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岩茶村狮子峰,刘柏麟有十亩私有茶园,在圈内,广为人知的是,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省烟台市人。
一个山东人,不远千里到福建省武夷山买茶园,历经千辛万苦种茶、制茶,在刘柏麟眼里却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般的欢喜心境,他说,事若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喜欢茶,并非与生俱来。
刘柏麟与茶缘有三个节点。
1990年之前,他只是知道家里过年招待客人要用茉莉花茶。1990年后,入伍到浙江省宁波市时,基地四围群山环绕,茶场、竹海相伴,十多年间,每逢探亲,他都会带回绿茶给家人朋友。2005年,刘柏麟回烟台工作后,一次,到武夷山访友,爱上武夷岩茶。
两年间,前往武夷山若干次,最久的一次呆了三个月。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心境便豁然开朗了,人生之路也便明晰了。最终,刘柏麟选择余生与岩茶相伴,倾力投入茶事业。2007年,烟台壹品臺茶文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有高士赠诗“壹壶天地春,品酌古今情。臺前众香绕,茶里万象生。”
转眼十年间,执着恒一的刘柏麟,敬茶、爱茶、惜茶,他的“壹品臺”茶香四溢,粉丝越来越多。
茶可清心。
武夷岩茶,除了香、清、甘的特征,离不开“活”字。每每有友好至茶室,有吐槽人生不济、失意的,刘柏麟便会分享茶的“死去活来说”,让人悟透茶里人生。
岩茶中有“三分做功,七分焙功”的讲究,焙火的程度决定了茶的品质。刘柏麟说,读岩茶旧事,便知焙茶靠的就是一个“火”,焙火、炖火、复火、足火、过火……“火”的作用是固条索、止发酵、定香气、调汤色、散杂味、防霉变、延久存。
在刘柏麟的笔记里,清楚地记录着焙茶时炭火烧旺、烧透、打碎、堆形的一个个步骤。欲速则不达,他说,炭多炭少,火急火慢,要慢慢调节,快不得。“人生如茶,不是一番火炼狱,怎得佳茗扑鼻香。”
茶不能言,最可人。
当半盏好茶端放在席前,多数人不会去想从武夷山涧采得茶青回焙间的艰辛过程,刘柏麟会想到。焙间煎熬的日日夜夜,换来友好和茶客的啧啧称赞时,他又一言不语。
在武夷山狮子峰的岩石上,刘柏麟用了12把钢刀,将“壹品臺”三个大字镌刻其上,与著名的“大红袍”石刻遥相呼应。
制茶十年,从未主动去卖茶,反而慕名前来的同道络绎不绝。
刘柏麟在烟台的茶室远离市区,毗邻烟台水源地,那里有座千年古刹遗址,之所以选址在此,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高楼大厦可以随时建设,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不能一蹴而就便会传承传播。茶路漫漫,刘柏麟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壹品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