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闽国古都”酒飘香
来源:《华夏酒报》  2020-12-09 09:17 作者:黄晓铃
天空灰蒙蒙地下着小雨,我右手撑着一把湛蓝色的雨伞,左手抚摸着面前的城墙,脚踩着一片片青砖,历史的厚重感在我掌心下仿佛有生命般地跳动。这是福建建瓯的通仙门,除此之外,还有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之前的九座古城门如今只剩下这四座,除通仙门外,其余的也只是断壁残垣了。

出了城门,沿着台阶走下去,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铜像,那是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曾在这个码头上岸通过“通仙门”进入建瓯城,后来并在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赞美过这座城市。

历史文化包裹的土壤

建瓯,是一座古朴的城市,曾是“八闽首府,闽国古都”,是三国置闽地第一郡、唐代设闽地第一州、宋代立闽地第一府,依建制而言,几度相当于福建的“省会”。“福建”就是从福州、建瓯各取首字命名的。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建县历史也已经有1800多年了,现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县名还是汉献帝刘协在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以年号“建安”直接御赐命名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在建瓯市中心,始建于南朝的光孝禅寺,改建于五代十国的闽国帝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五凤楼(今称鼓楼)。在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王延政于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建州称帝,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置的建安县(今建瓯)南城门城楼改建为“五凤楼”,以显示“凤集瑞”的帝王气象。如今,站在五凤楼下,看着朱红的城墙,城墙下车来车往的拱洞,不禁有种历史与现代在这一瞬间重叠的恍惚感。你看,那位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风驰而过的时候,旁边是否有一位身穿古装的姑娘,被突如其来的风吹乱了鬓角?

在这里,没有北上广的繁花似锦,没有成都、重庆的熙熙攘攘,有的只是宁静致远。在这里,“儒、释、道”文化长期同城生辉,论名人,历史上曾出过13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1位侯王,是中国历史上15大进士县之一;论古迹,有始建于东晋的东岳庙、始建于宋代的建宁府孔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瓯的茶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方言文化、戏剧文化等十几种特色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攒,可谓源远流长,妍丽壮观。

在建瓯的诸多名人中,五代的练氏夫人被誉为“芝城之母”;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南宋开国宰相郑钰、太常博士郑存、北宋著名外交家徐兢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均诞生于此。

能出如此多的名人,皆因建瓯崇尚乡学,是诗书礼仪之市。建瓯有32所书院,书院的正式教育制度是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创立的。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发展到后来,往往由朝廷赐敕匾额、购置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演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不少书院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思及此,我便不由自主地往孔庙去了。这座庙建于宋神宗年间,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或许是因为工作日的缘故,孔庙内没有什么人。我在孔子像前愣住,该许个什么心愿呢?那就诚心祈愿所有学子考试顺利吧!

千年传承飘酒香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还散发着美酒的芳香。说起这座城市酒的历史,那可是比建县的历史还要长。早在秦汉时期,建瓯先民就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酿酒工艺,酿造出质量极好的酒。唐朝时期,建瓯的酿造设备和工艺得到了深厚的积淀和升华,并于宋朝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建瓯已有“犁花春”“清河”“西施红”“状元红”“金盘菊”等名品行销于世。郑和下西洋备粮时,特地从建瓯调去了2000坛美酒佳酿。昔日的建瓯,酒坊遍地,酒香四野。

历史上,文人墨客皆因“酒城”建瓯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苏轼、李纲、陆游、朱熹等历史名人对建瓯美酒大加赞赏。苏东坡曾饮后留下“夜倾闽酒色如丹”的诗句,亦见证了这曾经辉煌的诗酒飘香。

如今,建瓯的酒便是福建地区的特色——红曲酒,属于黄酒的一种。在这里,我还学会了一个成语“灯红酒绿”,意为红曲酒刚刚发酵的时候,上层的清液呈现绿色,搅拌一下,底部的红曲被搅了上来,酒液就会变成红色,压榨之后,成品颜色就会变成我们常见的琥珀色,晶莹剔透,煞是诱人。原来,酒真的是绿色的呀!福建的龙头企业“福矛酒业集团”便是植根在这深厚酿酒文化土壤中开出的闽酒之花,是闽酒文化的传承者。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