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黑亮平整的大道,一栋栋林荫掩映的小洋楼,一片片层层叠叠的茶园。村民的小车停在花园,薄雾清起,茶香袅袅,笑声爽朗。这里,是2018年国庆假日中的四川省宜宾市县大窝镇大屋村。
“娃儿们在城头,我和老头种茶,周末儿子女儿常回来住这大房子。这头空气好,有天然气,公交车,啥都方便。”茶园旁边的一位老人说。
“现在,大屋村是城里人来玩的地方。将来,大屋村是城里人住的地方。这里会成为康养小镇,有不打农药的生态蔬菜,有青砖楼阁中的一壶好茶,有曲径通幽中的深呼吸。茶友围坐,煮茶品茗,笑意人生。”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勋告诉记者。
“这几年,大屋村一年一个样,好多城里人都羡慕。谁能想到,在2012年以前,我们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呢。”大屋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军谈及村里的变化,语气中满满的骄傲。
贫困村翻身
2012年,“省级重点贫困村”大屋村被纳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宜宾市委宣传部定点帮扶,明确了“三产联动、产村相融、综合改革、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主导项目来抓。
张德勋从小在高县农村长大,对农村、农业有一种深深的情怀。“第一次来考察,我是穿着胶靴进村的,看到的景象是:全村没有一寸水泥路;20%以上的房屋都是土胚房;大片土地撂荒。是真穷,但同时,这里也保留了好的生态。没理由让这么好一片山水的人过着穷日子!”张德勋定下了在这里发展的心,建起了大雁岭茶园基地,立志打造中国第一红茶庄园。
农民不敢轻易尝试种茶,村干部、负责帮扶的宣传部干部和大雁岭茶园基地的员工们挨家挨户送茶苗,给农民细算收入账:“你一亩地种谷子收入就1500左右,但一亩茶,最差也有4000块收入。”
第一批茶采摘了,摘一斤茶叶就可拿到80块现钱,老人小孩都可以胜任。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种茶的行列。年过九旬的李明宣叫回了打工的儿子,种了18亩茶园,“在外打工是漂的,家头有产业才有底”。如今,大屋村人均拥有3.1亩茶。茶产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造血生血的扶贫机制让贫困户走上一条持续发展之路。众创扶贫,将“中国第一红茶庄园”项目服务内容与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对象投资共建,实行保底分红,保障贫困人口收益;产业扶贫,向贫困户发放茶苗,开展生产技术培训,以高于市场价20%收购鲜叶;基金扶贫,在大雁岭基地产出的茶叶中,每销售1斤提取0.1元,全年约2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资助贫困学龄人口读书;自助餐扶贫,企业在自己成熟的茶园中划定部分给特殊的贫困户采摘,按照同期市场价收购,收入归采摘的贫困户所有。
“现在的好生活,以前根本不敢想!”刘国莲是大屋村2组人,因为丈夫生病,家境贫困,一直住着土瓦房。早白尖茶业来后,她家就开始了大变化——种茶收入高了,到茶厂打工一个月还有1800元的稳定收入,很快,土瓦房推了,建起了两层小洋楼,今年出嫁的女儿都回来帮忙采茶。“以为一直要这样穷下去的,可你看,现在有多好!”刘国莲说道。
据介绍,2014、2015、2016、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升,分别达到9980元、11477元、12900元、13700元,今年保守估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6000元。
后花园诱人
政府、企业家和村民共同播种梦想和情怀,大屋村正在成为现实版本的诗和远方。
投资者纷至沓来。云锋旅游、林峰农业、鑫川农业也相继入驻,开发云锋湖,打造百花园,建设老年公寓群,发展特色养殖,打造养殖业循环经济休闲体验区,建设人造沙滩,打造水上乐园……大屋村越来越美,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一个茶香花海活动,一晚上就冒出了10多家农家乐!”王军说。
除去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屋村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宜庆快速通道即将修通,这就意味着从大屋村到宜宾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完全可以是理想的市区后花园。
于是,张德勋又流转了600亩林地,和村民约定30年租期内,林地的树木都不砍伐,企业一年一亩补贴给农民100元,政府补贴农民约15元,以增加生态筹码,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依托已有的生态茶园,打造田园综合体。
大雁岭的山腰处,几间砖红色的小木屋错落在森林间,不远处有一汪碧水,有太阳能供热板,还有正在建设的旱冰索道、滑水索道。再往前,是正在抓紧建设的阳光餐厅。这里,是正在建设的森林康养基地的一部分。
“我们正在筹建三产服务公司,企业负责出资、提供技术服务、找市场,村上负责出土地、劳动力,专门为前来旅游度假、康养的人群提供高品质生态无公害的农产品等服务,村民既能挣钱,又可把村子建成真正的美丽家园。”王军说。
一名正在大屋寻找居住之地的宜宾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正在这里寻找他们的家园。因为这里既有城里的月光,又有乡下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