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反腐倡廉包公酒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2-20 11:49 作者:王海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方面的制度,古代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为今天提供借鉴的历史智慧。在中国历代清官中,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最富有传奇性色彩的人物,当属北宋名臣包拯。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29岁中举进士,由于他是个孝子,父母年老体衰,请假回乡侍奉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39岁才授补实职首任天长县令。

大家脑海中忆起的包拯完全是戏曲化的形象,脸黑如炭,额有太极八卦月牙,而之所以包拯变成了如此的模样,完全是因为戏曲的夸张。包拯的黑脸象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个文学艺术形象,与包拯本来面貌无关。据历史学家描述,历史上的包拯,是位仪表堂堂、长髯、儒雅、端庄的白面书生。文载:包公逝世后不久,开封、合肥等地相继为他建纪念祠堂,他的泥塑坐像和石刻立像,都是“白脸长须,而且面目清秀”,包氏家族祖传画像也是如此,《包公书院记》载:“今睹遗像,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清代孙辅臣在《包拯颂·附录·古人咏包公》中对包公的黑脸写诗道:“肖像满天下,讹传叹失真。刚方不在貌,冠玉自惊人。”这首诗明确指出包公黑脸谱是失真的,一个人刚直不阿、行为端正、执法如山不在其相貌如何,并且肯定包公是“冠玉自惊人”,“冠玉”本来指装饰在帽子上的美玉,后来演化为专指美貌男子,用现在话讲:包拯是个“帅哥”。

关于包拯的名号有很多,由于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之称。包拯又被世人称作包公,在宋代,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公”,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一书里写道:公为尊称……尊其道而师之,曰公。大意是说:只有为人师表的人,特别受人尊敬的人,才能称之为“公”。由此可见,包公生前身后,何等受人敬仰、受人崇拜,其人公正廉洁、不畏强权的形象深得人心。

包拯还有一个称号叫“包龙图”,来自于那个著名的故事“狸猫换太子”,仁宗为感激包拯,亲自绘了一幅包拯的半身像赐予包拯,以示褒奖。因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故而仁宗皇帝绘的图画便称为“龙图”。但是“龙图”虽然赐出去了,但也不是可以随便乱挂的,仁宗就给包拯赐造一座楼阁,专供张挂“龙图”之用,称为“龙图阁”,后来也作为包拯的官府,仁宗又封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自此,包拯也就叫“包龙图”了,而“龙图阁”也开始作为一种官的名称流传后世。

包拯虽然为官数十年,俸禄相当可观,但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说的是吃的仍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和当官之初并无两样。对其家人,包拯也要求甚严,留下的家训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由此可知他更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他还曾向仁宗上《乞不用赃吏疏》,提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在为官之初写下了一首指导他一生座右铭的五言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这首诗以言志,并践行终生。

包拯一生做过很多官职,首任天长县令,而在此期间,代理了一年多定远县令,其在省、府、县旧志和《包氏宗谱》的文字中都有记载,而且在定远也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包公《判虎》、《断乌盆》、《斗庞三甲》等20多个民间传说故事。他历任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右谏议大夫。包公一生曾两次进入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任权御史中丞,相当于今日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他曾多次弹劾 “大老虎”,其中最有名弹劾是转运使王逵,转运使是掌管一路(相当于今天省)的财赋,多年来,他贪赃枉法,陷害忠臣,成为朝野有名的大奸臣。但因为他与当朝宰相陈执中等人关系密切,且每年因搜刮百姓而上贡的粮款较多,虽多次被大臣们弹劾,却总是能够在罢官后不久,又被任命为新一路的转运使,成为官场的不倒翁,包公上任后,一连向仁宗上了七道奏章,历数王逵条条罪状,抓住他的恶行不依不饶,最后将他拉下马。还有包公弹劾当朝国丈张尧佐,张尧佐依势贪赃枉法还能官运亨通,包公六次上书弹劾他,在其中的一次弹劾过程中,包拯离御座越来越近,居然将说话时的唾沫星都溅到了皇帝的脸上,史载包拯“唾溅帝面”,最后使仁宗皇帝罢免张尧佐,并立下圣旨:今后凡后妃之家,不得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我收藏一款定远县包龙图酿制公司生产包龙图圣像酒,其酒瓶造型可以说与包公祠享堂包公塑像如出一辙,酒瓶容量750ml,长14厘米,高23厘米,宽13厘米。宜兴紫砂材质,其造型头戴“相貂”(帽翅加长的宰相帽),蟒袍冠带,脚穿厚底靴,挺胸扬眉,长髯飘胸,且额头眉心上长着“月牙”,正襟危坐,扶椅握拳,仿佛将要拍案而起。那坚毅挺直的身躯里,似乎是包容有千山万壑,五湖四海的心胸,那燃烧如火的两眼中,仿佛透射出犀利如剑,嫉恶如仇的目光。

沧海桑田,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把包龙图圣像酒拿出谈古论今,警醒当现,我们从中认识到包公是一位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在他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姓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今天我国各级纪委干部正在扮演着当年包公的角色,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酒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酒茶艺文化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