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酒是他一生的嗜好
早听说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嗜酒”,其酒量在全国文艺界中属一流的。至今在影视圈里流传着他“三喝茅台”的故事,还盛传他年轻时一口气能喝6斤黄酒的豪举……但从未见过他喝酒的现景,1992年10月,他回故乡上虞参加春晖中学70周年校庆和《清凉寺的钟声》首映式暨谢晋电影回顾展,笔者有幸在绍兴咸亨酒店见到了他与著名剧作家李准等喝酒的情景。
那天,谢晋、汪洋、徐桑楚、李准、梁信、鲁彦周、黄宗江、李存葆、张贤亮等剧作家,以及祝希娟、王玉梅、刘晓庆、姜文、吕晓禾等演员头戴绍兴乌毡帽,坐长条凳、吃茴香豆、把樽论世,畅谈人生酸甜苦辣的滋味……
谢晋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祖父,10岁生日那天,祖父唤他到书房里,亲手送给他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套崭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生万有文库》,那是一套包罗万象、图文并茂,也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在内的文化普及读物,共500册。谢晋说,“我爱读书的习惯就是从读这套文库开始养成的”(《谢晋传》)。
中学时,谢晋就读于风光旖旎的白马湖边的春晖中学,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艺术家都曾在此校设席执教,如经亨颐、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张天翼、刘熏宇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的熏陶,为他日后形成开放式的艺术道路,注入了大开大阖,求新求变的磅礴底气。
也许是生于酒乡、长于酒乡的缘故,谢晋除了辗转天南地北导演、拍摄电影之外,一生唯一的嗜好是喝酒。他说,从小就爱喝酒,年轻时喝得多,有时候一
顿能喝下3斤黄酒,后来虽喝得少一些,但也是不可一日无酒。有菜喝,无菜也喝;宴会喝,便餐也喝。在北影厂里吃中午饭一般很少买什么菜,他总是从包里摸出一包花生米,倒上一杯酒,再加几个馒头,就算是完成了一顿午餐。
对酒的品种,谢晋从不讲究,白酒、葡萄酒、啤酒甚至外国的威士忌之类的都爱喝。但他说,最喜欢喝的还是家乡的绍兴黄酒。他在《写在<女儿红>上映前》一文中是这样写的:“酒,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黄酒,和绍兴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它品种很多:绍酒、花雕、加饭、善酿、香雪等等。‘状元红(元红)、女儿红’更是相传很久民间优美的习俗,古代谁家生了男孩,都希望他长大了能状元及第;生女儿当然盼望她将来能嫁个如意郎君,在我们乡间每年秋收新谷登场,如年成好家家户户就自己酿酒,我童年时代遇到家里请来做酒师傅酿酒,全家忙碌得像喜事一样的欢乐情景,成年后还留给我温馨的回忆。”
谢晋爱酒,还“爱屋及乌”,喜欢收集精致美观的酒具。在大西北军马场拍《牧马人》之前,他曾在河西走廊与武威、张掖、酒泉之地考察外景时,购买了一对“夜光杯”,此“夜光杯”就是王翰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那种。此杯用一种名贵玉石雕琢而成,质薄如蝉翼,甚为美观,在湘西拍《芙蓉镇》时,又获得湘西籍画家黄永玉赠送的“永玉壶”,其造型异常别致,他深为喜爱。
然而,谢晋如此爱喝酒,但他从不因酒误事。在湘西拍摄《芙蓉镇》时,他组织了一次联欢会招待来访的记者。谢晋自己主持,席间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兴致很高,对记者们挨个儿劝饮。按说那倒是他豪饮大喝一顿的好机会,可他与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还有女主角刘晓庆都滴酒不沾,因为饭后他们要继续拍片。
而拍电影的时候,谢晋有规定: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喝,演员和摄制组的人也不能喝,这是他的“军纪”,否则有好戏看,有人开玩笑叫谢晋为“法西斯”式的导演。谢晋严于律己律人,对于一向嗜酒的他能做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
更使人可贵的是,谢晋这位国内外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念念不忘家乡酿酒业兴旺与发展,深感自己家乡的美酒绍兴花雕“寓居”国内,而委屈万分,常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在各种场合为之呼吁,亲自写信给浙江省的领导及外贸部门,竭力要把家乡的美酒打向国际市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人,再也没有比家乡人更纯朴、仗义、厚道的了;这个世界上的酒,也再没有比陈年花雕酒更味正、纯美、浓酽的了。他多次表露要运用电影艺术手段将绍兴花雕酒的故事,搬上荧屏,这就是后来由其长子谢衍执演的《女儿红》。《女儿红》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的放映,使绍兴酒在国内外市场掀起了一股“花雕热”。
谢衍:为家乡“酿”《女儿红》
1994年5月3日,有着近80年酿酒历史的上虞绍兴越泉酒厂(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的前身)如同过节一般热闹。由香港环亚电影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港币、海峡两岸影人合作拍摄的电影《女儿红》在这里开拍。
上午,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进酒厂厂区,然后在一堆废弃的酒缸堆里和黑不溜秋的废库房里安营扎寨。领头的是一位人高马大、长着一对慈眉笑眼的中年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之子谢衍。
谢衍一声令下:“开始!”摄影机对准了堆成金字塔般的酒坛,酒坛下出现了女主角花雕:来自宝岛台湾的著名电影演员、多次金马奖得主归亚蕾。她一身布衣布裤,梳着发髻出现在镜头前:“秋妹,你不能这样——”。扮演秋妹的是中国香港演员顾美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也是一位金马奖得主,她留着短发,瓜子脸上怒气冲冲。“文革”中长大的秋妹恨那坛“女儿红”,她要和母亲划清界线。
谢衍对演员的表演感到满意,电影《女儿红》顺利地摄下了开机后的第一组镜头。电影《女儿红》剧本,由谢衍和浙江省著名作家沈贻伟共同创作,由谢衍执导、沈贻伟任编剧。剧情讲述的是“一坛酒,三个女人”的故事,即围绕一坛传统绍兴酒“女儿红”展开剧情,揭示一家三代三个女人的命运。
两年前,谢衍从美国纽约大学获取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后一直想回国拍片。当他随父亲谢晋第一次回到故乡上虞,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喝着故乡的“女儿红”,听着长辈讲叙关于“女儿红”酒的美丽传说,尤其是当他来到因酿制女儿红酒而闻名遐迩的上虞绍兴越泉酒厂时,面对热腾腾醉香扑鼻的酿酒作坊,谢衍深深地陶醉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我要‘酿’造一坛最醇、最美、最香的‘女儿红’献给故乡。”
为了寻找一个效果“逼真”的拍摄外景,谢衍等制订了一条“苛刻”的外景标准:门前有街,门后有河,足以“渲染”旧社会的酒作坊、酒店等场景。为此,他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在上虞、绍兴实地查看了古镇道墟、丰惠、驿亭、柯桥等地外景考察。
谢衍要拍《女儿红》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得到绍兴、上虞两地领导和故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上虞绍兴越泉酒厂更是全力相助,厂党委书记、著名黄酒博士金芳才找到谢衍,把自己一家三代酿酒的家史和酒厂的发展史一古脑儿倒给谢衍,让他作“酿”造“女儿红”的素材。
浓郁、朴实的乡情和故乡人的厚爱,时时激励着谢衍创作《女儿红》的欲望,他差不多酝酿了一年多时间,1993年12月,在熟悉绍兴的作家沈贻伟的辅佐下,一部以江南民俗风情为文化背景叙述花雕、秋妹、陈飞一家三代女性和一坛女儿红酒的传奇故事,剧情时间跨度达70多年,凝重地概括了中国70年思想变更的电影《女儿红》剧本终于脱稿。
这部《女儿红》一下子得到了海内外众多知名影人的赏识。首先香港环亚电影公司愿意出资投拍。连续四次捧回电影“金马奖”奖杯的宝岛台湾著名电影演员归亚蕾,在捧读了谢衍送上的《女儿红》剧本后,对“花雕”一见钟情,当即表示接受谢衍的邀请来绍兴拍戏。同是金马奖得主的中国香港青年演员顾美华也与谢衍一拍即合,饰演秋妹。我国知名影人钱滔、葛维嘉、费兰馨、陈国兴、高明,以及崔杰、徐松子等也共同看好《女儿红》,纷纷投入谢衍帐下。
谢衍原以为饰演少女“花雕”的小演员难找,副导演偶然在一本时装杂志的封面看到照片上的女孩有点像归亚蕾,便四出打听,出乎意料地在杭州顺利找到了这位女孩,谢衍一看,不仅相貌酷似归亚蕾,连身材、动作都极像,人们以为是母女俩呢。女孩叫周迅,是杭州邮电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她幸运地入选在《女儿红》中出演少女“花雕”。这是周迅第一次拍电影登银幕,结果当时年仅17岁的周迅因在此片中灵光四射的表现而开始蹿红。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