符,不仅是新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形成举世闻名的新北道道路网络。“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便是对当时商业繁荣的真实写照。而古城酒明时已为人知,清纪晓岚得饮此酒,赞曰:“十里闻酒香,无需问牧童。”清道光进士黄浚谪戎新疆,去巴里坤查案,经奇台而作《戈边夜色》中,有诗句:“夕照红连圈马地,酒城清黯野回家”,正是对奇台美酒繁荣昌盛的实录。这与明永乐初年(1403年)持节大臣陈诚所著的《西域番国志》中对奇台一带就有“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醴”的记载,另据兰州历史博物馆馆史记载:“古城酒始于明朝,发展在清代,盛于当今,已有360多年历史”(这里指的是1632年)形成了印证,无不诉说着古城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积淀。2002年,古城酒业挖掘出土的晚清时代的青花酒碗、酒盅和一方古窖、一眼古井更是证实了在历史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文物盛载着远古而又厚重的文明底蕴,酿造出了一瓶瓶透射着时代精神的精神食粮,续写了白酒文化的精髓,成为新疆白酒业和酒文化的发源地。
创新发展,
古城开启了
疆酒文化的新篇章
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核心,古城立足奇台深厚的文化积淀,提出“弘扬酒文化,开拓酒市场,发展地域经济”的发展理念,以文化为载体,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烙有文化元素的 “古城”杯有奖征联大赛、首届新疆酒文化、新疆第一窖开坛仪式、酒市场研讨会、七届新疆储酒文化节、纪念奇台县建县233周年汉文化研讨会、三届奇台人联谊会、万人迎奥运等公益活动;并出资创办了《古城文学》刊物以及《杯酒人生》、《对酒当歌》、《古城风采》《百年古城》、《新疆第一窖志》等记录企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料。这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出版的《新疆第一窖志》和每年的储酒文化节。《新疆第一窖志》不仅改写了酒厂有史无志的现状,更成为奇台县地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储酒文节已不仅仅是古城酒业的一个节日,已上升延展成为奇台县的文化项目,成为新疆储酒文化的一大盛事。每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年九九重阳,各界特邀人士和嘉宾、媒体齐聚古城奇台,感受储酒文化的魅力,亲眼目睹登高、储酒、祭酒神、祈平安等一系列传统习俗,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深领略了“重阳”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同时,随着储酒文化的深入,古城开启了液态储酒,每年都有嘉宾和客户封存陈年窖酒,把对朋友、对家人的情谊融入到美酒之中。数年之后,广邀宾朋,一同开启,共饮美酒,将成为引领白酒消费的一种新时尚、新品位。
展望未来,
文化将成为
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酒为魂、以酒为脉、以酒为商将成为古城未来发展的主线。
走好一条路,即供助丝绸之路的崛起,规划好产业布局,启动奇台县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公司、乌鲁木齐古城文化传媒公司,在文化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建好一座城,即按照奇台县委提出的打造文明古城,以企带城的思路,规划好新疆酒城的创建,把酒的历史与文化融入到创建之中,建成新疆最具特色的酒城。
酿好一杯酒,即围绕一个目标(销售目标)、两个保证(干部队伍的保证,销售队伍的保证)、三个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模式的调整)、四条路径(以市场为导向,确立核心市场、核心产品、核心客户和核心产业以及商业模式;借智于策划机构、专家、特殊的人才以及学习、培训;借机,要抓住新疆发展之势和准东煤电炼化等大企业发展的时机介入;借力中泰化工、潞能、广汇、特变等企业的力量);打造四支队伍,即干部队伍、人才队伍、销售队伍、经销商队伍;以现代市场为规律,以单个产品为突破,实现企业和集团的集团定制和采购;两个五化(一是道德社会化、性格角色化、言行专业化、能力结果化、结果客户化;二是做人卓越化,领导导师化,企业学校化,团队军事化,做事结果化)、激活六感(使命感、责任感、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和七大优势(粮好、水好、工艺好、品质好、技术好、品牌好、运营好)做足做好古城酒业的经营运行,使新疆第一窖走向全国。实现一个梦,即遵循“酿造美酒、奉献社会、造福员工、贡献地方、百年古城、流芳百年”的神圣使命,使古城腾飞,让中国闻到古城的酒香。
古城从一个区域品牌走向全国,关键就在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创新、传承、丰富,使古城成为疆酒文化的开创者,成为中国酒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新星。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