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uploads/2015/1221/20151221063749556.jpg)
2006年的一个夜晚,一个颇具文艺范的男子带着他未知的梦想来到上海,第二天清晨他便出现在莫干山路M50,这个被称为上海最艺术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从诞生就和理想主义无缘,但在那里他邂逅了“香格纳”,梦想的种子就在那一刻洒下,那时“香格纳”是当代中国一个著名的画廊,几年后他将“香格纳”变成了葡萄酒。
这个男子就是上海西美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歌。马歌说:“在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进程中,‘香格纳’的名字将如同一个符号,我们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创造者。从几年前在我脑海中浮现‘香格纳’的名字开始,‘葡萄酒’三个字已经如血液般流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未找到梦想之前,马歌是一个向往自由、有些天马行空的人,在选择与拒绝上十分果决。当“香格纳”一直停留在他的意识中时,他走不动了,原来起初所有的决绝都是为了寻找梦想。
经商的乐趣
马歌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考入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人事处工作。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那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但是马歌却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这份工作,干了半年后他便毅然辞职,他的父亲也因此半年多没有理他。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马歌说他不喜欢稳定的工作,他喜欢经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比如说我们那个地方分乡镇村屯,我就生活在屯里,我们家族有很多人在外面经商,我从小对外界充满了憧憬。”马歌缓缓地向《华夏酒报》记者描述,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与‘经商’相关的事情是从大学开始的。在大学时我卖过衣服,开过辅导班,帮学校拉过赞助。”马歌举例道,“上大学时恰遇非典时期,天气已经很热了,家里的衣服快递不到,我就跟另外一个同学在学校摆摊卖衣服,当时没什么钱,200元可以进25件衣服,他背包,我敲门,挨个宿舍敲。很好卖,也挺赚钱。”
马歌的书法很好,曾拿过国家大奖,现在他还是吉林省书法协会会员。在马歌开辅导班之前,他当家教,帮人带班,教作文,教书法。很快他就厌倦了给别人打工,不久便在长春儿童图书馆开设了自己的辅导班,同样教写作和书法,做了一年多直到毕业。
但让马歌感触最深的是,2006年毕业后到上海的五金公司做销售。当时公司将东北三省给了马歌,2006年公司在东北三省的销售额不到7万元,到2008年,马歌做到了将近300万元。之后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这几个市场也给了马歌,他说最多的时候他管过七个市场。
做了三年时间,那时他的收入与同学们相比绝对是高的,但是马歌疲惫了,迷茫了,五金行业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他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而“香格纳”还一直回荡在他的脑海中,于是他又一次果断辞职了。
不过这三年的销售经历让马歌积攒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销售经验。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在记者的追问下,马歌分享了一年多时间业绩由7万上升到300万的方法,他说,“销售是有很多技巧的,不过有两点是前提,一是做人到位,二是产品过关。销售东西首先得让客户接受你这个人,前期做销售不要太功利。记得有一个客户我从3月跟到9月才签单,但是一旦合作就是长期的合作,而且我的很多客户都是通过老客户介绍的。另外还有一点,业务人员有很多种,有的适合谈终端、谈企事业单位,有的适合谈代理商,我属于后者。”
虽然现在马歌离开了五金行业,但是他跟当时的客户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他说,“人还是要学会感恩,在市场没有销量的时候人家能认可你,这是很大的恩情,所以他们都是我一生中重要的朋友。朋友无处不在,生意无处不在,建立什么样的圈子,在圈子里有什么样的口碑很重要。”理性的思考
古龙说,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
马歌是一个感性的人,甚至有些理想主义,但是在做事之前,他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就如同为何选择做葡萄酒,选做葡萄酒之后,不做目前市场上如火如荼的进口葡萄酒,却选择做国产葡萄酒一样。
马歌认为,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绝对是有潜力的,在国外葡萄酒已进入成熟阶段,有些欧洲国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在逐渐提升,很多人开始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慢慢的葡萄酒在中国会像欧洲国家一样,成为日常饮用品。
从目前来看,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消费在逐年提升,虽然在对葡萄酒的了解、葡萄酒专业卖场或者是专业的教育机构等方面,国外还领先中国很多,但是随着进口酒的不断融入,葡萄酒的价格会被挤压到一定层次,高端的会越走越高,低端的将成为消费者的餐饮酒。
马歌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小的时候中国人对啤酒还不太接受,现在来看大家都在喝啤酒,这个过程是很快的。”
“另外一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北方人,吃肉比较多,与欧美习惯一样,适合喝葡萄酒。而父辈们的身体开始下滑,他们会觉得葡萄酒多喝一些也没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刺激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马歌十分看好中国的葡萄酒市场。
而马歌选择做国产葡萄酒也是经过长远考虑的。他认为,一来,目前中国的进口酒市场比较混乱,大的公司在做,小的公司也在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虽然在国外也可以贴牌,但是品质不好保证。所以他选择做国产酒,品牌是自己的,选择好的产区,对于产品品质严格把控。
其次,现在国产葡萄酒品牌并不多,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而进口酒会越来越偏向于高端,同样的品质由于进口酒要考虑关税、运输等问题成本比较高,在性价比方面进口酒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国产酒更容易促成消费记忆。
马歌想要做的是打造“优质国产葡萄酒”的概念。“中国不是没有好葡萄酒,只是急功近利的老板太多了。中国有很好的葡萄酒产区,有很好的葡萄酒,在国际上拿奖的产品也很多。”马歌曾在微博中这样写到。
把爱带回家
或许这世间万物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些拥有着相似气场的人、事、物,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彼此遇见。当艺术在恰当的时间遇见合适的葡萄酒,亦然成就了“香格纳”的美好前程。
从2006年“香格纳”出现在马歌的脑海中,到几年后他想将“香格纳”做成葡萄酒,“这个过程就如同孕育宝宝,看着宝宝出生,然后从小长大,从大到强,我不知道她能走多远,但我会一直养着她。”马歌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这份事业。
与所有企业一样,马歌的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一点点的发展历经了许多艰辛,到目前为止也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但马歌却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他一直觉得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生活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82年出生,是公司最老的,我的员工都是85年之后的。80后的公司,个性更张扬,接触社会的时间短,但是与60后70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小企业应该有好的心态。”马歌向记者介绍。
“小企业有很多困难,去开发客户的时候,客户会因为品牌小没有知名度而拒绝。但是换个角度想,企业做一年小,做两年小,做一、二十年就不小了,如果到那时还是小,那就是我的问题。我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成本一高,产品没了价格优势,员工在市场上常拿我们的销售额与张裕、长城等大企业去比,于是心里就会有失落感。我告诉他们要跟自己纵向比,我们从无到有,是进步,从100万元到200万元也是进步。市场上五六元一瓶的酒很多,有低端消费者。但是自己要想清楚,是想做长久企业,还是捞钱走人,出发点不同决定着产品和公司都不同。‘香格纳’定位在中高端,我们选择的是前者。”
或许就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治大国若烹小鲜,所有事情在马歌手里都会变得游刃有余。他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喜欢玩哈雷,喜欢书法,喜欢美术,喜欢经商的人但骨子里却是化不开的艺术情结、浪漫情调。
马歌说:“我们的口号是,‘把爱带回家’,但是真正要做到极致,很不容易。我们公司的LOGO是几笔描绘出的牵着手的两个人,有不同的颜色。其实一个人做不了大事,需要团队,两个人牵着手,象征合作、信赖、共赢,也象征友情、爱情,相扶相携前行。例如,老婆逛超市,看到我的产品和口号后,给老公买一瓶带回去,或者老公看到了给老婆买一瓶带回去,很温暖,葡萄酒是维系感情不错的选择,生活中这些小情调还是需要的。真的希望每个恩爱的家庭都能喝到幸福的美酒佳酿。”
有“爱”生活就会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马歌的梦想或许并不仅是做大做强他们自己的企业,通过“香格纳”他在一点一滴地传递着“爱”。马歌计划今年给员工购买洗脚盆,明年准备组织员工的父母去旅游,帮助员工感恩,带动他们去感恩,引导他们学会爱,懂得感恩,分享快乐。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