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莫言与酒的爱恨情缘
来源:  2015-12-21 14:36 作者: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2012年10月11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揭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19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诺奖”后,之前并不十分出名的(如《酒国》、《生死疲劳》等)作品被争相抢购、再版。尔后,有一天晚上看新闻,说北京一侯姓工程师,6年前(2006年)因醉酒所赋打油诗:“酒逢知己千杯少,好友相逢莫言醉。”一时兴起花了一千块钱,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莫言醉”的商标,并通过了审查。前段时间,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多位酒商争抢,最后以一千万卖出。不知莫言看到这些消息,会有何感想。无独有偶,最近,笔者在龙泉市原文联主席、政协副主席处闲聊时得知,莫言的祖籍是浙江龙泉人,发祥地是龙泉石马村,他这一代大致是龙泉管氏的第36代子孙。
喝些小酒,但不贪杯

     莫言不但祖籍浙江,爱喝点小酒,还在1986年和2008年先后二次来绍兴讲学,并多次与省城杭州的作家、画家有交往。可以说与浙江和绍兴酒有着不解之缘。

     莫言获奖后,正身在波兰举办个人画展的浙江省著名画家何水法,第一时间发微博祝贺好友。何水法说,自2010年在北京某次论坛上偶遇莫言后,两人成为好友多年。2011年9月,莫言还来到何水法个人美术馆“抱华楼”参观,并在何水法的陪伴下游历富春江和郁达夫故居。2013年2月,莫言又为绍兴的“何水法美术馆”题了馆名。

     那一次来“抱华楼”,何水法还陪伴莫言游船富春江,在新沙岛的度假村里吃了农家菜。“莫言喝些小酒,但不贪杯。他说因为写作过于投入伤耗心神,心脏不太好,所以戒了爱喝酒的习惯。”在这次交往里,何水法对莫言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莫言身边的朋友透露,因为版税有限,其私下的生活很清苦。

     2012年9月,邀请莫言来参加“杭州读书节”的杭州作家麦家,知道莫言得“诺奖”,很是高兴。“我确实不知道,莫言自己肯定也不知道。”麦家这两年一直和莫言有着频繁的交往,“上个月我们在杭州,还在湖畔居喝茶聊天,谈文学,也聊过诺奖,确实,他自己也是被谣传弄得很心烦,没想到,今天好事成真。”

     让麦家用一个词形容莫言,他用了“低调”二字。“他不太说话,但有事情需要帮忙,却很仗义。我邀请他来‘杭州读书节’,他很仗义来了。”

     2012年10月,浙江的另一位作家夏烈,陪着莫言在纯真年代书吧吃饭。“当时说起了要排话剧《楼外楼》,莫言很有兴趣,自告奋勇说自己可以任编剧。”

     “他说楼外楼的故事,能够折射民国到当代,风流人物的风韵。他们在那里喝绍兴老酒、吃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同时也有很多厨子、打杂的、要饭的,一个楼,浓缩一个社会。”夏烈说,莫言曾想把《楼外楼》做成《茶馆》的模样,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型,但莫言近年来迷恋戏剧,一直在写剧本。

写《红高粱》和《酒国》

     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的人,一定对电影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面记忆犹新。小说作者莫言之前同样是一位爱酒之人。莫言小时候家贫,饥饿经常折磨得他夜不能寐,就跑出去偷豆饼吃。他不但想吃,还想喝,他爹有半瓶待客的高密老白干藏在后窗上,莫言搬来木凳子站上去,一次喝一小口,再弄点凉水兑进去。这酒越喝越像水,客人来了,莫言吓得像只老鼠,恨不得立马刨个洞躲进去。结果来的这个客人没酒量,闻着点辣味就认为是好酒,他爹可能尝出来了,也可能没尝出来,总之没有反应。莫言心中暗喜,心想爹咋这么好糊弄。晚上,母亲在炕上用指头点着他:你偷喝酒,你当你爹不知道?他是不想骂你。像火苗一样刚旺起来的贼胆,被母亲的一碗水给浇灭了。

     也许缘自童年对酒的兴趣,酒成了莫言的亲密伙伴。他爱酒,也很能喝酒,半斤白酒难为不了他。有时豪饮之后,还爱诌上几句模仿古五言七言的诗。有时在挚友家中,几根黄瓜,几盘小菜就喝起来,喝完就默默坐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为莫言与酒有割舍不下的情缘,他的作品一直在写着和酒有关的事情,如《红高粱》和《酒国》。

     一个日本留学生曾问莫言:“酒对于中国具有什么意义呢?”莫言回答:“酒在中国人心中带有某种非常传奇的色彩,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酒,失败也在于酒。历史上很多文人为了逃避政治的苦难,一天到晚都沉浸在喝醉以后的梦乡里面。我觉得酒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政治饮料,现在有许多活动都是在有酒的情况下进行的……好人喝酒,坏人也喝酒。我们通过酒办成了许多好事,但同时也办成了很多坏事。”看来莫言对于中国的酒文化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有一年,莫言去新疆体验生活。与朋友喝酒时,也许是新疆的酒更醉人,也许是他的心情轻松失去了防备,总之,很有酒量的他喝醉了,大口大口地呕吐,吐得让人揪心。朋友上前去扶他,他便抱着朋友痛哭起来,身躯战栗抖动着。疾风暴雨般的激情过后,莫言渐渐平静下来,敞开心扉向挚友倒出了埋藏心底的痛苦与忧伤。自己是个农村孩子,从小有谁正眼看过他?如今走红了,不就是几部小说吗?他痛恨传统的力量,这力量将他捆得紧紧的,使他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爱。他憎恶世道的虚伪,那些道貌岸然动不动就举棍子的人让他伤透了心。

     他忍不住又端起酒杯,如今是在远离都市文明的地方,何不喝个痛快?这次用的是军用搪瓷大杯,一杯酒就有半斤多,杯盏交错间不觉东方渐白,这时莫言突然感到腹部一阵阵剧痛。朋友将他送到卫生队,经检查是胃大出血,过了很长时间身体才恢复过来。从此莫言饮酒变得有节制了,但对酒的衷情一如继往。

《酒国》“劝酒十二法”

     《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小说中,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案子,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谁能经得起诱惑,在权力、美酒和女人之间周旋的过程中,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

     小说通过丁钩儿的故事,犀利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的可怕奥秘。“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是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外国文学奖”上,对《酒国》的颁奖辞!

     更有人将《酒国》中描写“劝酒”的十二法进行归纳,被戏言为“莫言体劝酒必杀技”。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欲擒故纵”法:
     “知道知道,不会让您喝酒的。”
     “请吧请吧,不喝酒总要吃饭吆。”

     “爱国主义”法:
     “我们是爱国主义者,抵制洋酒。”

     “亲密关系”法:
     “老丁同志,您大老远来了,不喝酒我们不过意。咱们一切从简,家常便饭,不喝酒怎能显示出上下级亲密关系?”

     “纳税光荣”法:
     “酒是国家的重要税源,喝酒实际上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喝点,喝点,别让我们脸皮没处放。”

     “以身作则”法:
     “先喝为敬!先喝为敬!”

     “好事成双”法:
     “好事成双!好事成双!”

     “入乡随俗”法:
     “入座三杯,这是本地风俗。”

     “让我妈和你说”法
     “丁同志,咱们都是母亲生养对不对?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也就是说,咱家的老母亲今年很可能就要去世,难道一个垂死的老母亲敬您一杯水酒,您还好意思推辞吗?”

     “去伪存真”法: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梨子;要想辨别这是真酒假酒,也要亲口尝一尝。请您从这些酒杯里任挑三杯。”

     “沾了就得干”法:
     “老丁同志,喝干这三杯呀!”
     “这是规矩,您沾了呀。”

     “杜绝浪费”法:
     “喝了不疼洒了疼,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数字游戏”法:
     “不干了,干了也是浪费。但初次与老丁同志见面,应该敬上三乘三杯。”

     ……

     由此可见,莫言获“诺奖”, 这是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也有对中国酒文化的一大奉献。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