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水乡,又是酒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这座城市的空气中都流淌着酒的芳香。
绍兴,因酒而兴的城市
绍兴,一座以酒闻名,因酒而兴的城市。许多发生在此城中的古今大事,无一不与酒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2500年前,越王勾践曾用酒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句践还用酒来激励将士,投醪劳师,迎流共饮,士气大振,一举灭吴,问鼎黄河,称霸中原,真可谓壶酒兴邦。如今,这条投醪河历经千年依然在绍兴城南静静流淌,见证着2500年前勾践君臣与将士们的壮怀激烈。
1600多年前,王羲之在绍兴山阴之兰亭与谢安等41位朋友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酒后写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闻酒醒后,王羲之发现里面有不少错字,想重写,却再也写不出原来的韵味了。
800多年前,陆游与离异的妻子唐琬在沈园相逢,酒后写下一曲《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段爱情佳话流传至今,沈园也因此成为“爱情名园”。
鲁迅,一代文豪,生于绍兴长于绍兴,喜爱黄酒,每天要喝一小杯黄酒。可能因为黄酒的美味,让他思如泉涌,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经典之作:《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无不以酒写人写事,或以人以事写酒,时时飘出绍酒的醇香。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现在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风貌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的竹丝台门,原汁原味的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故居……跟着课本寻找鲁迅笔下最初的记忆。
古城绍兴出过千娇百媚的美人西施,同样出过“右手把剑左手把酒”的鉴湖女侠秋瑾;绍兴有婉约柔情的越剧,同样也有高亢激越的绍剧,此外还有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曲艺——绍兴莲花落。这座城市总是把水与火、坚硬与柔软奇特地糅杂在一起,在不起眼的小巷里,在古老的水井边,有文物保护的石碑赫然立着,生活的随意性与历史的厚重感奇怪地交织在一起。
绍兴人性格温和不张扬,但温和的背后也有其刚烈的一面。绍兴历史上出过许多文人雅士,如王羲之、张岱、陆游、徐渭等,但亦有许多刚烈之士,近百年来就出过徐锡麟、蔡元培、鲁迅、马寅初这些顶天立地的硬汉。
咸亨酒店在城中遍垆的酒乡绍兴极富代表性。当街的曲尺形柜台,柜上一字摆开的酒器,用以温酒的爨筒,以及供人坐喝的荸荠色的条桌长凳,均堪称清末绍兴酒店的典型风范,其酒菜、酒具,甚至酒客、酒风无不浓缩着绍兴酒文化的醇厚韵味。
而位于下大路557号的中国黄酒博物馆,是酒乡绍兴的标志,是展示中国黄酒文化历史的专业性大型博物馆,全馆主体由六厅一坊一酒窖构成。在这里,您可以了解黄酒历史、酒风酒俗、黄酒流派、酿造技术,一睹中国黄酒的风采!还可以通过花雕DIY、手工作坊,参与体验花雕的制作,看千年老酒的古法酿制技艺,品一下酿酒师傅亲手酿制的老酒,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
尔后,在古越龙山酒楼品尝黄酒宴,醉鸡醉蟹醉枣、酱味双拼、臭豆腐……就着醇香的绍兴老酒,定会让你的味蕾欢欣鼓舞。
倘若你还有时间,不妨去一下绍兴黄酒发祥地——东浦黄酒小镇,体会一下黄酒风情,去位于湖塘的国家工业遗产——鉴湖酒坊,这座有着300年历史的黄酒作坊,体会一下流传千年的老工艺,品尝一下醇香的美酒。
千年的黄酒已然渗入了绍兴人的血液,绍兴酒酿成了古城的风骨,也将绍兴人骨子中的硬气推向了极致。
酒与戏,展现老绍兴人有滋有味的生活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长于抒情,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在广大的江南农村,兼具古典与时尚艺术品质的越剧以其经典的传统剧目,紧密地传承于民俗生活中;而在不断更新的现代城市文化生活中,越剧的才子佳人故事则更多地吸引着都市年轻人的浪漫幻想。
越剧中表现酒的戏,特别是表现绍兴酒的戏很多。这里面有表现绍兴酒俗的场面和气氛,例如《祥林嫂》,不论电影《祝福》,还是由袁雪芬、金彩凤主演的越剧《祥林嫂》,都有不少表现绍兴过年祝福酒的场面。鲁家那种庄重肃穆、热闹又冷峻的气氛,令人兴奋,又让人恐惧,祥林嫂的厄运正是通过两次祝福的酒俗场景来表现的。
绍剧又名绍兴大班、绍兴乱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曲调大多高亢洪亮,激越丰满,粗犷朴素,气势宏伟,便于抒发豪情壮志,易于打动听众心灵,因此,几百年来深受绍兴人喜爱。
绍剧形成于酒都绍兴,唱腔又便于表达酒后的豪兴,因此酒给绍剧剧目、表演艺术增加了不少内容,绍剧也为绍兴酒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传播作用。这些剧目用绍剧曲调演唱,绍兴方言说白,又常用典型的绍兴人动作为表演手段,因此具有浓浓的绍兴乡土风情。
绍剧演员多数是喝酒的,而且不是一般地喝几盅,有几个甚至嗜酒如命,一喝就是几斤。过去没有麦克风等扩音设备,绍剧演出多在旷野搭台,需要极好极洪亮的嗓音。
一般绍剧演员在演出前喝一点酒,演出时会达到比较好的状态。绍剧名角,号称“绍剧钢嗓”的陈鹤皋、被誉为“绍剧金嗓”的汪筱奎,就特别喜欢饮绍兴酒,喝酒后唱戏功夫特别佳,嗓子特别洪亮。
而对于普通绍兴人来说,喝几口醇酽的绍兴黄酒,夹两筷浓香的干菜扣肉,哼上几句地道的“莲花落”,这才是老绍兴人有滋有味的生活。
绍兴“三乌”诉说别样风情
乌干菜、乌毡帽和乌篷船并称为绍兴“三乌”。乌者,绍兴话黑之谓也。这三件充分展现绍兴酒乡的别样风情。
作为绍兴人的家常菜——乌干菜,又称霉干菜,因其色黑故称乌干菜,是绍兴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可烧汤、可入菜,常见的有四季豆炒乌干菜、长豇豆炒乌干菜……鲜美可口又去腥。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乌毡帽又是水乡绍兴人身份的象征。绍兴人戴乌毡帽历史悠久。这是一种奇特的帽子,一年四季可用。大雪纷飞时,可保暖御寒;春雨绵绵时,可当雨帽,回家时只要用手抛几下,帽子立马就干;烈日当头时,可以避光遮阳而不热。乌毡帽以厚薄均匀、手感松软、质地坚挺为上品。
现在的绍兴人戴乌毡帽的已不多,多为老年人。而近年来绍兴开发的文创新品——Q版乌毡帽却在游客中大受欢迎,Q版乌毡帽注重创新,富有创意,给传统乌毡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桥多,水多,乌篷船也多。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鹊桥仙》词中写道:“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词中“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绍兴的乌篷船。可见乌篷船至少有800年的历史了。
其实,乌篷船在过去只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捕鱼捉虾、走亲访友、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而今,乌篷船已远离生活,成为游客们图新鲜的一个“旅游项目”。
最有意思的当数坐乌篷船、品老酒、看社戏了。坐在轻轻荡漾的乌篷船上,剥剥茴香豆,喝喝绍兴酒,听高亢激越的绍兴大班,或一出委婉锦秀的越剧,你可以联想到许多:水的温柔、酒的热情、绍剧的激昂和越剧的婉约,看似风格迥异,却又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