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整合步伐的加的加快,酒类流通业大洗牌时代已经开始。
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年酒类市场需求明显疲软,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的生意难以为继,不得不转行或者退出。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酒类流通业大洗牌时代已经来临。从行业的发展要求来看,未来的经销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即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品牌化发展、信息化应用,“四化融合”将是未来经销商的发展方向。
企业化管理
新的竞争时代,不但要求经销商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要有对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快速接受、学习及应用能力。
从目前全国酒类经销商群体的现状看,真正能称得上“企业”的还很少,家族化夫妻店现象普遍、组织架构不清、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战略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生产企业尤其是品牌厂家对合作伙伴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相匹配,因此,经销商只有尽快提升到“企业化管理”层面,才能获得更多品牌企业的青睐和支持,促进竞争能力的提升。
专业化运作
“企业化管理”只是未来经销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要求,“专业化运作”则是经销商必须掌握的“技术本领”。大多数经销商的销售团队目前还处于“多面手”状态,不分渠道、不分酒种、不分网络、不分层级等。甚至有的经销商卖白酒不懂白酒、卖葡萄酒不懂葡萄酒、卖啤酒不懂啤酒,还停留在“为卖而卖”的层面上。
酒类经销商从“坐商”到“行商”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虽然涌现出了华泽集团、浙江商源、福建吉马、陕西天驹、吉林白山方大、山东新星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酒类大商,但是在拥有上百万家企业的酒类流通行业中,真正由“行商”到专业化经营的酒类流通企业还很少。从“坐商”到“行商”,再到专业化,这是酒商发展的三个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阶段,而专业化则要求经销商在队伍、渠道、网络、客户、品牌等方面的建设上加强。“专业化”经营是经销商由“经营”向“精营”的转变,必将给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品牌化发展
与生产领域相比,酒类流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明显滞后。我国酒类生产企业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等荣誉称号的有上千个,而数量上远远超过生产企业的酒类流通企业,截至目前,仅有白山方大、华致酒行、陕西天驹三枚中国驰名商标。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加上目前酒类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这也就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已经逐渐由产品过渡到提供产品的流通企业。因此,经销商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化发展”的理念。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开展品牌创建工程,培育一批知名酒类流通品牌。鼓励竞争力强、信誉好、信息化水平高的酒类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上市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实现优势互补和规模经济。由此可见,建立品牌形象是经销商扩大规模,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应用
随着我国酒类流通领域变革的加速,酒类连锁、跨区域经营、跨界联合、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不断涌现,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对经销商的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手段对酒类商品进出仓库、在库管理、销售流向等进行及时的信息追踪成为经销商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庞大数量的酒类经销商,由于规模大小不等,市场、网络、渠道、运营模式等差异性很大,管理和发展水平不一,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因此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应用、管理等也有很大的差别。相当大的一批经销商甚至连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建设都没有,更谈不上物流作业体系信息化建设、商业BI建设、上下游信息交互建设、多节点和角色间财务支付建设、电子商务建设等。
随着酒类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信息化应用不仅仅是经销商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厂家对经销商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目标,经销商需要打通其内部信息壁垒和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和业务壁垒,实现内部和合作企业间信息通畅、业务协同,整合内外资源,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增强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加强管理控制能力,辅助决策科学合理。因此,“信息化应用”将成为未来酒类经销商竞争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