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中国白酒有12种香型类别,但清香、浓香、酱香却是白酒基本香型。以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大曲为代表的浓香酒占据了中国白酒市场70%的份额。通过茅台试点发现了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20世纪60年代,四川泸州老窖公司等进行了人工老窖的研究,揭开了“千年老窖,万年糟”的神秘面纱。己酸菌扩大培养、全国上马浓香酒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浓香型白酒的规模、水平。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生产酱香型白酒的规模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起生产浓香型云门春系列酒,形成了稳定、成熟的生产工艺,现结合生产实际,将浓香窖泥的生产技术作以下总结:
1、纯菌种扩大培养法
浓香酒生产初期因无老窖泥,采取了己酸菌扩大培养法。
1.1、工艺流程
试管菌种→小三角瓶→大三角瓶→卡氏罐→大缸(发酵罐)→生产性培养
1.2、工艺要点
菌种要求:发酵性能优异,菌体健壮,产酸能力强。
接种量:前期接种量不宜<5%,应保持在10%以上。
土质:要求粘性大,腐殖质丰富,含砂石、铁、钙、铝离子少,且未受化工污染。
培养基酒精浓度:2%~3%,保证己酸菌生长良好。
检测:采用CuSO4快速测定己酸含量,及时了解各级瓶、缸的产酸情况。
选择夏季7~8月进行踩泥,严格控制池内发酵温度,入池温度以30℃~32℃为好。
PH值控制:生产性培养需调整原泥PH值,维持在6.0~7.0,避免因过酸而造成发酵不良。
1.3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
要求有一套菌种纯培养设施及人员。
组织生产简化,见效快,一般酿酒二轮,便于规模化生产。
所产酒己酸乙酯含量较高,己乳比、己乙比易符合要求,原酒窖香浓郁,但有时乙醛、丁酸乙酯含量较高或酒体不够丰满。若初期配料、蒸馏等工艺环节掌握不够精准,则原酒欠爽净、愉悦感差,应用情况见(表1)。
2、有机扩大培养法
借鉴南方酒企经验,常年生产后,精选发酵旺盛的窖泥为种源,配合酯化泥、藕塘泥等,模拟窖泥发酵过程,扩大培养生产,生产优良窖泥,从而生产高质量浓香基酒或调味酒。
2.1、工艺流程
老窖泥→大坛母液→固态堆积发酵
2.2、工艺要点
该工艺的核心是大坛母液制备,其杀菌、菌种液配制、配料及封坛发酵务必精细。
生产窖泥配方中,适量添加了黄豆、水果(苹果、梨)等,它们不但为窖泥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了适量的维生素、氮源,也增加了窖泥的香味。
大坛母液在生产窖泥中的比例为8%~12%。
黄土要多选样,经过感官判定后使用,要求粘性强、红土禁用。用前晒干、粉细。
新泥PH值应保持在7.0左右,最好在6.5~7.5范围内。
2.3、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
有机窖泥制作成本较高,若保养得当,不需频繁换泥,故综合成本更低些。
己酸菌的活性起动慢,生产技术要求高,要精选材料,严格杀菌。
有机窖泥使用后长效性好,窖泥、产酒质量逐年提高,采用五粮工艺则原酒香气突出,酒体醇甜,丰满、幽雅,能达到高档浓香酒质量水平。清蒸原料与辅料、有机法培养人工窖泥、缓慢蒸馏、适温入池、长期发酵(夏季56~58天、冬季80~90天),并采用回酒发酵、回醅发酵、夹泥发酵、多轮发酵等措施强化质量。近几年,产品优级品率常年保持在52%以上。
3、混合培养工艺
3.1、工艺流程
2012年以来,我们主要采取了窖泥混合培养方案,配合包包曲的使用,明显改善了酒体,见(表3)。
3.2、工艺要点
生产中筛选己酸菌、酵母等功能菌,利用先进的微生物扩培设备进行扩培。经高浓度流加发酵、菌体浓缩、高渗保护等工艺制备菌液,活菌体达到2×108CFU/ml以上。
经冰水降温后,菌液可长期贮存、使用。
大培养时,启用全流程,分别制备功能菌、老窖泥等进行生产性培养。
3.3、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
吸取了纯培养和有机培养的优点,引入了己酸菌的共生技术,改进了培养基配方,平时注重窖池(泥)养护,补充窖泥营养,加强窖泥管理,确保密闭发酵,实现了窖泥质量的长期稳定。
该工艺配合五粮配方,实现了粮、曲、泥的有机结合,云门春原酒较初始阶段已脱胎换骨,进入行业先进生产行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山东名牌、国家纯粮固态发酵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享誉省内外。以此为基酒的云门兼香酒也多次荣获山东省创新品牌等称号。
4、窖泥退化与养护
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前辈”。数十亿年中微生物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它们不仅仅是“分解者”,还影响到温室气体、绿色生产以及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科研人员试图从地球微生物组计划的大数据着手,构建统计模型,进而“筛出”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发现所有的微生物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割裂,土壤微生物组与动物体表、动物肠道和淡水微生物组有密切关系,植物、动物体表的微生物是连接两组微生物网络的“桥梁”。而由于人类活动范围大,人类的皮肤微生物组可能对地球微生物迁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窖泥中微生物区系极为复杂,除己酸菌、丁酸菌外,还有对产生香味物质有着影响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甲烷菌、甲烷氧化菌、丙酸菌、嗜热芽孢杆菌等。老窖泥中的甲烷菌、甲烷氧化菌、己酸菌、丁酸菌等明显高于新窖泥。
可见,窖池是浓香酒的基础,基础不打好,再好的曲子、工艺操作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许多厂的实践和经验教训。“养窖、护窖”是窖泥技术的最后环节,是防治窖泥退化的重要手段。
窖泥养护:出池后,用曲粉、酒尾(黄水)泼撒四壁,以改善其水分、提高活性,大多厂都应用了这种传统的窖泥养护方法,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未针对窖泥的现状进行分析,一刀切,不利于窖泥质量的长期稳定。
窖泥自投入使用后,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其菌系是动态变化的。酿造前7轮的窖壁泥和窖底泥,其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钾含量均随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窖泥矿物元素铜和锌含量均随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锰、钙以及铁含量则随酿造轮次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所以,应建立基于各成分分析的、涉及各环节的养护理念,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养护规范,边使用边养护:
(1)出池后观察窖泥性状,是正常还是优良或劣质,分型养护。
(2)制定窖泥质量评定准则,包括感官质量、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合理设置分值,有效地将两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定期检测窖泥各成分含量,找出窖泥不达标的真正原因,以便后续整改。
(3)制定出窖养护规范、入窖封窖方法、跟窖清窖规定等作业文件。
(4)合理酿酒工艺参数,主要是入窖条件、发酵期、车间环境等,做到糟泥互养。
(5)车间、班组及时检查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程度。
(6)退化严重的窖泥,其所产酒酒质差,应立即铲除、换新。
5、酿酒工艺改进设想
近年来,中国酿酒产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四化建设,提质增效,取得了非同寻常的发展成就。70、80、90后们在种类的选择、酒种的差异化需求及消费场景的偏好上差异明显,企业应积极把握消费者当前及以后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健康、风味双导向成为风向标。近年来,浓香产品有乙酸乙酯上升、同质化等问题,所以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避免产品同质化,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发展、行业繁荣。如酒庄模式、工艺+旅游、生态酿酒,规模生产、利用当地的资源,以健康、营养、特色化的产品奉献社会,奉献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