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果酒,就生产所需原料和工艺完全不同的果酒就有数十种。然而,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型超市中调查发现,货架上摆放的果酒品种却很少。这是因为中国的果酒(非葡萄酒)市场没有开发价值吗?还是意味着果酒市场是中国酒业市场中的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
五粮液果酒在行动
被认为是中国白酒业巨舰的五粮液集团日前开始了在果酒市场的战略扩张。五粮液在北京宣布,其总投资达2亿元的仙林青梅果酒开始将主战场从国外转向国内,以北京为起点率先在全国大中城市铺货,以抢先占领国内新兴的果酒市场。
果酒市场名牌少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果露酒专业协会统计,中国的果酒品种目前已有数十种。南有杨桃酒、荔枝酒、枇杷酒等,北有草莓酒、枣子酒、柿子酒等。而且荔枝酒、李子酒、苹果酒都获过国际大奖。与生产品种日益增加的局面相对应的,是在大城市主要卖场中果酒推广的乏力。在2003年,果酒产量约30万吨,利润增长112.64%,销售收入增长70.47%,而同期的销售费用只增长了46.85%。
市场推广投入不足,客观上造成了果酒知名品牌少。人们通过广告了解的果酒品牌很少,同时在大卖场中也只能见到不多的果酒品种。其结果自然是总量增长,而少数大品牌的市场占有更加集中。
这种总量增长,而名牌集中的趋势在今天的市场上表现的十分明显。本人在超市看到,除葡萄酒外,能够摆上超市货架的果酒品牌非常少,在通路终端加大投入,被明显摆放甚至进入堆头码放的品牌基本就是在电视、平面媒体投放广告的几个而已。这些品牌基本是枸杞酒。
资源和政策有优势
利用新鲜水果酿酒或者生产配制酒,产品具有水果的天然香味和白酒的纯正口味。果酒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极富营养和保健功能,而且中国的水果品种多、产量大,资源十分丰富。
和粮食相比,我国的水果产量较大,加之酿酒所用的水果为苹果、梨和桃子等大众水果,而我国每年都有许多水果因找不到适当的销路而造成烂市的局面。如果将水果酿酒的技术在全国推广,那么不仅可以在粮食进口增加的局面下将中国白酒业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水果的销路,促进水果等农副产品转化。此外,采用水果酿酒,其废渣还可酿醋,酿醋后的固体材料经发酵又可制作饲料,整个生产过程可极大地节省成本。
实际上政策因素也是果酒产品足以被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白酒业实行的是“双重标准计税”的限制性政策,运营成本较高,而果酒不属于受政策限制的酒种,很有可能因此成为酒生产企业在中国酒类市场转型的选择。这种变化正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现在,酒类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一些经常饮酒的人,他们往往在应酬局面时不得不饮,应酬已使饮酒成为一种负担而不再是享受。果酒集低度、营养、保健、功能和口感独特为一体,在维护人体健康的同时,使调养应酬两不误。如果果酒市场品种繁多,人们经常变换消费品种可以在获得健康的同时享受饮酒乐趣,体会新鲜感。从这个角度看,果酒有理由成为餐桌上的重要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