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分布的经销商群体寻求创新转型的三个方向
酒类经销商在2013年的日子注定将很艰难。无论是应对市场销售压力,还是与厂家之间重新寻求合作支点,酒类经销商都不得不去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如何渡过难关?能否渡过难关?很多人觉得心里没底。于是,关于经销商整合的声音渐起,试图通过经销商群体内部的深度资源整合与联合运营,以合力抗拒市场风险,寻求发展转机。
但事实上,这一转变并非旦夕之功,从中国酒类经销商群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离合”变迁,几乎都伴随着悲欢起伏,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时期方才尘埃落定,步入正轨,也难免有众多革新者、探索者的付出与汗水被淹没其中。
所以,经销商整合之路并非当下的救命稻草,切不可因时势艰辛而急于求成,更需慎重斟酌,循序渐进。
历程:化整为零
酒类经销商这个群体流动性极强,在区域市场上,五年前的主流经销商到今天可能已有相当一部分转战其他行业,而仍在从事酒水销售的,大多亦不复昔日光鲜,只有极少数酒商,通过营销创新、资源整合等途径,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
如果与行业发展走势的调整期相重叠,经销商群体的洗牌趋势就更加明显了,酒类消费市场的兴衰,充满风险和机遇,经过几轮这样的洗礼,经销商群体逐渐化整为零、多元并存。
在改革开放以前,酒类行业的市场渠道完全由国营糖酒公司掌控,在计划经济时代,所谓的酒水渠道其实就是简单的定货、供货关系,加之当时大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都极其有限,酒类产品供小于求,糖酒公司的专营体制完全可以满足大众实际需求,市场经济意义下的酒水经销商还没有产生。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苏醒和发展,酒水经销商开始萌芽成长。起初,以个体户为主的白酒流通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始与糖酒公司一同分担体制转轨期内的白酒流通职能。由于当时白酒产量总体上仍是供不应求,这批经销商当中的一部分人便掘到了酒水市场的第一桶金。这也是酒类经销商“化整为零”的第一个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白酒市场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酒水市场进入了以大规模广告宣传为特征的繁荣期,以秦池等鲁酒品牌为代表,在一夜成名的同时,也成就了大批酒水经销商。在这个阶段,只要选准了品牌,敢于大刀阔斧地投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入,绝大部分经销商都能取得长足发展,在迅速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还在各区域市场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渠道势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