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伏特加酒承豪器,错落绚彩世无双
来源:《华夏酒报》  2019-06-06 17:04 作者:王海



 

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市,我许多年前都去过。

所有遭遇过殖民入侵的城市,在经过若干年时间洗礼之后,仍会留有劫后余生的“疤痕”,而这“疤痕”就会成为该城市当今的“坐标”。哈尔滨市的圣·索菲亚教堂就是这样一个历史“疤痕”,它是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于1907年3月破土动工建造,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易地现址举行了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最终落成,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主体建筑上巨大饱满的绿色“洋葱头”拜占庭式穹顶,这座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如今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也是二次重建,与圣·索非亚教堂一样,它们都有耀眼的外墙色彩,都有拜占庭式建筑巨大的穹窿顶,在教堂顶部都镶崁着颜色各异的“洋葱头”圆顶。

错落绚彩世无双

今年1月份,笔者到俄罗斯去旅游,莫斯科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是这次观光的重点。俄罗斯地导曾在中国留学,是个中国通,又特别偏爱自己的国酒伏特加,以致让我更有机会了解俄罗斯国酒伏特加,我在他的引导下,很轻松地在红场东侧克里姆林宫对面,在建于1893年、世界十大知名百货商店之一的“古姆”商场买到了心仪已久的“童话城堡”状伏特加酒。“古姆”商场与其说是商店,不如说它更像宫殿,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和旁边色彩瑰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谐地组成红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看过不少西方国家教堂图片,一般来说,教堂造型及外墙颜色都比较注重端庄肃穆感,可位于红场南侧圣瓦西里大教堂却如此色彩斑斓、欢乐喜庆、造型别致,大约与它的“出生”有关。

“俄罗斯的历史,一半都跟东正教有关。”关于修建这座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原因,还有一个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1552年俄国军队远征喀山汗国,在战胜喀山鞑靼军队的战争中,水土不服,面临困境,多亏得到8个圣人的帮助,才得以摆脱不利的局面,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结束了蒙古人在俄国长达300余年的统治。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为了感恩上主的庇佑,命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兴建一座教堂。教堂最初由7个木制小教堂组成,1555年改建为造型别致的石砌教堂,经过六年的修建,于1561年竣工,它由9座相连的八边形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周围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65米高的塔楼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为当时莫斯科最高建筑。伊凡四世以当时广受民众爱戴的东正教圣徒瓦西里的名字为教堂命名。

瓦西里大教堂属东正教拜占庭建筑风格,主建筑顶端立有圆顶,俗称“洋葱头”。五颜六色的高大圆顶,红砖砌成的无序线条,绚丽精致的彩绘,洋葱的尖顶成为俄罗斯各地教堂的典范,被誉为“石头的神话”。远看教堂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其实布局很有规律:整座教堂由9个独立的“洋葱头”状的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造型精致、气势不凡的塔楼,簇拥着高耸拱顶的中心塔楼。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尖塔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气候寒冷,冬季较长,陡峭的尖塔可以避免教堂上积雪存在;另一方面,高耸的尖塔给人以油然而生的敬畏与崇敬之感。周围环绕着四座带有八角形塔的大礼拜堂,顶部用巨大的“洋葱头”穹顶装饰,在此四个塔楼之间的斜对角线上是四个小礼拜堂。周围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它们由曲折蜿蜒的长廊连接起来,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串联成一个整体。

圣瓦西里大教堂分为两层,从外面看,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没有侧面或背面之分,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可遍览教堂内全貌。透过局部细节可以看到,圣瓦西里大教堂中既有拱圈幅度大的罗马圆形拱圈,还有追求直上云霄的哥特式尖拱形,也有底部位置规则几何形式的希腊式元素的,更有彰显个性的洋葱头式尖顶,这些混搭式建筑元素构筑起一个综合性的、包容一切的、突出个性的教堂建筑。1839年,法国旅行家马奎斯是这样描述大教堂的:“从远处望见它,令人着迷。错落有致,像座塔,像束花。乍一看,像筐水果,装着菠萝、甜瓜、哈密瓜;仔细看,又像一个多宝盒,装饰着各色水晶,一颗颗璀璨耀眼的迎着太阳,像金色的鱼鳞,像斑斓的蟒蛇皮……”精美绝伦的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九个颜色不同金光闪闪的洋葱头塔顶,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和东正教教堂的建筑艺术特色,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

美丽独特的瓦西里大教堂是东正教堂的绝唱,前苏联十月革命后,政府开始了陆续的修缮工作,特别是1967~2012年,教堂圆顶表面的铁板被改为铜板,同时顶部十字架和镂花檐板重新镀金,仅为覆盖几个圆顶就耗费一毫米厚的铜板约30吨。如今的瓦西里教堂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参观,它们是千年以来俄罗斯人信仰的结晶,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这座设计精巧的教堂成了俄罗斯的标志和象征,于199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为此笔者特地手端“童话城堡”状伏特加酒与教堂合影留念。

伏特加酒承豪器

伏特加是俄罗斯国酒,世界八大酒之一,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вада”,出自于俄罗斯的一个名叫VIATK港口的地方。伏特加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添加、调香、调味的基酒,杂质含量极微,且口味单纯、干净、无任何杂味,常作为基础酒配制各种鸡尾酒。

“不了解伏特加,你就不懂这个国家。没喝过伏特加,你就难以把握俄罗斯人的性格。”伏特加酒是俄罗斯人的至爱,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俄罗斯的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的发展,造就了俄罗斯人对酒文化的崇尚。

据考证,俄罗斯伏特加酒的出现归功于制蜜业的发展。公元880~890年,“蜜酒”开始在民间出售,其酿制工艺与葡萄酒极其类似。12世纪,沙皇俄国出现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可以认为它是现今伏特加酒的原型,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随着1505年瑞典人在莫斯科首次对“烧酒”进行报道,15世纪40~70年代,伏特加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1533年,在古俄罗斯文献中第一次提到“伏特加”是在诺夫哥德的编年史中,意思是“药”,作用是用来擦洗伤口,服用可以减轻伤痛。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也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1553年,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沙皇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伏特加酒馆“皇家酒苑”,但他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1751年,叶卡捷琳娜一世颁布的官方文件中“伏特加”具有了酒精饮料的含义,定为饮料,就意味全民可以享用,19世纪则是伏特加占领乃至巩固国际市场的一个世纪,到了20世纪“伏特加”才正式开始风靡全球。

至今500年间,伏特加酒已经渗入到了俄罗斯社会的每个细胞,甚至被一些西方人当作了俄罗斯的代名词。时至现在,在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家乡,人们并不将他看作是第一个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伟大化学家,而是一直津津乐道他在1865年撰写的一本关于如何蒸馏伏特加的书,书中门捷列夫规定纯正伏特加的标准酒精含量是40%,以致政府有关部门将此酒精含量作为国家标准执行。

传统伏特加的酿造方法以马铃薯、玉米、大麦或黑麦为原料,但是实际上,伏特加在酿造原料上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所有能够进行发酵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造伏特加,甚至包括葡萄。通过蒸煮的方法,先将原料中的淀粉进行糖化,再放入连续式蒸馏器中蒸馏,蒸馏出酒精度含量高达96%的酒液,再让蒸馏酒缓慢地通过白桦木炭层,进行缓慢而彻底的过滤,使酒液与活性炭分子充分接触,从而将原酒中所含的油类、酸类、醛类、酯类及其它微量元素彻底清除,吸附酒液中的杂质,装瓶前再用蒸馏水进行稀释,最终的酒精含量为40%~50%。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

伏特加酒还有一特色:不用陈酿即可饮用。冰镇后的伏特加略显粘稠,入口后酒液蔓延,如葡萄酒似白兰地,口感醇厚,入腹则顿觉热流遍布全身。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认为伏特加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伏特加酒的发展过程,展示出浓郁的俄罗斯地域文化特色和迷人的民族文化光彩,有力地证明了酒的历史是人的历史,酒的文化是人的文化,酒的酿造是一个国家命运的写照。

“童话城堡”状伏特加酒,酒瓶造型如此逼真,比例如此对称,制作的如此精美,瓶体颜色就其外形凸凹程度来看绝对是手工涂色,花纸贴色也绝非易事。现在,战争的硝烟已日渐远去,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幻化为有形的物质实体圣瓦西里大教堂,接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虔诚祷告,当年歌颂功德的功能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教堂高超建筑技艺的欣赏和研究。圣瓦西里大教堂,就似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归隐人,不参与红尘的纷争,悠闲自得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静静地回顾过去。圣瓦西里大教堂也丰富了我们这个国际酒文化大家庭的品种收藏,这瓶“童话城堡”状伏特加酒,也是我这次出国观光的最大收获。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酒器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