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岁月筑酒城 纸媒系深情—— 一座酒城与一份报纸跨时空的对话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0-12-25 15:23 作者:王俪霖
对林醒愚来讲,每年的12月24日都是特殊的日子,今年的这一天又多了一重深挚的意味。因为1991年创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已届而立之年,而全程参与筹办这个节日的林醒愚自有源于内心的万千感慨。事情还要从一个陌生的来电说起。2020年一个深秋的下午,《华夏酒报》编辑部的寂静被一阵铃声打破,来电的正是近30年前任职青岛国际啤酒节办公室副主任、青岛国际啤酒城开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的林醒愚。原来他希望报社能协助找到20多年前它发表在《华夏酒报》上的连载文章。

11月20日,报社接电话的记者帮林醒愚找齐了1994年上半年《华夏酒报》的合订本,翻阅它们的感觉就如同与陈年旧事在做隔空对话。林醒愚的文章写得纵横捭阖又酣畅淋漓,将一杯酒、一个节、一座城的阐发,关联紧致而又不失阔达,情至细微仍显通篇宏丽。记者越看越想深入探究26年前此文的写作背景和林醒愚的创作动机,而他也乐于将自己与啤酒节30年的情感交契与公众畅快分享。于是,便有了亦是一座酒城与一份报纸跨越时空的长篇对话。

林醒愚说,近期为撰写节日回忆录,查找翻阅了早年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剪存集册。几篇刊载于《华夏酒报》的文章——“构架宏伟蓝图 笑迎四海宾朋”报样,登时让他眼前一亮,展开重读后又慨叹不已。叹的不仅是这篇命题文章透出的“生猛”之气,也不仅是韶华易逝、人生须臾的百感交集,更有沉浮几度后那座酒城仍在心底发酵的别样况味。而这些近乎浩叹的情境渊源,都深系于《华夏酒报》蕴藏已久的记忆之中。

林醒愚是啤酒城的“始作俑者”,也能系统地讲清那座酒城的前世今生,更将酒城的演进与人生的履历进行了穿插讲述,记者采访后整理出的内容可概括为“六叹”:

一叹奋进的时代氛围

1993年是小平南巡后改革开放再掀热潮的激情年代,也是青岛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契机。啤酒城恰好在市区东部的崂山区,它的迅速崛起象征踏着东进节奏的城市正在加快步伐,也意味着啤酒节将为这片较为偏远的土地带来人气和商机。因为那年的岁末,啤酒城的拟建片区还是半耕半荒的庄稼地,周边没有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稀疏的几条道路上也未见车水马龙。那时林醒愚刚调到市旅游局工作,即受命负责啤酒城奠基典礼的筹备,从活动方案策划到仪式器具外租,从锣鼓乐队邀请到现场装饰布置,每个环节都细致地设想和把控,唯恐这项意义非凡的典礼出现纰漏。活动在远离市区的荒凉之地举办,通向那里的公交稀少,往返不便,而当地又几无庆典设施设备可用,所有的装置和器具一概需租车运来。作为活动具体的策办者,因缺少谋划和承办经验,他也难免心存焦虑和紧张。但身处那个蒸蒸日上的奋进年代,更有愿景中啤酒城的魅力感召,让他鼓足勇气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典礼的筹办工作。

如此小有作为的初尝,可算作此生他对那座渴念之城奉献的首份薄礼。

二叹文章的首位效应

26年前见诸《华夏酒报》的文章,是林醒愚公开发表的有关啤酒城和啤酒节的首篇长文,目的是为“一城一节”的招商宣传造势。文中将青岛、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节、青岛啤酒城,四位一体地纵情擘画了一番,既有对岛城啤酒进化史的追溯爬梳,也有对未来啤酒城前景的翘首展望;既有夹叙夹议的放达评述,也有散文笔法的艺术描摹。此文也是国内报刊首次报道青岛国际啤酒城开发建设的大块文章,尽管发表之初啤酒城还处在由图纸向土建过渡的起始阶段,也仅能凭借不多的概念规划资料,去构思和呈现一座既视感较强的未来酒城景象,并顺带勾勒和活脱出颇具沸腾场景的佳节盛况。回想当时的情形,青岛已是拥有百年啤酒生产历史的城市,也大张旗鼓地举办过3届啤酒盛会,率先打造一座吸引世界知名品牌加盟的啤酒之城,并借助此城的地利及人和优势年年办节,已为国内业界所广泛认同,也是青岛市民的共同期待。这些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当初林醒愚敢于小试锋芒、大胆描画的底气所在。

据说作品发表后反响良好,林醒愚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权作他献与那座酒城的一份多彩文礼。

三叹赤诚的忆念永驻

此文发表时林醒愚刚过36岁,正值青壮;再翻旧作时已六十有三。啤酒城开建以来,这里几番换主、多轮改造、功能嬗变,唯一不变的是昔日开创者们对那座酒城已然固化的赤诚与怀念。从1993年奠基至2012年改造,只有一个人完整地陪着那座酒城固守了18年,并将30年的青春热血、中年砥砺和老来智慧,全部维系在一个与啤酒城相关的盛大节日中,那个人就是林醒愚——执着始终的爱节人和护城者。显然,微观层面的“护城”系指对27年前奠基的那座城池的精心护卫,宏观意义的“护城”则是持恒守护和奋力播扬青岛这座闻名中外的啤酒之城。转眼节日迁出啤酒城已近十年,主会场也从东海岸转战西海岸,但他对这座城的流连和挚爱却老而弥坚。至今,他还珍存着1993年12月23日预告啤酒城奠基的《青岛日报》,也收藏着啤酒城最早的招商画册和各类纪念品。并分别在2012年、2014年,都力主举办过较大规模的“啤酒节博物展”,以此唤起全社会对曾经的啤酒城和啤酒节的关注。

或许,数十年如一日细心保管着酒城初始的形象承载之物,当属一种独特的敬缅情礼。


四叹忆念的历久弥坚

每年的12月24日,林醒愚都照例去啤酒城旧址观望感慨一番。以下是他2008年岁末的文笔寄怀:“今天,放下手中繁杂的琐事,暂别文稿绵延的冗长,独自逡巡在冷寂的酒城,看建筑沉默无语,观枯草积雪凝霜,平添许多沧桑,陡生几分凄凉;今天,必有永怀的惆怅,啤酒城已整体转让,难免又一轮大拆大建的骨动筋伤,眼前所见是她最后的模样;十五年前,一群年轻人心蓄阳光,在这里挥洒青春激昂,谱写豪迈篇章,开掘美妙的城市盛宴,博取中外艳羡的目光;十五年来, 每当岛城喷涌节日情愫的琼浆,不管是否接到邀约和身处何方,只要第一桶啤酒开启,总能使心潮激荡,沉醉于回味往事的醇香;十五年了,她成了这座城市标志性的想象和四海游客热切的向往,每年一度300万之众的倾情造访,每次举城之欢的集体醉狂,都源自发轫之初的宏阔构想;今天,极易被公众遗忘,社会在高歌猛进中驰骋,人们为增收之计奔忙,只有我不合时宜地回溯以往、思虑走向,用一篇短文来记怀那段难忘的时光。”

他讲道:不知,如上对酒城略显灰调的自白,能否作为个性独具的祭怀之礼?

五叹惊艳的数字反哺

数字可直观地反映啤酒节的跨越式递进——参节人次由首届的30万增至现在每届逾700万之众;场地规模从起初的135亩扩展至1200亩,参节啤酒产品从首届的近百种到现今的1500余种,每届的饮酒量从最初的257吨升至7000余吨。与此同时,青啤的年产也由1991年不足17万吨,攀升至30年后的近800万吨;青岛啤酒也从十余种产品,到如今的1500多种不同包装与规格的产品。节日与旅游的关系也呈现着激增式的正反馈效应,1991年来青旅游人次仅418万,而今早已规模过亿。一串串数字叠加印证了啤酒与节日互为臂膀的协同膂力,也生动演绎了啤酒、节日、城市三者共襄的蔚为大观,并客观地标注了社会进步的巨幅尺度。然而不应忽略的是,上述数字彰显的成就离不开一座酒城的有力托举,而大幅递进的数字也完美地反哺了啤酒城曾经的艰辛付出。作为啤酒文化持续繁盛的家园,这座城池不仅具有物理性存在的巨大地标价值,也源源不断地为青岛对外传播着精神价值和形象特质。

相信,这种大幅跨越时空的数据采集和比对,应是盛赞和回报那座酒城的厚礼一摞。


六叹纸媒的保鲜能力

林醒愚对本人署名文章剪报集册的习惯由来已久,此生未及收存的或只有当年著文刊发在《华夏酒报》的那几份报纸。为获得清晰的报样以便刊印在回忆录中,他不久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该报的电话。没成想还真有人立即接起电话,也没成想这份报纸还在按期印制发行,更没想到报社人员很快找到存档的旧报集册,并高清拍照后一一相传。他由此感叹,在纸媒渐已淡出视野和网络风靡天下的今日,在动态性和画面感大举攻城略地的当下,《华夏酒报》还能持守本分、笔耕不辍、以墨传情,且热忱耐心地为26年前的老作者提供查询服务,真的是难能可贵又感动万分。他自称属于不能与时俱进的一类,至今对来自视听感官的快餐式体验无从上瘾,仍在惯性地承续着一报在手的妥实和一文融情的欣悦,并深信存续了数千年的纸媒必有洞穿岁月、护佑神奇的力量。因为,正是得益于《华夏酒报》的深挚保鲜,文中那份浓郁的酒城信仰和佳节情怀,才得以在世事多变中执念恒定、固守不移。”

其实,能够查阅并激活易被淡忘的陈年记忆,恰是纸媒为那座酒城留史存真的精神豪礼。

林醒愚最后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座与生相伴、无以磨灭的城郭,即使长年困顿于此也不会嫌弃,即使远渡重洋也时常梦牵魂绕。而那座内心深处的牵挂之城,多半与其地理形貌、气候特征、人文遗存和特色物产相关,如江城或冰城,如花城或盐城,如日光城或石头城……对我而言,永远是那座蓄满乡愁的啤酒之城。相信此城的固若金汤和永世长存,不单取决于他个人的萦怀不懈和铭心纪念,更得益于《华夏酒报》曾经的墨香凝筑和此后的悉心珍藏。

编辑: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