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婴儿奶粉、药品食品和婴幼儿辅食的不达标事件接连不断,关乎下一代健康的事情为什么会屡屡发生事故?
7月21日,一篇名为《疫苗之王》的文章迅速引爆微信朋友圈,这篇文章把疫苗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事件起初是因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批次的狂犬疫苗出了问题,紧接着,又爆出长春长生及武汉生物2个批次的百白破疫苗也出了事,被查出有问题的疫苗批次,数量高达65万支,让人触目惊心,舆论哗然。
有网友评论:真不敢想象这是一群什么人,居然敢拿小孩子的生命健康作为他们谋取暴利的工具,现在的孩子吃的辅食、奶粉不安全也就罢了,就连我觉得最不可能出问题的疫苗都出事儿了,还有什么是值得放心的呢?
这位网友关注疫苗问题的同时,也抛出了亿万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婴幼儿辅食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抽检报告可见,婴幼儿辅食的抽检不合格批次时有发生,在婴幼儿辅食不断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那么,关于婴幼儿辅食这块市场大蛋糕下存在哪些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呢?
婴幼儿辅食规范标准,你了解吗
婴幼儿辅食指的是婴幼儿阶段(0~3岁)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为满足全面营养需要而添加的食品,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有婴幼儿米粉、婴幼儿面条和婴幼儿饼干等。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及父母消费习惯的养成,婴幼儿辅食市场快速增长。根据华经市场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为115亿元,2016年达到136亿元,2017年已达158亿元。预计未来5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将保持15%~20%的增速增长。
相关人士分析,预计到2022年我国婴幼儿辅食的需求量仍然是远远超过供给量的,并且差距明显,这样一块美味的蛋糕必将吸引很多行业外人士的涌入,这增长背后的隐忧也让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相关监管部门也开始加紧脚步规范辅食市场,因此婴幼儿辅食行业更需要科学、严谨、合理的行业标准来规范辅食企业的自律,以及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婴幼儿辅食的标准主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类辅助食品》(GB10770-2010),二者均为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与法律同等的强制效力。今年年初,相关部门机构正式召开了关于上述两项标准的修订启动会,新一轮的“辅食新政”即将上演。
早前关于婴幼儿辅食有相对规范的标准是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 22570-2008)》,这项标准规定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要求及检验方法,适用于在6月龄至36月龄婴幼儿辅食中添加的辅食营养补充品。
2014年11月1日正式发布的《GB 2257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基本标准,较2008年的标准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标准结构;修改了技术要求;修改了标识要求等内容。
2017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规定只有通过该细则严格审查获得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商,才有资格生产婴幼儿辅食。
婴幼儿辅食行业日渐规范标准化,可尽管相关标准一步步完善,但是消费者对有关部分发布的标准了解多少呢?
婴辅标准知识缺失埋藏隐患
据婴幼儿辅食相关调研显示,92.8%的参与者不清楚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其中还有大部分人并不知晓婴幼儿辅食也有国标,这给宝宝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此外,还有一些妈妈被产品包装误导,以为写着“儿童食品”“该产品适合0~36个月宝宝食用”等字样的产品就一定适合0~3岁的宝宝食用。85.2%的参与调研者可能存在将常购买的普通饼干、面条等误认为婴幼儿标准辅食。
在购买婴幼儿食品时主要依赖品牌和渠道,不少消费者认为国外婴幼儿食品比国内的更安全,通过海淘、代购等渠道购买国外婴幼儿食品。
一名妈妈坦言:“没那么多时间研究婴幼儿食品标准,选择大品牌是比较偷懒但比较可靠的方法。”还有超过八成的妈妈日常会将普通食品作为原料给婴幼儿制作辅食。
业内专家提醒,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的知识,家长们还有待学习提高。目前,针对婴幼儿辅食衍生出了很多专业的培训机构、线上辅食制作小课堂等类似的“扫盲”工作,这将会是一个利好的转变。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婴幼儿辅食的了解并不多,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购辅食成品,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婴辅受欢迎的九大因素:
目前中国婴幼儿普遍存在能量、各种矿物质不足,盐摄入过量等问题,这有些可能是由于家长在选购婴幼儿食品及自制辅食时,疏忽了婴幼儿营养素的相关指标。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成员张峰表示,近年来,社会对婴幼儿辅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的知识,妈妈们还有待学习提高。
随着85后甚至90后父母逐渐成为婴幼儿辅食的消费主力,对婴幼儿辅食标准一知半解的情况可能发生改变。走访中发现,年轻父母在购买婴幼儿辅食时非常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一些父母开始研究营养成分表,在选购婴幼儿辅食时更有主见。90后妈妈小玲表示,购买宝宝的辅食时不会盲目听销售员的推荐,而是通过查看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等信息自行判断买哪一款。
从宝宝的成长角度出发,婴辅市场的不断发展,首先是因为宝宝成长至4~6个月时,成长更为快速,活动量也增加,对营养的需求量同时倍增。婴儿辅食可提供宝宝更多不同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矿物质等。
其次,宝宝开始吃婴儿辅食,除了为断奶做准备,宝宝在咀嚼食物的同时,能让食物的消化吸收更好,也会促进嘴部肌肉发育,这对对宝宝日后发音、语言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最后,婴儿辅食的喂食方式,可以帮助宝宝及早适应成人的食物及饮食方式,也可增加训练宝宝自行进食的机会,促进手脑的协调性;而辅食的添加可培养宝宝接受多元的食物,刺激宝宝味觉的发展,避免日后有偏食的问题。
除了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以外,从婴幼儿辅食的生产及功用上来看,据相关数据显示,72%的家长选择购买辅食成品,原因有以下六点:
1、原料新鲜安全,无菌真空包装。
2、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保存原料的天然营养,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3、强化营养配方,全面满足宝贝生长发育的需求。
4、方便、快捷、卫生,节省了父母选材、制作的时间,并且可以随时随地食用。
5、不受季节限制,品种丰富。
6、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产品,能够适合不同月龄宝贝的消化系统。
婴辅市场的潜力无限,国内外品牌纷纷入驻电商平台,进入了快速升级阶段。
婴辅市场迎来快速升级,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愈发重视,婴幼儿辅食也面临消费升级,这对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婴幼儿辅食企业要走的第一步就是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
2018年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为保障婴幼儿健康,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为0.06mg/kg,该临时限量值是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的健康指导值(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25μg/kg BW)为依据,利用我国近年来风险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确定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相关专家解释称,镉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食物中的镉通常不会造成急性中毒,但是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慢性损害。根据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已制定谷类、肉类、奶类等大宗食品中的镉限量标准,但除欧盟以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均未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限量作出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每公斤镉含量不超过0.06毫克就是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依据此临时限量值进行监督管理,并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原来的镉含量在大米的限量值是0.2 mg/kg,在米粉的限量值是0.14 mg/kg)新规发布后,婴幼儿辅食品牌都顺应号召,开始进行第三方检测来排检自身产品。
而该政策的下发无疑为婴幼儿辅食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从侧面也说明婴幼儿辅食存在发展空间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会让整个行业或许在未来的不久将迎接向奶粉新政那样的大规模整改及换血,婴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英氏营养食品总经理万建明在第18届CBME中国孕婴童展、童装展上表示:“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婴幼儿奶粉、辅食的严格监管政策传达出明确的信息:婴幼儿食品安全影响巨大,马虎不得,婴幼儿食品行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是高质量、高标准。随着《婴辅细则》、《镉含量新规》等婴幼儿辅食新标准出台,表明国家加强对婴辅行业的整顿的决心与力度!同时也印证了当下消费者对高标准婴幼儿辅食的需求与高度关注,在国家大力度的监管下,我国的婴辅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认为国家出台的婴幼儿辅食监管措施从整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它提高的准入门槛能够进一步整肃市场秩序,让鱼龙混杂的品牌出局,为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企业创造更为纯洁的成长环境,宝宝能使用上更加有保障的好产品。”
婴幼儿辅食给家长们带来了便捷与好处,但是在琳良满目的婴幼儿辅食中,仍有众多家长朋友表示无从选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婴辅的选择头大呢?
乱象丛生,理性选择
近两年来,婴幼儿辅食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每年以2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婴幼儿辅食行业。为了提高产品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部分生产企业将普通食品通过玩概念等方式冒充婴幼儿辅食进行售卖,而很多一部分消费者对婴幼儿辅食标准一知半解,很难辨识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乱象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消费者更加理性的选购安全放心的婴幼儿辅食。
去年,“Heinz/亨氏趣味饼干”被媒体报道“涉嫌将普通饼干宣传为婴幼儿饼干”,误导消费者。报道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国家食药监总局《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婴幼儿饼干属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产品原料、营养成分须符合这一国标。而上述饼干执行的只是普通饼干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T20980,并非专门的婴幼儿辅食类产品。
另外据北京一家母婴店的店员介绍,目前门店销量最好的辅食是某品牌的米粉,特别强调不同口味的米粉添加了红枣、葛根、山药等成分。实际添加量却少得可怜:这家在售的多种口味营养米粉中,葛根粉、胡萝卜粉等含量仅有千分之二和三,核桃粉含量更是少到了千分之一,营养成分不如一颗普通核桃仁重量的十分之一。
也有食品行业人士表示,甚至一些消费者觉得,只要没有毒,即使不符合婴幼儿国标,危害也不大。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普通食品如果含有婴幼儿辅食标准明令禁止添加的焦亚酸钠,却伪装成婴幼儿辅食来售卖,将对婴幼儿身体造成危害。
有食品专家指出,在婴幼儿辅食乃至整个食品范围内,国标与国际标准并不一致,有的产品国标比欧美标准更严格,有的则相反,因此有些产品存在符合国际标准却不符合国标的问题。
无论是母婴行业市场空间发展的需求、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还是行业本身的内在问题都需要相关机构尽快修订出台新的婴幼儿辅助食品标准,来规范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制止行业乱象的丛生。值得一提的是,《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细则明确规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对持有罐头、挂面、饼干、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等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但未取得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婴幼儿辅食。据行业研究机构显示,目前市场上的90%有机辅食都是搞噱头,并不是真正符合有机条件的产品,不仅有机的概念“玩儿”出了新花样,有些厂商还在包装、“段位”、广告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导致消费者对婴辅的选择上步入误区,认为国外的婴辅最安全?
国内婴辅品牌砥砺前行
近几年,不少奶爸奶妈纷纷经过海淘或者跨境电商代购“洋货”辅食,认为国外的辅食产品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给孩子食用会比较安心。殊不知,即便是国际大牌的婴辅产品也屡屡出现不达标的问题。
其实,国内的婴幼儿辅食标准在某些方面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可靠,比如中国对婴幼儿辅助食品原料大米的镉限量要求为每公斤0.2毫克,而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限量要求为每公斤0.4毫克;中国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砷的限量指标为每公斤200微克、铅的限量指标为每公斤200微克,但是CAC并没有相关方面的明确规定。
国内的婴幼儿辅食品牌产品的品质并不比国际大牌的差,关键是消费者要学会识别符合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的产品。
选购婴幼儿标准辅食的八招秘籍:
选购符合国家婴幼儿标准的辅食最为关键。识别产品是否为国家婴幼儿标准辅食,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产品包装的“产品标准”标注,如果显示为“GB10769”或“GB10770”,则符合国标。
说了这么多,如何选购来一波干货:
1、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品牌企业的产品。包装上要有“QS”标志,“QS”是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准入的标志,目前已在绝大多数儿童食品包装上使用。
2、看包装上的标签标识(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使用方法等)是否齐全,缺少任何一项最好都不要买,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马口铁罐密封克氮包装的奶粉保存期限为2年,袋装的为6个月。
3、看营养成分表中标明的营养成分是否齐全,含量是否合理。营养成分表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部分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磷,或者还要标明添加的其他营养物质。
4、根据产品说明挑选适合宝宝年龄段的辅食。仔细看清楚每项营养成分都是多大的分量、提供多少营养素、能够达到某个年龄组的宝宝一天需要的百分数是多少。
5、看产品的色泽和气味。以米粉为例,质量好的米粉应是大米的白色,均匀一致,有米粉的香味,无其他气味;产品应为粉状或片状,干燥松散,均匀无结块;以适量的温开水冲调或煮熟,经充分搅拌成润滑的糊状。
6、学会看配料表,选择不含防腐剂和添加剂,以真空灭菌方式防腐的纯天然原料制备辅食。配料表的顺序既是该产品的原料配比顺序,第一、二位配料为该产品的主要原料。(常见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钾盐、亚硫酸及其盐类,还有用于糕点防霉的丙酸盐类等。)
7、装在盒里的米粉虽然看不见,但可听其声音。摇动盒罐,会发出“沙沙”声响,声响清晰;若有撞击声则证明米粉已经结块,甚至变质,不能食用。
8、购买完要主动索要、妥善保管购物凭据,以防在万一发生质量问题时作为维权、索赔凭证。
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竞争已经全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线下门店备受欢迎,各大品牌也纷纷入驻电商平台,全球化竞赛趋势同步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