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迈入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中国白酒品牌出海正处于新一轮全球化的关键时期。对寻求市场新增量的各大酒企而言,“出海”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获得行业认同的“必答题”。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2025年是白酒产业进入转型重塑的关键一年。白酒产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六大路径之一,便是以国际市场拓展新增量,发力国际蓝海市场。可以说,2025年,中国白酒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年。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白酒出海困难的底层逻辑仍在于文化差异,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无疑是中国白酒出海最需要破解的难题。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也提出“酒文化逆差”这一概念,认为只有破解“文化逆差”,形成“中国酒文化”共识,方能驶入新蓝海。
“出海”存在“文化逆差”
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白酒出口金额从2015年的4.49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8.04亿美元。2024年1-10月,中国白酒出口额为7.2亿美元,增幅14.1%;出口量1275万升,增幅3.3%。
尽管当前白酒出海体量整体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白酒国际化的目标正变得更加明确,路线也正变得更加清晰。
业界普遍认为,白酒是情感类的消费品,文化认同是消费的前提,也是白酒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近日,在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4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率先提出了“酒文化逆差”这一概念,为中国酒“出海难”找到了原因,理清了思路。
宋书玉分析,一个优秀的中国酒品牌,一定是“个性化品质表达+个性化文化表达”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中国酒产业,就是“品质+文化”的产业。但是,我们缺乏对中国酒文化的了解、对自身文化资源的用心、对产业文化人才的培养、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从整个产业层面来看,中国酒文化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国人不熟悉。中国酒文化,只有与消费者找到精神共通点、思想共享点、情感共鸣点、时代共振点,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接纳。多年来,中国酒文化是以酒企、酒产品为载体的,甚至是高度依赖于商业回报,往往酒文化的价值被酒企和酒产品所取代,因此,难以得到消费者情感共鸣,以至于消费者对中国酒文化有许多误解。
二是国际不了解。文化走出去是中国酒走出去的前提,也是中国酒业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每年进口酒和出口酒的悬殊,也就是酒的“贸易逆差”,却很少关注酒的“文化逆差”。
国际酒类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统计,洋酒明清时期就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酒类消费市场。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利口酒等国际酒,以及酒吧等休闲娱乐消费场景,系统地在中国市场深耕了几十年。对比起来,中国酒文化在国际市场上所做的工作,可谓是九牛一毛。
“如果我们不能逐步缩小乃至扭转巨大的‘酒文化逆差’,中国酒的出海之路将会无比漫长。”宋书玉表示。
白酒出海,文化先行,多位名优酒企领导人也纷纷强调文化输出的重要性。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文化是中国酒企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茅台将以国际化、时尚化的语言,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和中华文化故事,以“文化”为纽带,寻求与更多海外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推动中国白酒从“出口”到“出海”;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表示,2025年,汾酒将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再到极致酿造输出,推动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汪地强表示,对于中国白酒如何出海,政策是“走出去”的根本保障,文化是“走得稳”的深层支撑,创新是“走得远”的关键动力······
当然,近年来,不少白酒企业也在积极利用文化“走出去”,加强调研交流、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打破文化隔阂,通过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有效增强海外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与兴趣。
例如,贵州茅台在海外平台的日常营销中,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蜡染”“云肩”等传统非遗元素相结合,进行跨界创作,带领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世界;五粮液倡导紧跟中国文化“走出去”,携手构建“产品+文化”发展模式,紧跟中国餐饮“走出去”,携手构建“美酒+美食”发展模式,提升中国白酒的国际认知度与忠诚度;2024年奥运期间,水井坊·第一坊还将“白酒学坊·第一坊”带到世界舞台,让嘉宾们在观闻尝得间,感受到了白酒文化的魅力。
形成“中国酒文化”共识,破局“出海”难题
中国白酒要加速国际化进程,独特的酒文化是提升白酒吸引力、增强白酒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宋书玉提出,要形成“中国酒文化”共识,推动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酒文化和中国酒的价值,以共同的思维、统一的形象、独特的文化走向国际市场。
如今,我们正进入酒业消费的3.0时代,是品文化、品价值、品生活方式的创意新时代,是“以品质为前提,以文化为基础,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新时代,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中国酒文化“价值九篇”转化为国内外消费者价值消费的创意新时代,是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的时代。中国价值,创意世界,基础是做大中国酒文化产能,做好中国酒文化品质,做强中国酒文化创意,做优中国酒文化表达,做大中国酒文化产能,做好中国酒文化品质,这是企业和品牌走出去的共同基础。
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制酒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非遗的力度。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1个酒类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葡萄酒原料产地,有10个酒类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从保护酒遗产、传承酒文化入手,通过让酒遗产活起来、让酒文明融入当代、让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等举措,来造福当代。”
事实上,近三年来,经过不断努力,白酒产业文化时代初具规模,中国酒业的统一形象正在确立。例如,我们统一了以汉语拼音命名的白酒、黄酒、露酒国际名称,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遗产团体标准》,举办“中国酒文化月”,打造“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大会”等。
正如宋书玉所言:“2025年将是一个中国酒文化的新年,是一个文成于道、化在于心的新年,是一个表达文化理想的新年,是一个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年。”