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著名微生物学家程光胜教授的影响,对茅台酒易地试点是否成功产生了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茅台易地试点是否成功来一次再讨论,会有利于茅台酒的研究和发展。
茅台酒易地试点的两种结论
笔者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与中国白酒现代化”》一书中,收入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试谈酱香型白酒发展轨迹》一文,文中谈到:2011年9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放映“美酒河”,片中介绍茅台易地试点结果是“基本具有茅台风格”、“接近市场销售茅台酒质量水平”。根据这两句鉴定意见,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没有成功”!接着还说“成为一个令人不解的谜”。
然而,茅台易地试点鉴定后,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酒中珍品——祝贺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的题词,冉启书于2008年9月在中国酒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了《科学造就了珍酒》一文,认为茅台易地试点取得了成功!
两种对立的说法,哪种更客观、公正?令人颇费思量!
离开茅台镇能不能生产出茅台酒?或者确切地说,能不能生产出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不仅是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交给试制组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酿酒行业的重大课题,值得同行认真探讨。
冉启书在文章中以详实的资料、科学辩证的思维,批判了“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的“国酒迷信”和“国酒神话”,并给我们披露了局外人难得见到的极宝贵资料。
他在文章中还介绍了一位在茅台酒厂工作20多年、以后又在珍酒厂工作20年、掌握茅台酒正宗酿制绝技、德高望重的酿酒大师——张支云老先生,他之所以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公开发表意见,主要是为了维护茅台酒的国酒信誉。可谓忍欲负重,委曲求全!冉启书却没有保持沉默,而是站了出来,将珍酒试验经过及完整的鉴定意见公诸于世,让人们知道真相,难能可贵!
今将冉启书文章要点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来分析、探讨,为什么同一鉴定意见却得出相反的两种结论?哪一个结论比较客观、公正,并就离开茅台镇能否生产出茅台酒这一重大课题,从解放后历届评酒结果中,谈点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冉启书文章的主要观点
冉启书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酒业发展论坛——2008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组委会“交流材料”上。
《遵義晚报》以“名家黔北煮酒论道”为题,报道了时任茅台董事长季克良、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王琦、知名白酒营销专家卢国利、天津科技大学教授邹海晏和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峰的讲话摘录,并附有发言照片(详见2008年9月20日《遵義晚报》)。
冉启书在文章中介绍说:1975年,珍酒人的老前辈们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贯彻落实毛主席和周总理于1974年提出的“茅台酒要发展到万吨以上,让老百姓都能喝上茅台”的指示,实施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奉命从茅台酒厂来到遵义市北郊十字铺搞“茅台酒易地试验”,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使试验取得成功。
然而,近年来有些媒体、有的人说“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误导一些人产生“国酒迷信”和“国酒神话”。为了澄清事实,维护“茅台酒”的国酒声誉,特提出如下观点供人们参考。
要讲科学而不是讲迷信。他认为从理论上讲,人类几乎是无所不能的。请看神舟上天、海上架桥、天路通列、水稻增产、癌症待克、三峽筑坝、全球通话等等,就连人都可以克隆,何况某一种酒。
要尊重事实而不要故弄玄虚。珍酒人原为茅台酒人,“当年搞茅台酒易地试验”其带头人就是1958年就担任茅台酒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郑光先;酿酒师是掌握茅台酒酿制绝技的正宗传人郑野才关门弟子张支云,其他科技人员多数是从茅台酒厂抽调的精英。珍酒人的这些老前辈们吃尽了千辛万苦,历经十年、9个周期、63个轮次试验、3000多次分析研究,才使试验取得成功。
1985年10月,来自全国生物、酿造、评酒、分析测试等方面的资深专家齐聚该厂,对“茅台易地试验”项目进行技术成果鉴定。鉴定由全国评酒委员会考评组负责人、白酒泰斗周恒刚、贵州省轻工厅研究所工程师、全国评酒委员会考评组成员曹述舜和省农院副教授秦京主持;中科院、轻工部食品局和川大生物系等十佘家单位以及白酒生物化学、食品和全国评酒委员27位专家参加了鉴定会,他们一致认为:“茅台易地试验酒”(简称“试制酒”,后来更名为“珍酒”)的“香味和微量元素与茅台酒相同,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接近市售茅台酒质量水平”。这一鉴定结果,就连茅台酒集团前任董事长季克良先生都在鉴定意见书上签了字。
要重实践而不要妄下定论,要正确看待白酒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毛泽东同志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酿酒也一样,外部条件故然重要,但工艺同样重要。在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工艺)都具备的情况下,生产出的酒接近、达到或超越某种“样本酒”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使“试制酒”与“样本酒”在某些方面存在微小差异,也是正常的,可以忽略不计。须知,同一厂家,同一酒师勾兑的酒,如果批次不同,这批酒和那批酒之间都会有所差别,不可能完全一致。
聪明的鉴定结论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茅台的微生物区系,其中有哪些微生物?各起啥作用?这些问题未搞清前是不可能易地生产的,到目前为止也从来没有异地生产成功,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成功。
方心芳先生过去曾想在全国生产茅台酒,方毅的决策是方心芳促成的,结果制成的是酱香型白酒,但不是茅台酒,要想易地生产茅台酒,今天应加大茅台酒的科研投入,特别是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方能取得成功。
然而,以白酒泰斗周恒刚为首主持茅台易地试点鉴定意见:“茅台易地试验酒”(简称“试制酒”,后来更名为“珍酒”)的“香味和微量元素与茅台酒相同,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接近市售茅台酒质量水平”。这一鉴定结论却没有说明是酱香酒还是茅台酒,无疑这一鉴定结论是非常聪明的。亲爱的读者,你同意这一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